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來源:中國科協創新戰略研究院《創新研究報告》

第39期(總第240期)2018-7-9

編者按:在全球高技術產業迅速發展的背景下,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本文運用2004-2014年相關數據,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發展狀況、技術創新活動、產品貿易、國際比較等進行了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高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擴張,產品出口額穩居世界首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呈現出地理集中度高、技術創新活動持續增強、內資企業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等特點,但發展過程中也存在著突出問題,如產品貿易總額下滑、地區和行業之間發展不平衡、產業出口佔製造業的比重略有下降等。

高技術產業已逐漸發展成為代表我國綜合國力和整體競爭力的戰略性先導產業,對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發揮著重要作用,是填補我國傳統產業下滑,實現穩增長的中流砥柱,對我國推進“三去、一補、一降”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強化科技對經濟的支撐具有重大意義。

從世界各國的發展經驗看,當今一些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特別是美國、西歐、日本等,都把發展高科技及其產業化納入本國21世紀發展戰略的核心,努力通過提高本國高技術產業的競爭力來佔據世界經濟的制高點和增強本國的國際競爭力。從國內實踐來看,我國高技術產業發展始於“兩彈一星”,隨著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國家高技術產業化發展計劃“火炬計劃”的相繼實施,我國在高技術研究開發及產業化領域不斷取得重要進展,己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為迅速的產業部門,並呈現出了多元化發展格局。目前,我國己形成了自己的高技術產業體系,初步具備了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的人才資源、工業基礎、技術儲備、市場環境、資金潛力等有利條件。我國高技術產業內部結構變動活躍,新產業門類不斷湧現,高技術產業門類逐步增多,高技術產業對經濟發展的帶動作用正日趨明顯。

高技術產業一般是指依託高技術發展起來的產業,即以前沿科學和尖端技術為基礎,以高強度的研究開發為支撐,從事知識密集型產品的開發、生產、銷售、服務的產業群。從世界範圍看,目前對高技術產業的界定尚無國際公認的標準。國際比較公認的劃分高技術產業的標準是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2001)所制定,即從投入角度(R&D經費強度或R&D人力強度)出發劃分產業類別,將製造業中的航空航天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5類產業確定為高技術產業。美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兩年一度出版的《科學與工程指標》中高技術產業統計和分析部分也採用了此類劃分方法。我國高技術產業劃分主要依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包括計算機與通信技術、生命科學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集成製造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光電技術、生物技術、材料技術和其他共9個領域。

《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中採取了OECD公佈的《高技術產業分類標準》,本文基於《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中第7章高技術產業與貿易發展中的相關數據以及《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鑑2016》,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的整體規模、產業類型和結構、技術創新活動、產品貿易等基本狀況進行了分析,並通過國際比較來評價我國高技術產業在世界上的地位與表現,找出目前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以期為我國政府制定高技術產業發展戰略定位、戰略重點和戰略內容提供參考。

一、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現狀

(一)高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持續增強

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增速總體趨緩。統計數據顯示,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由2004年的2.78萬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14.00萬億元,年均增長率為15.83%,總體規模大約為2004年的5倍。進一步分析發現,由於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發展速度明顯放緩,2008年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下降到近年最低4.86%,之後一直在15%左右的增速範圍內波動(圖1)。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 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及年增長率(2004-2015年)

數據來源: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圖2-圖15同。

高技術產業在絕對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佔製造業的相對規模近五年來不斷提升。2005至2015年期間,我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在全國製造業收入中的平均佔比為13.4%。其中,2005和2006年佔比相對較高,達到15.0%以上,之後小幅下降至2011年的12.0%。近兩年,高技術產業收入佔比逐年升高, 2015年達到14.1%(圖2)。可見,高技術產業已經成為推動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日益增強。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2 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佔製造業的比重(2005-2015年)

(二)細分行業規模差異大,發展速度快慢不一

從高技術產業的5個細分行業規模來看,2015年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所佔比重超過一半,居於首位;醫藥製造業規模位居第二,所佔比重接近1/5;第三是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佔比為13.9%,而航空航天器製造業佔比僅為2.4%(圖3)。從發展速度來看,2006-2015年期間,醫藥製造業增速最快,主營業務收入年平均增長率達到20.5%;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增速第二,為20.0%;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增速最低,僅為6.7%,與醫藥製造業相差13.8%。這表明,高技術產業細分行業規模和發展速度均具有較大差異。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3 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行業分佈(2015年)

