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想给贫困户盖些房子,得先走10多道审批手续;想好好修缮一下祖宅,得先交危房鉴定费和设计费;想在村里办个桃花节,得先看镇里允许不允许……

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发展意愿强烈,但普遍面临审批限制过多、机制不畅、收费不尽合理、政府服务不足等困难。在力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让“放管服”改革红利惠及基层末梢,时不我待。


一个部门的项目,被另一个部门处罚

福建中部一山村有片民房长期受山体滑坡威胁。2016年,村里申请国土部门的滑坡应急处理项目进行山体清理整治,结果林业部门认为该项目破坏山体上的林地,要处罚村“两委”。村支书说:“每次下雨,政府就打电话告诉村民要小心,但雨季过后,就没了动静。现在我们要自救,怎么还被处罚?”

“一些村干部认为用集体的地做一些建设没关系,但如果没有审批手续,农村几乎挖一锄头就违法。”某县国土局局长告诉记者,现在国家严管农村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的现象,但基层对农村建设缺少新的统一指导和规划,导致不少村要么停止建设,要么违规建设。

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记者调研发现,东部某贫困村2015年起开始铆足劲儿发展,却因为修建各种基础设施被罚了9次,其中有些是一个部门的项目被另一个部门处罚,如交通部门批准的大桥,被水利部门要求停建;省体育局修建的篮球场,被国土部门没收……

基层干部认为,乡村发展涉及多个职能部门,部门之间理应加强协调沟通,共同为乡村振兴服务,但现在实际情况是,许多部门“各扫门前雪”,一旦出事就让基层担责。

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盖个房子,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

近年来,农村建设程序更加规范和严格,有利于减少基层贪腐案件发生。但随之产生的审批环节多、部门多、费用高等问题,也成了当前农村建设主要阻碍之一。

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福建一名村支书说,过去农村建设主要靠农民自己投工投劳完成,但如今想给一些贫困户盖房子,要17个部门的审批手续,盖个厕所也要招投标,导致农民自家门口的活自己却干不了。“去年隔壁村的村民跑我们这儿干,我们再跑隔壁村干,5万元的工程还要被包工头赚走1万元。”

一名基层住建局局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有一个传统古村要修缮3000平方米古宅,先是危房鉴定1平方米收费10元,设计图1平方米50元起,加上预算和招投标程序各项费用,还没开工就要花二三十万元。开始施工后,施工单位还要收管理费4到6个百分点,安全措施费2.2个百分点,建筑安装税11个百分点,再加上安全文明费、环境保护费等,一共要20个百分点左右。

“古村修复总共拨款300万元,走流程就花掉五六十万元。实际上,有些老房子最早就是村里的工匠建起来的,一些简单修缮之类的活儿,他们能够胜任,不一定非要找外面的专家来设计。村里工匠们的设计图也许不够精美,但很实用。”他说。

“鞋子合不合脚,谁穿谁知道。农村怎么建,农民最清楚。”受访基层干部群众建议,乡村建设应适当放权、简化手续、降低收费。同时应更加重视村民的主体作用,创造条件让村民参与“家门口的建设”,也有利于增强他们的自豪感与凝聚力。

村民想发展,部分干部看重“不犯错”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基层干部缺乏主动服务意识,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安安稳稳就好”,部分农村发展呈现“村民热、干部冷”的现象。

2016年,一位退伍返乡青年希望利用村里丰富的桃树资源举办桃花节,发展休闲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但镇领导多次找他谈话,认为桃花节可能会吸引大量游客,造成交通和安全压力,连续两年阻止他举办桃花节。这给他泼了一瓢冷水。

农村盖个房,竟要17个部门审批!农民该怎么办?

一些农企也认为部分基层政府部门主动服务少、效率低,导致农村发展环境较差。河南省一家农业企业总经理说:“有的地区,上面领导不发话,基层部门就不办事。比如前两年,有个审批手续卡在基层部门快两年都没办完,最后找县领导一说,没两天就办完了。这让我们很头疼。”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基层干部担心项目失败会被问责,所以选择扶持对象的标准也并非“有利于农村农业发展”,而是“确保项目不失败”,造成涉农资金“多是锦上添花,少有雪中送炭”。如某村最初需要资金扶持的时候没拿到一个项目,只能依靠返乡村民自己筹资建大棚、修路、建沼气池等,等到产业发展起来了,农业、畜牧等多个部门的项目都主动找上门来。

守着一亩三分地,兼职种地总监,欢迎做农业的朋友来交流。

公众号:唯恒农业(weihengn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