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锅盔与武则天、诸葛亮、关羽之间的传说吗?

你知道,锅盔与武则天、诸葛亮、关羽之间的传说吗?

很多河南人、陕西人都爱吃锅盔。是喝羊肉汤的最佳配食,也是做羊肉泡的主要原料。锅盔虽然很硬,但吃起来则又酥又脆,甘美香甜,即使没牙的老人也喜欢吃,慢慢咀嚼,愈嚼愈出味。

你知道,锅盔与武则天、诸葛亮、关羽之间的传说吗?

提起锅盔的来历,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唐高宗和武则天在位时,朝廷为他俩在奉天县城北的山梁上修建合葬墓。由于陵墓的工程非常大,一下子聚集了约两三万人。为了施工安全,施工的人每人发了一个用薄铁制成的盔帽。由于民工多,吃饭供应不上,负责工程的大臣想出了一个办法 ,直接把面粉发给大家,让他们自己用头盔烙馍。这样,吃饭难的问题就解决了。有一天,武则天带着文武百官到工地视察,当时正是吃午饭的时候,工地上到处飘荡着香喷喷的馍味。武则天问身边的人:此味是何物?大臣拿过一大块烙馍,送给武则天。武则天尝了尝,觉得十分好吃,就把剩下的分给大臣们尝尝,大家吃后赞不绝口,并给这种馍起了个十分形象的名字“锅盔”——既像锅又像盔。

从此,这种馍的做法就传到了民间,渐渐形成了现在锅盔的样子。

你知道,锅盔与武则天、诸葛亮、关羽之间的传说吗?

你知道,锅盔与武则天、诸葛亮、关羽之间的传说吗?

还有一个传说与诸葛亮和关羽有关。相传很久以前,南阳博望有个年轻人叫王生,和母亲一块艰难度日。母亲临死前交给王生一只金戒指,让他一定要找到因砸官府而远走他乡的父亲,以戒指为证。王生奔走三年仍未找到,这一天,王生来到一座庙前,进庙请求老道收留自己出家。老道送给王生一个又厚又大的锅盔当干粮,并劝王生回去为母亲守孝。王生回家后掰开锅盔一看,里面全是元宝,还有一个与自己的完全一样的金戒指。他恍然大悟,知道那老道就是自己的父亲。待他返回庙内,老道早已不知去向。


王生回家后置了田产,娶了媳妇,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为了怀念父亲,小俩口常炕锅盔吃。这一年诸葛亮命关羽把守博望抵抗曹操,当时天旱缺水,喝水、做饭都成了问题,士兵纷纷抱怨。关羽要求撤军,诸葛亮不允。无奈之下,关羽就到老百姓家里询问节水的方法,恰好看到王生夫妇俩正吃锅盔。关羽回到军中,命令全军将士也炕锅盔吃。从而节约了用水,坚守了阵地,打败了曹兵。博望锅盔也因此而名闻天下。

据说,有一少年从外婆家携锅盔回去,中途遇到下冰雹,皆鸡蛋大,砸死许多鸡羊,少年头顶锅盔,行数十里,竟然身无损伤,镆无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