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野史——張居正如何上得龍牀,和李太后做出這種事

張居正是明朝萬曆年間著名的宰相,也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之一。

張居正儀表堂堂,“頎面秀眉目,須長至腹”,“勇敢任事,豪傑自許”,這些好詞兒都是來形容張居正的,一把長鬍子飄飄然,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在明朝,簡直是國民偶像。

而李太后,更是面容姣好,凝脂玉膚,面帶桃紅,水嫩無比,李太后的老公隆慶皇帝是個很好色的男人,對於皇后的姿色要求肯定不低,由此可見,李太后的美貌在當時絕對力壓一眾佳麗。

這一對才子佳人,每天共事,難保不會發生點什麼,而故事就是從一位名叫艾自修的書生口中說出來的。

當年張居正考上進士後,艾自修卻落榜了,張居正做了一個上聯:“艾自修,自修沒自修,白面書生背虎榜”,艾自修聽了很憤怒,認為張居正在故意地羞辱他,心中埋下了恨意。

有一次艾自修去找張居正聊天,聽到府上的下人說,張居正在花園裡賞花,艾自修到了花園後,卻根本沒發現張居正,暗自尋找一番,竟然發現了一條密道,艾自修不露聲色,暗中調查,查出這條密道就是通往李太后的臥室。

艾自修就做出下聯來嘲笑張居正:“張居正,居正不居正,黑心宰相臥龍床”。

明朝野史——張居正如何上得龍床,和李太后做出這種事

此後,民間對於張居正和李太后的緋聞越傳越兇,張居正死後不到一年,李太后的兒子萬曆皇帝明神宗便對張居正清算,可能民間的謠傳也傳到了明神宗的耳朵裡吧。

但其實主要的原因還是想側面告訴李太后,從今日起,您以往的乖兒子,不是那個你能隨便呵責的人了,他是一國之君,為什麼這麼說,接著往下看。

我們先來講講李太后,關於李太后,明史有傳,但記載甚簡,在野史中的記載中,這位李太后叫李綵鳳,郭縣人。

李綵鳳隨父來京時,只有十二歲,三年後,生活無著的李父,將李綵鳳送往裕王府,當一名使喚丫頭。

可以說,這是泥瓦匠李父一輩子做的最為正確的一件事,他一生的榮華富貴從此開始。

李綵鳳打從走進裕王府,似乎就得到陳王妃的格外提攜,這大約是因為陳王妃生性賢淑,能夠寬恕待人;而李綵鳳聰明伶俐,有著屈己奉人的高明。

她很快被陳王妃安排到裕王書房裡當一名答應,這是一種級別很低的丫環,負責料理紙筆墨硯並在裕王讀書時陪侍在側。

像裕王這樣的天生龍種,永遠都不會缺少女人。珍饈百味羅列在前,先是垂涎欲滴,繼而胃口全無,這幾乎成了一種規律。

在這樣的男人面前,女人要想討得他的歡心委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李綵鳳卻做到了長期固寵,僅此一點,就證明她是一個魅力非凡的女人。