(三)高技術產業地理集中度較高,區域發展不平衡

從地區分佈來看,高技術產業呈現出較高的地理集中度。2015年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國高技術產業的比重達到71.4%,遠高於中部地區(14.9%)和西部地區(10.7%),特別是廣東、江蘇兩省佔全國的比重達到了44.2%,而東北地區佔比最低,僅為3.1%(圖4)。這表明,高技術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呈現出了向東部地區聚集的趨勢,中西部與東部差距較大,存在著產業區域發展不平衡的相關問題。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4 中國四大區域高技術產業分佈比例(2015年)

此外,各個地區的高技術產業行業差異也非常明顯,同樣存在著明顯的地理聚集現象。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地區集中度最高,上海、廣東、江蘇、重慶、四川五省該行業主營業務收入佔全國的71.3%;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主要分佈在東部沿海省份,廣東、江蘇兩省共佔全國的54.6%;航空航天器製造業主要分佈於內地和老工業基地,天津、陝西、江蘇、遼寧、四川規模位居前五位,佔比合計達到63.1%;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中,江蘇佔全國總收入的37.0%,位居第一。相對其他4個行業,醫藥製造業的地區分佈相對比較分散,排名前兩位的山東、江蘇佔比分別為16.2%和13.5%。

(四)內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呈穩步上升趨勢,外商投資企業地位下降

隨著內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增強,高技術產業中內資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 2009-2015年期間,內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所佔比重呈上升趨勢。2015年內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71327.6億元,佔全部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的50.4%,較2009年提高了16.9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我國高技術產業主營業務收入中內資企業佔比第一次達到一半以上。而外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所佔比重卻呈下降趨勢,由2009年的44.8%下降到2015年的27.5%。同期,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和港澳臺投資企業所佔比重則分別保持在2%和20%左右的水平(圖5)。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5 不同註冊類型高技術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2009-2015年)

分行業看,2009-2015年,醫藥製造業、航空航天器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中內資企業收入佔比較大,分別為74.9%、69.5%和67.1%。而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中則以外商投資企業為主,收入佔比分別為40.2%和58.9%(圖6)。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6 分行業不同註冊類型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佔比(2009-2015年平均)

分地區看,內資企業分佈主要集中於中西部地區,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主要分佈在東部地區。內資和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東北(76.7%)、中部(71.6%)和西部(67.6%)地區的平均佔比遠高於東部地區(34.9%),與之相反,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在東部地區(65.1%)的平均佔比遠高於西部(32.4%)、中部(28.4%)和東北(23.3%)地區,其中,上海、福建和天津三省(市)的港澳臺和外商投資企業收入佔比最高,分別為89.1%、79.9%和75.1%。

二、高技術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

(一)研發活動持續加強,呈現出東高西低的區域特徵

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業的R&D經費投入持續增加。根據《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鑑2016》中關於高技術產業研發活動相關情況中的數據,2015年,我國大中型高技術產業企業R&D經費投入規模達到2182.5億元,佔製造業R&D投入的29.7%,R&D經費投入強度(研發經費投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達到1.98%,是同期製造業R&D經費投入強度平均水平0.75%的2.64倍。與2005年相比,大中型高技術企業R&D經費支出增長了5.1倍,年均增長率為19.9%。其中,航空航天器製造業的R&D強度最高,達到5.46%,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強度最低,僅為0.88%(圖7)。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7 分行業高技術產業R&D經費支出(2015年)

與R&D經費投入一樣,我國高技術產業的R&D人員規模也在不斷擴大。2015年,大中型高技術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為59萬人年,佔製造業企業R&D人員全時當量的31.3%。與2005年相比,R&D人員全時當量增長了2.4倍,年均增長率為13.0%。其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企業的R&D人員全時當量最多,為34萬人年,其次是醫藥製造業,為9萬人年。航空航天器製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和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的R&D人員相對較少,分別為4萬人年、5萬人年和5萬人年(見圖8)。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8 分行業高技術產業R&D人員(2015年)

從各地區看,我國高技術產業研發活動也呈現出較高的地理集中度,表現出東高西低的區域分佈特點。東部地區的R&D經費支出佔全國的78.2%,顯著高於中部(12.3%)、西部(9.0%)和東北地區(2.7%);東部區域R&D人員全時當量也相對較高,佔全國的75.9%,其中,廣東、江蘇兩省的R&D經費支出和人員規模最高,R&D經費分別佔全國的34.7%和12.1%,研發人員分別佔全國的31.0%和14.0%。

