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红楼梦》里“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句话?

哈哈哈上个班


嗯,我看到这一句的时候,内心感觉到的是贾母对那个小孩子的心疼。

小门小户的孩子,与大户人家的孩子形成对比。

贾宝玉就是典型的大户人家的孩子,书中不止一次说他在外人面前举止大方,言谈优雅,这是大户人家的孩子的表现。



而小门小户的孩子,就特别畏缩,尤其是见了那些大场面,浑身都会发抖,生怕被打被骂,而他们越是怕,就越容易出错,越被人嫌弃,也就越容易被打被骂。

贾母很知道这一点,所以她赶紧让人安抚那孩子。

“娇生惯养”这个词用在这里,体现了贾母说话的艺术,一般人会说那孩子怕生,而怕生这个词有一层怪那个小孩的意思。娇生惯养就不一样了,感觉在为那个小孩子开脱,让大家都对那个孩子升起怜惜之情。

贾母这么说,也是一种有修养的自夸。



贾母出身世家,从小就接受严格的礼仪培养,是典型的大家闺秀,而且难得的是,比王夫人、薛宝钗、李纨这种大家闺秀多了一种活泼和温暖,比史湘云稳重,比林黛玉大方,比王熙凤慈悲。

她这样的大家闺秀,言语间总喜欢自贬,贬低自己家孩子,夸奖别人家孩子,越是喜爱的人,就越贬低,例如她说宝玉和黛玉“两个玉儿可恶”,她说王熙凤是“破皮破落户”,而她常常夸宝钗。。这就是她说话的艺术。

她说小门小户的孩子娇生惯养,潜在的意思就是说他们大户人家的孩子粗生粗养,怎么个“粗”法呢?对孩子严格管教,一有错处,非打即骂,他们家教育男孩子有个传统,就是打。

贾政这样稳重的人,小时候也是常常挨打的,宝玉和贾环也是常常挨打,其他人也是这样,越是寄予厚望,越是打得厉害。



那女孩子呢?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教引嬷嬷,随时随地指导她们的言行举止,一有错误就马上指出改正,书中对这个描写不多,黛玉刚进贾府的时候稍微提到了一下,后面也没见描写教引嬷嬷了。

大户人家的家规严格,越是兴旺的人家,家规越是严格,贾府的败落,从家规的不被遵守可见一斑,宁国府的长房媳妇尤氏,对丫鬟的言行没有严格要求,荣国府的人都看不下去了。

所以,贾母说小门小户的孩子“娇生惯养”,对比出的是他们大户人家的“粗生粗养”,她对自己的阶级和身份地位是非常推崇和自豪的,因为她拥有很多资源,一辈子不愁吃喝,所以她可以尽情优雅,对小门小户的孩子怀有一种俯视的慈悲。



说起来,我也觉得自己是“娇生惯养”呢,从小生活在一家四口的小家庭里,不用守什么规矩,所以养成了自由自在的性格,不喜欢被束缚,也不懂得人情往来。有一次住在一位朋友家,她比我大十岁,小时候生活在大家庭里,受到很多规矩的管教,所以她现在很懂得规矩,人情往来游刃有余,但是在她家我感受到了压力。

吃的,只能吃自己的那份,不能挑食,要想着别人,不管吃什么都要先问问别人吃不吃,给别人准备一份。

我在家就是,想吃什么自己拿,别人想吃,也自己拿啊,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拿。不用客气。

这就是小门小户和大户人家的不同。

娇生惯养,也就是没什么束缚。

以上。


慢品红楼


这句话是贾母清虚观打蘸下轿在台阶上走,人多,一个小孩道士在人群中钻,被王熙凤打了一巴掌。贾母慈悲,说别吓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娇生惯养惯了,哪里见得这个势派。可怜见的,倘或一时唬着了他,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派人给他几吊钱。