她進裕王府的第三年,就為裕王生下第一個兒子,這就是後來成為萬曆皇帝的朱翊鈞,兩年後,她又為裕王生下第二個兒子,即是後來的潞王。

憑著這兩個兒子,李綵鳳由一個卑微的宮女晉升為才人,裕王登基成為隆慶皇帝后,陳王妃被晉封為皇后,李綵鳳則被晉封為皇貴妃。

隆慶皇帝死時,李貴妃只有28歲,她兒子朱翊鈞登基時只有10歲,從這一刻起一個以李貴妃、張居正、馮保這樣一個牢不可破的“權力鐵三角”慢慢的誕生了。

其時朱翊鈞尚小,凡由皇帝決定的事情,都由他的監護人李貴妃拍板定奪,但為何李貴妃能選中張居正就要從下面這件事談起了。

張居正上任首輔後,第一件事就是給隆慶皇帝的兩位遺孀上尊號,雖然,這件事在禮部實施過程中遭到一些官員的反對,但因張居正的強力支持,最終獲得通過。

陳皇后的尊號是仁聖皇太后,李貴妃是慈聖皇太后,從此,兩宮太后遂無差別,也因此讓李太后對張居正產生了一種可以依靠的感覺。

一個女人如果對一個男人產生了一種依靠的感覺,結果是什麼不言而喻。

明朝野史——張居正如何上得龍床,和李太后做出這種事

李太后雖然對下較為寬厚,但是,對待自己的兒子萬曆皇帝,她卻管教極嚴。

兒子登基的頭幾年,她將國事託付給張居正,而讓兒子以讀書為主。

每逢在文華殿聽講歸來,李太后便邀來陳太后,讓兒子將聽講的內容複述一遍。

小皇上講完了,李太后就問陪皇上聽講的馮保,皇上講的是否有錯漏,如果全部都講對,就給予褒獎;如果有錯漏,就給予懲處。

由於管教極嚴,萬曆皇帝對李太后充滿敬畏,也讓他的心裡早早的埋下了逆反的種子。

萬曆六年,母子間曾發生過一次極為嚴重的衝突。

其時,萬曆皇帝新婚不久,李太后便離開乾清宮,搬回慈寧宮居住,離開了母親的監護,萬曆皇帝有一種如釋重負的感覺,便在太監的唆使下,做一些往常不敢做的事情。

一次夜遊西城,貼身侍應太監孫海為其找來兩位年輕貌美的宮女陪酒,喝得半醉時,萬曆皇帝要這兩位宮女唱時令新曲。

兩位宮女說不會唱,孫海在一旁慫恿,宮女仍堅持不唱,萬曆皇帝因此大怒,喝令推出斬首。

經孫海提醒,萬曆皇帝這才醒悟殺人不是好玩的事情,於是改為削髮代替斬首。

第二天,李太后知道了這件事情,找來那兩位驚魂未定花容失色的宮女,問明事情原委,頓時大怒。

她跑到奉先殿祭告亡夫,竟然作出撤銷萬曆皇帝的九五至尊地位的決定,改讓潞王繼承皇位。

乍一聽到這個消息,朱翊鈞嚇得三魂出竅,六魄離身,他跑到李太后面前長跪不起,乞求得到寬恕,並保證悔過自新。

李太后在陳太后的一再勸說下,終於鬆了口氣,但仍堅持說:“能不能留你,要看張先生的態度。”張居正在李太后的授意下,寫了一道勸誡皇上“慎起居”的奏疏。

《明史·李太后傳》中說張居正“具疏切諫”,過幾天,張居正又遵李太后的懿旨,替萬曆皇帝代草“罪己詔”頒示天下,此場風波才告平息。

這次事件,可看做是朱翊鈞與張居正這一對君臣關係的轉折點。

此前,朱翊鈞對張居正深為倚賴,信任有加,此後,他對張居正除了敬畏,更在內心中潛藏了一份不滿和恨意。

朱翊鈞20歲時曾向母親委婉提出想親政處理國事,李太后亦明確回覆:“30歲前不要提親政的事,一切聽張先生的安排。”母親的這個態度,增強了朱翊鈞對張居正的反感。

朱翊鈞從那一刻就感覺到,只要張居正在位一天朱翊鈞就只能是朱翊鈞,而不是萬曆皇帝,但是他只能忍。

一個人忍到了極致,就是恨,而且還是深仇大恨,所以張居正剛死沒多久,就得到了如此下場不出乎意料。

而李太后也明白,這不是他兒子朱翊鈞對她警告,而是萬曆皇帝對她的警告,所以哪怕兩人之間有過什麼,她的插手只能讓事情更糟,可惜了張居正生前風光,死後落得如此下場。

明朝野史——張居正如何上得龍床,和李太后做出這種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