(二)技術創新成果迅速增加,新產品銷售收入持續增長

隨著研發活動的不斷加強,高技術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也大幅增加。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99728件,較2005年增長了29.0倍,年均增長率為40.5%(圖9)。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9 大中型高技術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05-2015年)

隨著有效發明專利數量的大幅度增加,除2009年高技術產業新產品銷售收入略有下降外,一直保持快速增長的趨勢。由圖10可知,我國大中型高技術企業的新產品銷售收入於2007年突破萬億,2015年,我國大中型高技術企業的新產品銷售收入達到3.81萬億元,較2005年的0.69萬億元增長了約4.5倍。但在2005-2015年期間,由於2008年受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新產品銷售收入在企業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呈現出了先下降後上升的趨勢,2005年銷售收入佔比為39.5%,2009年下降為25.9%,之後逐年上升,於2015年回升至34.0%。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0 大中型高技術企業新產品銷售收入(2005-2015年)

三、高技術產業的產品貿易現狀

(一)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額略有下滑,但在產品貿易中的抗風險性較強

2015年,中國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12045.8億美元,同比下滑0.6%。其中,高技術產品進口5492.9億美元,較去年下降0.4%;出口6552.9億美元,較去年下滑0.8%。但高技術產品貿易進出口總額佔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重在2015年達到近五年最高,佔30.4%(圖11),表明了在我國近年來產品貿易整體下滑的背景下,高技術產品貿易仍體現了較好的扛風險性。分行業來看,我國高技術產品的第一大進口領域為計算機與通信技術,佔高技術產品進口總額的67.4%,同比下降3.7%;第一大出口領域為電子技術,佔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50.7%,同比增長3.5%。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1 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及其佔商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2002~2015年)

(二) 進出口市場分別呈現出多元化和集中化趨勢

2015年,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的來源地主要集中在東亞、美國和東盟,排前五位的國家/地區分別為韓國、臺灣、美國、日本和馬來西亞,分別佔進口總額的18.9%、18.2%、9.3%、8.4%和6.0%。與2008年相比,我國高技術產品進口的前十大貿易伙伴國家/地區沒有改變,但是佔比結構出現了變化,韓國、美國和臺灣地區佔比明顯上升,日本、泰國和菲律賓的佔比相對下降,前十大進口來源地佔比下降近1.8%,這表明高技術產品進口市場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圖12)。分行業看,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進口主要來自東盟地區(20.6%)和韓國(15.1%),電子技術進口主要來自臺灣地區(27.9%)、韓國(22.4%)和東盟(18.6%),航空航天技術進口則主要來源於美國(60.2%)和歐盟(32.5%)。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2 2008年和2015年中國進口前十大貿易伙伴佔比情況

高技術產品貿易出口的主要目標市場為東亞、美國和歐盟,排前五位的國家/地區為香港、美國、韓國、日本和荷蘭,分別佔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的28.9%、18.4%、6.2%、5.5%和4.1%。與2008年相比,我國高技術產品向香港、德國、臺灣和韓國出口的比重有所提高,其中香港地區佔比提高5.4個百分點,前十大出口國/地區佔比上升3.5個百分點,這表明高技術產品出口市場呈現集中化趨勢(圖13)。分行業來看,計算機與通信技術領域的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為香港地區(26.7%)、美國(23.1%)和歐盟(16.6%),電子技術領域的主要出口地區為香港(43.7%),航空航天技術領域的主要出口國家(地區)為香港(28.5%)、美國(25.1%)和歐盟(18.5%)。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3 2008年和2015年中國出口前十大貿易伙伴佔比情況

(三)一般貿易比重穩步提升,外商獨資和中外合資企業出口額有所下降

近年來,一般貿易出口佔我國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的比重穩步提升,由2002年的7.6%提高至2015年的22.8%,創出歷史新高;而佔據主導出口貿易方式的進料加工貿易比重則呈現下滑態勢,由2002年的74.2%跌至2015年的59.1%;另外,來料加工裝配貿易也由2002年的15.1%下降到2015年的4.0%(圖14)。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4 高技術產品出口按貿易方式分佈(2002-2015年)