贾母的娇生惯养指自由,小门小户的孩子从小没有多大压力,也不受家庭管教与约束,规矩多,受束缚,从小被以读书或者严管。承担家庭责任意识。从赖嬷嬷说贾家东西府人,从贾赦,贾政,贾珍,都小时被严管,被打,被责。家长对儿女期望高,望子成龙,望子成凤。从小读书,教育,不听打。表现坏打。从贾宝玉与贾瑞都挨棍棒,贾蓉挨耳刮子。儿女是兴家立业,唯护家族富贵下去的。女儿为妃,和亲,联姻都为家族命运。儿子们朝廷当职,科考入官,联姻也是为家族富贵传承下去。儿女都为家族牺牲个人幸福,个人择婚的能力。家庭作主。

而相对于小门小户,孩子很少这种使命,大都自由生长,不给负担,从小不严教严打。不大读书,少规矩套上。没有使命之责。父母对儿女养教上宽松。不为富贵让儿女付出。然而也正如此,父母一辈的贫困在子女这代无法改变,依然贫困。没有认识到改变个人即命运有所改变。还是没有压力生活,小时活得轻松,长大不轻松。赶上水旱灾,或者穷得难度日。卖儿卖女。倒不娇生惯养了。贾府一些丫头小厮为生存哪个父母也没了娇生惯养之心。有的付出的代价失儿失女。没有压力的生活前路少平坦,没有能力的自身前路充满艰辛。

在这一点上对子女因为缺少教育认识而为家庭做出牺牲。从精神娇惯变成为奴的生活,服侍人,吃下等饭,待遇下等。而贵家子女吃穿用度娇惯,在精神教养上不娇惯。然而贵族不娇惯也有不成器者,贾赦,贾珍,贾蓉,贾琏,贾宝玉。归于物质娇惯已腐其心,难以从中站直逃出奢华安乐之中,也无所为。

也并不是所有小门小户对儿女娇惯,孔子,范仲淹,欧阳修等不少人俱贫家子,丧父,而从小被告被授教,识字读书改变命运。通过历史,成为帝王,成为名人的不少是小门小户之子,闯出一片天地。刘邦,韩信,陈平,朱元璋,朱买臣,王冕,孔子,颜回,李靖,刘备,诸葛亮,文坛武坛上多是。

时代变化,给予人的生存现实大。穷富之子都为此努力,穷人开始注重子女教育,想改变命运从改变自身开始。娇生惯养物质上多一些,然而从精神上不放松。

常怀念童年好,少年好。早期无压力,直到自己扛起生活,知道人生之艰。


圃香


《红楼梦》中有一段王熙凤喝斥打骂没有及时回避的小道士的情景,贾母看见了就替小道士开拖说:“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惯了的,哪里见过这个势派"?

那意思是小户人家的孩子没上过学堂,没有家规的约束,没见过世面,没经历过大的阵势,你疾言厉色的别吓着他。

贾母口中的"娇生惯养"四个字并不是指物质方面样样都能满足孩子的要求,也不是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少爷般的宠着,而是指文化见识那方面的,是透着小家小户的人家养不出有见识的孩子的观念的。

但贾母的言语中并没有轻视那小道士的意思,也没有反映出人穷就低卑就任人呼来喝去的虐待,人富就高贵就可以盛气凌人的理念。

相反是怀着怜惜之情的,否则她不会让人去好好的安慰那被惊吓得不知所措的小道士的。

通过贾母这一句话,倒是真的说明家规家教,待人接物的礼节教育的重要,也说明真正的教养就是要有慈爱之心,能时刻体谅弱者的难处,能尽量让对方心里舒服些。

比如刘姥姥几进大观园都被热情款待的章节其实都是贾母慈善待人的具体展现。

而王熙凤虽然也是体面的大富人家出身,但她的慈爱之心却在书中少见,这还说明一个道理,接受教育的程度虽然与家庭景况有关,但慈悲为怀是与一个人的心性分不开的。

贾母的这句话现在还成立,现在的家长有很多都是在物质上娇生惯养自己的孩子,而却忽略了孩子在文明礼貌上的教育,实际能力的锻炼,导致孩子走向社会后什么都不懂,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且处处讨人嫌的后果。


枫叶173


二十九回打醮清虚观一回也是非常重要。其中有非常多可以说的,之前聊过几次,今天主要说一下贾母的一句话:小门小户的孩子娇生惯养。贾母这样说的用意,隐含对王熙凤的批评!

