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有沦为“被塞回床底”的夜壶之虞,房企偿债“蜀道难”!

现在房地产板块岌岌可危。

当不少人还在加杠杆冲进楼市的时候,先知先觉的收割者正在从楼市里鱼贯而出。

已经有很多炒房客撑不下去了。

因为他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房价短期内很难反弹了,就再也沉不住气了。

房地产有沦为“被塞回床底”的夜壶之虞,房企偿债“蜀道难”!

房地产行业扰动了整个市场。

到底是为什么?这个问题让很多人头疼,老赵总结了以下原因:

一、老美挑事将是常态般的存在

为什么现在不少专家都在说“钱不够就多买一套”,乃至不久之前有关部门领导喊“六个钱包”论,意谓集结三代人之财力赶紧购房。这个时候我认为应“调转枪头”,发出“购房风险警示”,建议拥有多套房者进行必要的调节,无房者要以最低的金融杠杆购房。究竟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使我有这种楼市观点?

首先我要强调的是,基于中国房地产体制上的特色,加之通胀压力中长期均无好转可能性,“买房抗通胀”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但鉴于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瞬息万变,老美挑事将常态化存在,突显影响中国楼市走势的变数趋于复杂、难以驾驭。

二、有关部门领导讲到的四“要”警语让房企提心吊胆

让人忧心的是,在过去货币宽松与“土地财政”双重效应的驱使下,无论是管理层部门、企业(国企、民企)、居民之债务平台“节节走高”,已俨然成为真正意义的“债台高筑”!

央妈之所以在2016年9月30日重启房地产宏观调控,其力度甚至史无前“厉”,除了老美挑事争端所可能带来的冲击,在此之前必需做好“扛打”与“防撞击姿势”之外,愈来愈恶化的金融机构“存贷比”,更是逼使管理层部门果断出重拳整顿楼市、强力“去杠杆”的主要原因。

尤其值得警惕的是 5月15日 有关部门领导“语重心长”、意有所指的一番话——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借钱是要还的,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更让人“汗毛倒竖”,其话外音显然是在表述长期存在于金融领域的高杠杆操作、借新还旧、管理层部门兜底、虚假交易…等模式将被彻底颠覆。

三、房企偿债之路有如“蜀道难”

对始终高负债运营、连一直以“保守”、稳健形象示人的万科,今年的负债率都高达84%,创该集团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遑论其他一向是“十个杯子六个盖子”的房企们,听到领导讲到的四“要”警语有如晴天霹雳。

事实上,近期不断出现的债券违约潮只是“冰山一角”,统计数据显示,房企待偿还的债券规模高达2.12万亿元,仅仅是未来一年将有1055亿元债券到期,届时开发商拿什么还钱呢?向银行“借新还旧”此路不通,之前靠发行境内外公司债筹资已难如登天,靠售房回款则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甚至只够“塞牙缝”,这正是当前民间融资达到15%之原因所在。

四、房地产有沦为“被塞回床底”的夜壶之虞

上述种种足可说明目前开发商的处境极其艰难,央妈在面对老美挑事、加息、缩表的连串冲击时,该选择日本1991年模式“保汇率”?还是近几年的俄罗斯模式“保房价”?恐怕是一个极其艰难的决定。

如此一来便意味着房地产确实有可能沦为那个“被塞回床底的”夜壶!更糟糕的是以当前国际金融、经济形势的云谲波诡,楼市走势未必再如既往由我们“说了算”,而是国内外各种力量权衡、协调、折冲的结果,因此我才会建议无房者,千万不要以“高额举债”或“六个钱包”的方式进场,多房者反而应进行必要的调节,该卖的卖,该换的换,该租的租,以策安全。

免责声明:以上观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决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