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秦始皇還有武則天的墓到現在還沒有開?

珠寶資深市場總監


挖還是不挖,是一個問題

關於帝王陵的挖掘問題,牽扯的相關利益方非常多,在近現代史上也出現了郭沫若力主挖掘定陵而造成的文物被破壞的情況,而在是否挖掘帝王陵上又有一個矛盾之處:不挖掘,似乎很多歷史真相無法呈現,而挖掘又可能對文物造成致命的傷害。

在秦始皇陵的挖掘問題上,包括武則天的乾陵的挖掘問題上,這個矛盾尤其明顯。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上兩位具代表性的皇帝,秦始皇和武則天墓葬的挖掘必定會有大量的歷史秘密呈現出來,這是挖掘的一個解歷史秘密的誘惑,而且這兩座帝王墓都在陝西,如果挖掘勢必會成為兩大旅遊景點,想想秦始皇陵兵馬俑所帶動的旅遊觀光量有多少,對當地的經濟有多大帶動作用,又是挖掘的一個經濟上的誘惑。

(秦始皇)

條件技術都不達標,無法保證文物完整情況下,不能挖帝王墓

秦始皇陵佔地面積達到56.2平方公里,光是封土高度就達到了74米,面積上基本相當於北京二環內部面積,然後整體加了24層樓的高度。如此巨大的工程,首先要將這74米的封土去掉,在目前的考古條件下很難實現。而且從歷史中記載,秦始皇陵又有多種機關,稍有不慎就可能將其中的文物損壞,目前條件和技術都達不到挖掘的標準。目前國務院也有規定不能挖掘帝王墓。

至於目前總有些人想動帝王墓,著名考古學者宿白教授點破:

帝王陵有些省份為何一直主張要挖?無非是受經濟利益驅動。定陵出土的絲製品是一個教訓。現在不敢動,一動就成碎沫了,萬曆至今才三四百年曆史,乾陵有一千多年曆史了,怎敢保證萬無一失?法門寺地宮出土文物,特別是絲綢,至今放在冰箱裡冷藏不敢拿出來示人,不是足以說明保護條件不過關嗎?

你認為目前應該挖掘秦始皇墓地嗎?歡迎在下方說說你的看法。

(兵馬俑)


老李有刀


二者沒有開是因為國家暫時不想打開,我的技術發達也無法保證打開墓後能完好無損的保管墓裡的文物。如果沒有萬無一失的保管文物辦法,寧願不打開它!

1、秦始皇陵是我國目前保存完整的最大皇陵,是我國的最大國寶。歷史上不乏有人想掘秦皇陵,但都沒有成功,這充分說明了秦皇陵建造的牢固;也反應了百姓對秦始皇的敬仰。西楚霸王項羽是第一個動手挖秦皇陵的,但是上天保佑,一挖秦皇陵就天有異象,嚇得項羽也不敢打秦皇陵的主意。後世各朝各代都下令保護秦陵,但亂世之中也不乏有人盜墓。

根據司馬遷史記的記載: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令匠作機弩矢,有所穿近者輒射之。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可見秦皇陵規模宏大,機關重重,要完全發掘,並非易事!

2、武則天的墓稱為乾陵,是武后與高宗李治的合葬墓,位於陝西省咸陽市乾縣縣城北部6公里的梁山上。乾陵發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陵園仿唐都長安城的格局營建,分為皇城、宮城和外郭城,其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

文獻記載,乾陵陵園"周八十里",原有城垣兩重,內城置四門,東曰青龍門,南曰朱雀門,西曰白虎門,北曰玄武門。經考古工作者勘查得知,陵園內城約為正方形,其南北牆各長1450米,東牆長1582米,西牆長1438米,總面積約230萬平方米。城內有獻殿、偏房、迴廊、闕樓、狄仁傑等60朝臣像祠堂。

唐末黃巢曾動用40萬大軍挖乾陵,但是沒有找到入口。民國時軍閥孫連仲以保護乾陵為幌子,率部下駐紮乾陵,用真槍真炮演習的辦法掩護一個師的兵力盜掘乾陵。士兵們用炸藥炸了許多處地方,卻沒能找到墓道口。可見乾陵修建得隱藏牢固。

3、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對《乾陵發掘計劃》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之後,國務院又再發通知要求"全國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也因周總理的批示,現在秦始皇陵和乾陵都沒有繼續發掘。讓先人安眠地下,是對先祖的最大孝道,文物工作可以再緩緩。