“快带了那孩子来,别唬着他。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的这个势派。倘或唬着他,倒怪可怜的,他老子娘岂不疼得慌?”

这句话表面看是对小道士的疼惜,贾母老年人也有这个慈悲心。但结合前面发生的事,就有批评王熙凤的意思,看看前面发生了什么?

可巧有个十二三岁的小道士儿,拿着剪筒,照管剪各处蜡花,正欲得便且藏出去,不想一头撞在凤姐儿怀里。凤姐便一扬手,照脸一下,把那小孩子打了一个筋斗,骂道:“野牛肏的,胡朝哪里跑!”



这个小道士一定早起没看黄历。撞到谁不好,撞到了凤姐怀里。王熙凤原本急着下车要献殷勤搀扶贾母。两边离着不远,贾母应该听在耳里看在眼里。当天贾家是来道观打醮,神佛面前如此对待一个小道士贾母也觉得凤姐儿太过分了。对于迷信的人来说,这是大不敬。但当众又不好直接批评王熙凤,贾母就走了迂回的路线,说出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这话正是对应王熙凤的泼皮无赖破落户来说的。言下之意都是爹生妈养的,你又何必打她?

贾母的人生智慧就在于很多言语她随手拈来,却暗藏深意。王熙凤的种种行为贾母其实也早有耳闻,但却没有良机劝诫,正好借此机会,教育一下王熙凤。并不是告诉她人人平等,而是要存善待他人之心。


小门小户人家的孩子都是父母亲自抚养,不像大家族的孩子从小奶妈保姆丫头一大堆人抚养。贾母认为,父母亲自抚养的孩子自然更加疼爱,所谓娇生惯养不是真的骄纵放任,而是细心呵护的意思。贾母借由此话催生王熙凤的母性。只是贾母这片苦心显然对牛弹琴了。王熙凤根本当了耳旁风。后面她该对人下辣手依然如故。最终结局凄惨,实在让人唏嘘不已!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诚不我欺!


君笺雅侃红楼,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


君笺雅侃红楼


贾母身处尊位,居高临下地说出这句话来:小门小户的孩子,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见过这个势派……

我们不能不佩服贾母很会说话,她身为贾府的“老祖宗”,养尊处优,又当着众人的面:一则表达了她宽厚仁慈,身居尊位而不盛气凌人的大家风范;二则也委婉地说明了一个社会现象:

封建礼教下的封建大家族,比一般“小门小户”繁文缛节多,规矩多。

一般人家的孩子相对受得约束少些,因而可称为“娇生惯养”。

同時,小户人家的孩子沒见过大世面,恐怕凤姐大声吆喝惊吓了他们。

现代社会虽然教育提高了,不再是“封建礼教”式的教育,但道理是一样的,普通家庭的孩子相对受到的家庭教育就低一些,主要以学校教育为主。

你的看法呢?


毛毛1763559814629


还是老太太在煊耀自己教育有方,虽然贾家财大气粗,却不娇惯孩子!但从书上看贾家哪有一个正人君子?文字辈,敬,政,赦。贾敬突发奇想去当道士,贾赦儿孫满堂了还要娶母婢做小老婆。贾政看似道貌岸然,也不乏钻营走私之嫌。玉学辈就更荒唐了,除了夭折的贾珠,剩下的,珍,琏,玉,环做的事,简直猪狗不如,小辈草字头,贾蓉是个什么东西,老婆和公公贾珍乱伦,贾蓉和凤姐也是半明着了,贾兰尚幼不好评说。那女的,邢王二夫人,尤氏姐妹,赵姨娘,王熙凤,哪个是谨守妇道的!呸!不说了,脏了舌头!


子系22


这里不是指物质方面的抚养。而是不象大户人家孩子要进行礼貌,语言应对,对坐卧行立体态的规范,还要入学教育,这些对孩子约束较严。小门小户对孩子约束不严,规矩没这么多。也不具备那样的环境。孩子相对比较散漫自由,就显得有些娇生惯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