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55岁选择创业 赚了11.54亿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影响100,本期向您分享的是:

奥瑞金包装集团创始人:关玉香

这个女人55岁选择创业 赚了11.54亿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55岁,是很多同龄人安享晚年的年纪,而她却在年过半百之时选择下海创业,从仪表厂工人到创办小工厂再到市值200亿的上市公司,她靠着一个毫不起眼的易拉罐,从30万起家到净利润11.54亿。关玉香带着无畏与坚持,用毕生的积蓄放手一搏,成为巨人背后的巨人,她堪称当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1939年,关玉香出生于辽宁沈阳,她父母是军人,19岁的时候随着父母迁居到了北京,进入北京市仪表厂做仪表工人。工作了三十多年退休了,1990年退休的后的关玉香,此时的她已经50岁,但是她并没有像大多数人为之后如何安享晚年做打算,生性闲不住的关玉香反而有了创业是年头,出于自己对仪表业务熟悉,关玉香却创办了“北京精益仪表公司”出任公司董事长,从此她走上了别样的人生之旅。3年后,关玉香的“北京精益仪表公司”最终以惨淡收尾,但是她的那份商海搏斗、千帆竞过的刺激和新鲜已经彻底点亮了她的心灵。

1994年,55岁的关玉香去了海南旅游。基于海南的自然条件,饮料产业十分旺盛,果汁都极受欢迎。但是都没有做包装更没有做罐装的,她惊讶地发现,罐,是一个很好的市场,此时,关玉香脑子里冒出了个大胆的设想,要建一个制罐厂,生产装饮料的罐。如果是一般的老人就算是发现了商机,也只是想想而已不会行动的,但是敢想敢为的关玉香,却有着犹如壮士扼腕般的勇气,她开始带着儿子周云杰来到海南,靠着辛苦积攒下的30万元征战海南,在人生地不熟的文昌成立“海南奥瑞金包装有限公司”。从此,她决定一切在这里从新开始。

这个女人55岁选择创业 赚了11.54亿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奥瑞金制罐厂创办初期只有16名员工和一条简陋的生产线,这是关玉香的一切。然而这样的设备,只能跟一些小厂合作。1995年,办厂后的第二年,关玉香改写了奥瑞金的命运,国际知名品牌“红牛”进入中国在深圳设厂,野心勃勃的关玉香立马瞄准了这位“大款”。这在别人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事,红牛凭什么跟你合作?奥瑞金小厂一个要技术没技术,要财力没财力,红牛绝对看不上的。可关玉香一旦决定的事,她就会拼尽全力去做,2个月的时间里,母子二人往返海南-深圳-广州之间达41次,以近乎卑微的姿态,最终求得了与红牛的合作。

当时的红牛要求十分严苛,那时国内所有易拉罐焊缝都采用液态补涂技术,红牛提出要求,粉末补涂。而国内根本没有这个粉末补涂的工艺,这个工艺技术让很多大有来头的竞争对手都打了退堂鼓。而关玉香内心很煎熬,思考着这单生意该怎么办?如果做就意味着产品成本的提高,利润减少。为了产品质量能够达到国际标准,最终关玉香还是勇敢接受了这个挑战。她说:“当别人都退军松懈时,正是自己能逆袭的关键时刻”。她安排儿子四处撒网,国内没有这项技术就跑到国外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无数次的寻觅与被拒绝后,在关玉香软磨硬泡之下,一家新加坡的公司终于愿意和她合作。最后,让所有的人对她刮目相看,更是让那些嘲笑她的人啪啪打脸,国内其他企业5年后才开始掌握和运用粉末涂抹技术,而奥瑞金早已遥遥领先。

这个女人55岁选择创业 赚了11.54亿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1997年,红牛挥师北上,在北京建立工厂,关玉香二话没说就追随红牛到北京,在距红牛仅800米的地方选址建厂。当时做这个决定在时候,公司所有的人极力反对,聘请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认为这样太冒险,公司才做3年,再建厂无疑是二次创业,都辞职了,可关玉香不仅排除了众难来到了北京,而且还将追随红牛的决定进行到底。在广州建立第三个工厂时,红牛和奥瑞金索性共同建厂,办公楼、宿舍、食堂全在一起。“混居”模式,还不够极致,奥瑞金又提出打造饮料灌装基地,不仅做罐,还为客户提供灌装服务,说白了,就是两家企业的生产线索性嫁接在了一起,“共生”。事实证明,关玉香的“追随式”策略没有错,在红牛的庇护下,奥瑞金突飞猛进。

这个女人55岁选择创业 赚了11.54亿 巾帼不让须眉的典范

全球制罐企业峰会“名人堂特殊贡献奖”

2012年,奥瑞金靠着生产金属包装成为一家市值近200亿元的上市公司。

2016年,作为“红牛”饮料在中国市场唯一指定易拉罐供应商,包括大牌企业旺旺、加多宝、青岛啤酒、伊利、飞鹤、贝因美等都是她的客户,营收高达75.99亿元人民币,净利润11.54亿。

2016年,奥瑞金又以700万欧元的价格,完成对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的收购。

关玉香说:85岁的周家礽,82岁时带领着平均80岁高龄团队三度创业,怀着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信念不断的与时间赛跑。88岁的巴菲特,81岁被查出癌症,却至今没考虑过退休,还在不断的坚持奋斗在一线,成就了一番“股神”的传奇。90岁的褚时健,在遭受牢狱之灾后,还能东山再起,在一片荒野废墟上,开荒、种植、培育,在默默奋斗了10年之后,最终创造出了“褚橙”的传奇。这些年过半百的老人都还有青春时追梦的激情和勇气,还在坚持不断学习,与时俱进,那我们年轻人还有什么理由在原地踏步、还有什么理由不思进取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