大秦鐵鷹劍士


不只是秦始皇陵和乾陵(李治和武則天合葬的陵墓)沒有開掘,建國以來官方主動發掘的帝王陵墓只有一個。

秦始皇陵兵馬俑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蹟”,而它只是秦始皇陵中的一個陪葬坑而已。一個陪葬坑已經達到了這個高度了,為什麼不把秦始皇陵全挖出來?對於考古來說可以研究秦朝的歷史、文化;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機會見識兩千多年前的文明成果;對於國家來說可以增加旅遊收入。

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在普通人看來一舉三得的事背後卻隱藏著巨大的困難和嚴重的後果。

古代沒有開掘的原因

中華文明五千年,經歷了數不清的朝代。帝王陵墓除了在當朝安全之外,其他時候隨時都有可能被盜。帝王陵墓往往有許多奇珍異寶作為陪葬,盜墓賊,強盜,軍閥各種身份地位不同的人都被巨大的財富所吸引去開掘帝王陵墓。

董卓盜過漢武帝的茂陵,民國軍閥孫殿英盜過慈禧的東凌,曹操為了籌集軍費還專門設置官職負責盜墓。事實上,建國之前大部分帝王陵墓已經被盜過。秦始皇陵和乾陵十分龐大和堅固,秦始皇陵還有水銀作為保護,在古代有無數盜墓賊和軍閥都試圖盜陵,最後都功敗垂成,一無所獲。

現代沒有開掘的原因

文物保護技術不成熟。帝王墓葬在底下埋藏數千年,其內部已經形成了一個平衡狀態。一旦被髮掘出來,周圍的環境發生劇烈的變化會導致文物自動風化,化為灰燼。

建國初期,在郭沫諾的提議下,我國政府對萬曆皇帝的定陵進行了發掘。由於文物保護技術不成熟,大量文物在出土後變色、風化和損壞。定陵的開掘成了考古史上的一大悲劇。

1997年國務院於下發《關於加強和改善文物工作的通知》,明確“由於文物保護方面的科學技術、手段等條件尚不具備,對大型帝王陵寢,暫不進行主動發掘”。

帝王陵墓不僅是物質遺產,更是文化遺產,是人類認識和研究自身的載體和人類文明傳承的記憶。帝王陵墓的開掘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程,在對陵墓環境認識不足,文物保護技術不夠成熟的情況下,萬萬不可輕易開掘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當前的考古主戰場在對文物的搶救性保護。我國正處於城市化的大發展時期,開土動工,城市擴建使得我們這個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文物保護的任務繁重。現在,相對於安全的帝王陵墓,對城市化中受到威脅的古文物進行搶救性發掘和保護更為緊迫。

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2016年發現的海昏侯墓南昌政府計劃投入123億元進行保護。對帝王陵墓的開掘和保護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秦始皇陵佔地面積56.25平方千米,地宮面積約18萬平方米,建陵時動用了72萬人,歷時37年。為了防止文物傷害發掘前需要修建一個至少56.25平方千米的大廳與周圍的環境隔絕起來。56.25平方千米有多大?相當於一個縣城的面積,建造縣城那麼大的房子需要多少錢!這還只是發掘前的準備工作。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目前的工作重心在經濟和民生建設,文化建設為輔。


古今中外,歷史雜談。歡迎喜歡歷史的朋友點擊左下角的頭像關注歷史觀!

每個人對歷史都有不一樣的解讀,你也可以把你的觀點在評論區展示,互相討論,互相交流!


歷史觀


秦始皇從繼位開始為自已在驪山修建陵墓,直到他在巡遊中病死三十六年都沒有修完,最多的時侯,每年役使七十萬人,工程浩大。按照西漢司馬遷的說法,始皇陵挖到極深之深,穿三泉,以水銀為池,金銀\\珠寶為星星。配有防盜的強弓硬弩極盡奢華。兩千多年過去,始皇陵南北長515米,東西寬500米,佔地56\\25平方千米。秦始皇分地下地宮和表面封土兩部分,如果挖掉封土,一年四季避風雨雪,得建造直徑大於500米的棚子,據說費用達500億以上,用150年左右才能把陵墓表面封土清裡掉,唉這輩子沒這個眼福了。武則天墓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叫乾陵,以山勢修建,規模氣勢雄偉,地表有大量石刻,有十七個陪葬坑,埋葬皇室和文武功臣。目前陪葬坑挖開五座出土大量珍貴文物。\\乾陵是唐朝十八個陵墓中唯一沒有被挖開過的墓葬,裡面埋藏了唐朝三分之二財富,專家估計有五百噸以上。古往今來乾陵被大規模盜挖十七次之多。當年黃朝打下長安後第一件事就是領四十萬大軍挖武則天墓,如今黃巢溝赫然存在,黃巢自稱知識分子,但不懂風水,挖的地方恰好與乾陵平行。如今己找到乾陵入口,用青石板中間鑿洞用鐵水澆鑄而成。現代科技條件打開乾陵不成問題。現在最難的是出土文物保護問題。乾陵裡文物在地下珍藏了一千三百多年了,裡面有大量珍貴絲綢,壁畫,書籍,木器和漆器。這些文物接觸空氣後會化為灰燼。目前技術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損失了無法復員,只能留給後人解決了。


