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怎麼辦?大了以後吃手是怎麼回事?

寶寶吃手怎麼辦?大了以後吃手是怎麼回事?


寶大概三個月開始就會開發出自己的小手,以此作為新的遊戲夥伴了。因此在這個階段把自己的這個新的小夥伴放到小嘴裡吮吸,成為了一個樂趣是再正常不過了,更何況這是他最唾手可得的小夥伴,更是不能放過了。這個小手是孩子與探索世界的心相連的載體,如果刻意要“切斷”這個“樞紐”,那會對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甚至乎有的寶寶將吃手指當成對奶頭的依戀。吃手指的行為是嬰兒期的合理需求,它無害,是需要大人剋制住思維定勢去滿足的行為。

好多家長覺得寶寶吃手是非常不衛生的一個壞習慣。在傳統觀念裡,認為小時候吃手,大了就改不了了。所以,每當看到小寶貝們吃手的時候,家長就會很焦慮,然後就會強烈地制止,甚至還會打寶寶的小手,或者把寶寶的小手乾脆給包起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寶寶為什麼會吃手?

吃手是寶寶口腔敏感期的一個表現。一般孩子在出生3-5個月以後都會出現口腔敏感期,這個時期的表現得特別愛吃手,拿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因為這個時期的寶寶口腔開始分泌唾液澱粉酵素,這種酵素可以將澱粉轉化為糖,也說明寶寶這個時候開始為今後添加輔食做準備了。有的寶寶還特別愛流口水,常常把手和下巴弄得溼噠噠的。

寶寶吃手好處多

其實,在口腔敏感期內,寶寶不僅吃手,還會什麼東西都往嘴裡放,嘗一嘗,搖一搖,來依次地瞭解探索物質的特性,這也說明我們的寶寶正是用這種方式來感知世界。

寶寶不管是吃手還是拿東西往嘴裡放,這些感覺刺激都會經由刺激後產生電脈衝,促進軸突的伸長和連接同時進行髓鞘化,大腦的功能區就會形成一片可以控制口腔肌肉、舌頭、嘴唇等網絡。孩子的唇舌一般會在一歲左右就能夠學會收住口水,還能夠促進寶寶以後的語言發展。比如現在好多的寶寶語言發展落後,那麼我們在做語言訓練的時候,語言老師會給寶寶做一些口舌操的訓練。

寶寶吃手拿東西往嘴裡放,不僅有以上這些好處,它還能夠提高精細能力,對今後本體覺的發展也有好處,還能夠促進寶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等等。由此可見,寶寶們把手放在嘴裡滋滋有味地吃著,或者將所有的玩具都往嘴裡放,這都是一個十分自然的現象,也是其神經系統發育的一個必然結果。

寶寶吃手要怎麼辦?

這個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手部衛生,家長要勤給寶寶洗洗手,對玩具進行消毒處理,還要防止異物的吞食。在寶寶能夠夠得到的地方,不要放紐扣、豆子等,防止異物的吞食堵塞寶寶的氣管,引起生命的危險。還需要家長注意的是,有部分孩子由於缺少家長的關注和愛,就會從吃手上來獲得自我安慰,這說明寶寶感到了孤獨。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多關注。

3歲以後還吃手怎麼回事?

還有的孩子3歲以後還吃手,只要一緊張就會吃手,這種情況可懷疑是否存在分離焦慮等因素;還有大一點的孩子把手指甲的皮都扣掉了,這種情況可能會存在觸覺不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