從出口企業性質來看,外商獨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仍是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出口的主力軍,但其在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中的比重逐年下滑,二者合計佔比由2005年的86.3%下滑至2015年的70.1%。2015年,以私營企業為主的其他類型企業出口佔高技術產品出口總額的23.5%,較2002年呈波動上升趨勢。國有企業在高技術產品出口貿易中所佔比重也呈現輕微回升趨勢,但佔比仍然最低為6.4%(圖15)。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5 高技術產品出口按企業類型分佈(2002-2015年)

四、高技術產業的國際比較

(一)高技術產業出口額居全球第一

隨著高技術產業規模的擴張,高技術產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佔有率不斷提高,2014年我國高技術產業產品出口額繼續位居世界首位(圖16)。2004至2014年間,除了2009年和2014年,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都處於逐年上升的態勢,從2004年1630億美元增長到2014年5586億美元,增長了3.43倍(圖17),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科技實力和高技術產業化能力的提升。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6 高技術產業產品出口額排名前十的國家(2014)

數據來源:《中國高科技產業統計年鑑2016》,圖17和圖18同。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7 2004至2014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總額

(二)高技術產業出口佔製造業出口比重略有下降

儘管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額處於逐年上升的態勢,但是其佔製造業的比重卻呈現出略微下降趨勢,尤其是2014年這一比例降至近10年的最低點25.4%(表1)。從表1可以看出,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的製造業出口額中,2014年高技術產業出口額都佔據較大份額,佔製造業出口比重都超過了26%,如韓國(26.9%)、法國(26.1%)和瑞士(26.4%),尤其是新加坡,其佔比接近50%(圖18)。這表明,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對製造業產品出口的帶動效應與主要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圖18 部分國家高技術產業出口佔製造業出口的比重

五、主要結論

通過對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現狀、技術創新活動、產品貿易和國際比較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是產業規模不斷壯大,產業地位日漸提高。從總量上看,我國高技術產業總體規模大約為2004年的5倍,主營業務收入在製造業中的佔比平均達到13.4%,產業出口額穩居全球第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持續增強。但近年來,我國高技術產品貿易總額卻呈現下滑趨勢,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對製造業產品出口的帶動效應還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是集群效應日益顯現,地區和行業之間發展不平衡。從高技術產業的區域分佈來看,東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好,主營業務收入處於優勢地位,甚至是絕對優勢,中西部地區高技術產業發展較慢,呈現出向東部地區聚集的趨勢。另外,電子通信設備製造業發展規模遠超其他行業。

三是高技術產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外商投資企業地位下降。R&D經費投入強度是反映高技術產業科技創新方面投入力度的重要指標,隨著我國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和創新載體建設的加快,2015年高技術產業R&D經費投入強度遠超同期製造業平均水平的2.64倍,內資企業地位提升,而依靠廉價的生產要素和海外銷售渠道為主要盈利模式的外商投資企業地位逐漸下降,我國高技術產業競爭力逐漸提升,除新加坡外,2014年我國高技術產業出口額佔製造業的比重與韓國、法國、瑞士等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均不到2%,進一步表明我國高技術產業正逐步實現由“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未來,國家和各地政府仍要把高技術產業的加速發展擺在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要加大引導高技術產業投資力度,提高產業發展效率水平。但在發展高技術產業的過程中要注意高技術產業發展的地區優勢,對高技術產業發展較好的東部地區要繼續保持優勢,但對於高技術產業發展水平較低的中、西部地區應鼓勵其嘗試適合本地區發展的產業,而不是全方面發展高技術產業。另外,東部高技術產業在發展過程中,不能一味追求總量水平,還要注意提高技術產業的經濟效益水平,在高績效的基礎上發展。具體說來,一方面要做好區域規劃佈局,各地區根據自身產業基礎、科技條件、區位環境、資源稟賦等因地制宜發展高技術產業;另一方面,要適時調整產業政策,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和產出力度,來獲得具有自主產權、高競爭力的產品,提高高技術產業的生產效率和國際競爭力,從而真正發揮高技術主導產業的帶動作用。

《中國科學技術與工程指標》發佈[N]. 科技日報,2018-05-29(003).

執筆人:高卉傑 徐光耀

《創新研究報告》編輯:張麗琴 王 達

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歡迎賜稿交流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基於我國高技術產業特點的監測指標應用

閱讀 69

寫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