刘筱柳:成都加快建设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人民网成都7月20日电 (王波)今日,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四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在此次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筱柳就成都对外开放相关情况作了介绍。

她说,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全球的宏大视野和国际眼光,把开放纳入新发展理念,系统回答了新时代要不要开放、要什么样的开放、如何更好推动开放等重大命题,特别是在博鳌亚洲论坛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调研时提出,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为成都加快对外开放发展指明了方向。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开放新态势,为成都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成都将坚持树立全球视野和国际眼光,主动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主动服务区域协同开放发展,主动服务企业多元发展需求,增强在更高起点和层次推进对外开放的能力本领,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更加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更加积极运筹全球高端要素资源,加快建设面向西部服务全国的国家中心城市。

她表示,成都将着眼全省立体开放新格局,坚定做好“四向拓展”的起点和“全域开放”的支点。一是将用好以成都为四向开放起点的机遇,提升城市整体势能。结合城市空间布局调整和主体功能区建设需要,精准定位“四向拓展”8条铁路通道与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形成的互动关系,借势借力规划一批支撑开放高地建设的平台,形成西部国际门户枢纽的战略支撑。

二是将用好构建立体开放战略通道的机遇,助力“全域开放”。成都将按照省委全会“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成都市对外开放大会的总体部署,加快布局“48+14+30”的国际航空客货运战略大通道,即形成覆盖全球48个重要航空枢纽城市、经济中心城市的精品商务航线;形成覆盖法兰克福、芝加哥、辛辛那提、阿姆斯特丹等14个全球重要物流节点城市的国际全货运航线;形成30条服务对外交往、国际消费的优质文旅航线,提高到全球商务城市、新兴市场和旅游目的地的航班密度,实现至全球门户机场“天天有航班”。将依托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形成以国际铁路班列、国际铁海联运班列为支撑的陆上物流体系。

她介绍说,成都将面向全球构建高质量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发动机”和“稳定器”作用。一是聚焦高质高端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加快构建以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健康、新型材料、绿色食品五大先进制造业和会展经济、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生活服务五大新兴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数据、5G、清洁能源、现代供应链等为支撑的新经济新动能。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精准绘制产业生态圈全球全景图,与市共同构建“总部+基地”“研发+生产”“中心+网络”新型产业协作关系,促进成都市域产业生态圈向省域产业生态圈拓展。

二是聚焦集成引领构建开放型平台体系。以做强做优“三区五园多支撑”开放平台体系为核心,加快建设高能级战略开放平台。一要强化三区引领。增强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功能,积极探索建设更高开放水平的内陆自由贸易港。增强天府新区开放主引擎功能,突出公园城市特色,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主阵地功能,加快建设成为国际创新创造中心、高质量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二要强化五园示范。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园着力打造国家中小企业国际交流合作、德(欧)资中小企业集聚发展、中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四个示范平台”。中法生态园优化园区努力建成中法经贸合作中节能减排和绿色低碳发展典范。中意文化创新园打造以文化创意为主,涵盖旅游、时尚、会展商务、艺术博览、体育赛事等关联产业领域的国际化产业集聚区。中韩创新创业园着力构建全国领先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打造产业创新最活跃、创业资源最丰富和孵化能力最强大的国际化创新创业众创空间集聚区。新川创新科技园加快形成混合功能组团和“新川之心”中央公园有机布局,建设产业、生态、人文高度融合的“世界交融之城”。三要强化多平台支撑。加快中国—欧洲中心、“一带一路”对外交往中心和“一带一路”产业合作园建设,打造一批兼具人文交流、信息沟通、展示展销、技术合作、经贸往来等功能的国际合作平台。创新设立贸发机构,完善“3+N”境内外招商驻点布局,加快构建海外综合服务网络。延伸西博会、创交会、欧洽会等重大展会平台价值链,扩大成都国际赛事平台影响力,依托国际重大活动,大力开展城市营销,充分展示成都发展成就、开放环境和国际品牌形象。

三是聚焦高效便利构建开放型市场体系。全面落实好“38条”政策,落实新版外商直接投资负面清单和自贸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进制造业及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有序开放。坚持以六类500强企业为战略目标,建立完善招商引资大数据动态跟踪平台,争取更多跨国企业、新兴行业专业总部落户成都。深度研判即将施行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机遇,细致研究留住国际人流资源的办法举措,围绕通道建设强化与区域高端消费、国内时尚消费和全球免税消费群体的链接,着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

刘筱柳表示,成都将加快建设国际营商环境标杆城市,引领和推动全域营商环境国际化。一是强化引领国际惯例的法律服务供给。主动对接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完善地方法规,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重大事项法定听证制度和行政咨询体系,积极引进国际性法律服务机构,探索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大力推行外商投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直通车制度,打造西部法律服务核心城市。

二是强化体现国际水准的政策服务供给。加强对外开放政策的系统集成和实践创新,定期发布外企投资白皮书,清理和取消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全力争取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持续提升政策可及性、稳定性和有效性。

三是强化链接国际网络的通道服务供给。围绕产业转移趋势和跨国企业全球布局需求,依托“空中丝绸之路”和“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建设“蓉欧+”战略示范区,全面开放“蓉欧+”通道平台,为跨国企业运用战略通道形成物流配送能力,提供无差别的政策服务,着力建设面向全球、服务一带一路的供应链枢纽城市和供应链资源配置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