關東俠客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它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

其中《漢書·楚元王列傳·附劉向傳》上說:“其高五十丈,週迴五里有餘。”可見其皇陵的規模之大、氣派和壯觀。

眾所周知,秦陵的結構是由地表下面的地宮和地表上面的墳構成的,而人們最關注的首先是隨葬寶物的地宮。



而被稱為乾陵的武則天皇墓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兩位皇帝—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陵,也是目前已知保存最完整、文物儲藏最豐富、而且沒有被盜的帝王陵墓,被稱為埋在地下的“世界第九大奇蹟”。

那麼為何這兩大貫穿古今的墳墓卻沒有受到現代文明的衝擊呢?我們不禁會想漢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掃蕩了,康熙大帝連骨頭都湊不齊了,那為何這兩大墳墓卻能獨善其身,安然無恙地眠息在那裡呢?為何不將其發掘出來以供世人更好地還原過去歷史,瞭解古代文明,促使考古學的發展呢?



大家的答案當然是想把其發掘出來供世人參觀和了解了,可是其挖掘技術難度較大,不得不考慮一些技術動作對珍貴文物所帶來的破壞。

首先挖掘墳墓需先考慮以下問題。

一、能不能建造一個跨度500米以上的大棚?

因為在挖掘墳墓的過程中會考慮天氣狀況等等,倘若遇上較大的雷雪風暴,其挖掘過程可能會遭遇到中斷,其挖出的大坑灌滿了水,後續動作怎麼繼續下去就是一個問題。

二、多長時間能挖完秦陵?

秦始皇陵面積廣大,其挖掘工程也是十分浩大,沒個幾年半載怎麼能將工程完成?

三、保護技術不行 。

就算皇陵中的文物都被完好無損地挖掘出來,現在的保護技術也沒有達到頂尖水平,其不乏會被空氣發生作用,一些極好的藝術作品就會被損壞,失去其原有的光澤。

四、發掘能力夠不夠與研究能力行不行?

現在有的團隊對於文物的挖掘能力還不夠完美,為了防止對貴重物品的破壞,暫時不對其進行挖掘。

五、投資多大?

挖掘如此大面積的皇陵墳墓,肯定要花費巨大的人力和財力,但最終並不能完全保證其中所有的藝術作品都是完好無損的。

所以考慮到以上眾多原因,秦始皇陵和乾陵至今沒有被髮掘。


智化冰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d81762eac75b33d730fb2c4267c57940\

看鑑


不打開秦始皇陵和武則天陵是不是就是最好的保護,很有可能只是人們的掩耳盜鈴而已,有人說兵馬俑失去了彩色就是考古的失敗,那麼你看看現在的兵馬俑以及他的發現對中國的貢獻和國家每年的旅遊收入你不覺得兵馬俑是考古失敗的說法是多麼的荒唐嗎。秦始皇陵和武則天陵的發掘對國家帶來的好處任何文字難以言表,如果每週在媒體現場播報一個小時這一個小時可能在全世界出現萬人空巷。西安要做好防止城牆被踩爛的工作。


草根天元


我們技術發達嗎?真不知這“發達”從何談起。每次發掘都是破壞。除非能在無氧的環境發掘。或許有可能保護古物的原貌??但是能永遠保持無氧的環境狀態?需要多少代價?等等,是不是無氧的環境就一定能讓古物安然無恙也還是未知數……所以


佰布


現在的遙感技術可以很準確的確定始皇墓和乾陵,入口墓道都很清晰,關鍵是墓中文物保護是個大問題。兵馬俑剛出土都是彩俑,現今個個灰頭灰腦,不復往日榮光。馬王堆出土漆器和絲綢化為灰燼。現今文物保護技術有許多達不到要求。還是周總理說的好,這些文物留給後人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