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那年,我活得很孤单

17岁那年,我活得很孤单

01

……

什么样的心情

什么样的年纪

什么样的欢愉

什么样的哭泣

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

晚上小敏忙完了手头的事情,带着疲倦的身体,斜着躺在床上,但是并不想马上睡觉,便拿起手机打开网易云音乐,点了一下每日推荐,手机里缓缓放出第一首歌是林志颖的《十七岁那年的雨季》

17岁那年的回忆如瀑布一样一泻而出。

02

17岁那年小敏参加中考,并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全家人都很开心。

暑假里,妈妈兜里揣着学费带着小敏去县里的高中报道,回来的路上带着小敏去商场里买了新衣服,小敏的心情比小时候过新年还要开心,这种开心前所未有。

开学的日子渐渐临近,小敏兴奋的心情里夹杂着一丝紧张,上了高中之后,她要开始住校了。

可是,她从来没有在学校住过,就连亲爱的姥姥家她都没有住过,她是一个非常黏妈妈的人,她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

可是,话又说回来,就像歌词里唱的:

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总要经历风吹雨打。

想到这里,她的紧张感得到了缓解,她想自己慢慢就会习惯了。

17岁那年,我活得很孤单

03

开学第一天,学校里分了班,小敏被分到了高一三班,班里人好多啊!

教室里密密麻麻的摆满了课桌,一共坐了72位同学,全部按高低个来排座位。

早早发育的小敏,已经长到一米七的个头了,妈妈总是说不要再长了,女孩子长的太高了不好看。

她顺理成章的被排到班里的倒数第二排,最后一排全是男生,就连她的同桌都是男生。

小敏被包围在男生堆里,非常害羞,这是她第一次跟男生做同桌。

上初中的时候,由于她成绩好,老师喜欢她,总是把她安排在第一排。

现在大家都是考进来的,想必以前都是尖子生。

她总是一天到晚也不说一句话,除非有大胆的男生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才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她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向前看,班里的女生大部分都在前排,她们交头接耳,彼此介绍着自己,整个班级充满了蜜蜂一样嗡嗡的声音。

小敏深吸一口气,使劲咽了咽口水,张开嘴,并没有发出声音,鼓起的勇气又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瘪了下去。

她拿起书桌上一本新发的书假装看了起来,耳朵却时刻留意周围同学的说话声,她的周围全是男生的声音,从左边右边,还有后面传来。

17岁,男生女生都处于非常敏感的状态,前面的女生从不扭到后面跟男生说话,后面的男生也不去找女生聊天,最起码这种状态持续了好长时间。

小敏住在四人宿舍里,另外三个女生的座位被巧妙地排在班级中间那儿紧挨着坐,所以她们就提前熟悉了起来,女生天生是一个典型的群居动物,做什么事情都是一起。

小敏天生不善交际,性格内向,也不喜欢讨好别人,自然跟室友交流很少,每天都是独来独往,有时候越是独来独往,她就越想家。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学,她找不到出口去排解,她就每天记日记。她把她想说的找不到人倾听的话,都写进日记里。

后来,室友看见她每天写日记,觉得她太用功了,就慢慢接近她,有的时候还会在下了晚自习等她一起回宿舍,有了朋友以后她变得开心起来,虽然在班里上课的时候,她依然不主动去说话。

04

有一次,班级里进行了一次物理测试,物理是小敏的短板,考卷发下来她考了19分。

天哪!仔细想想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她用余光扫了一下同桌的卷面“99”,她身不由己的把头扭过去:“考这么好!”发出一种崇拜的感叹声。

同桌把头伸了过来,看了看小敏的卷子,就在那个晚自习,他们讲了一晚上的物理题。

小敏这才知道同桌非常喜欢理科,而小敏恰恰不擅长理科。

平时测验完了以后,都是同桌帮小敏讲理科试卷,而小敏为同桌讲文科试卷。互来互往,他们渐渐的变得非常熟悉,也非常亲密。

除了上课时间,只要在班级他们就会讨论各种题,他们做题,争论,有时候后排的男生也会加入进去,但是前排的女生从不加入,有时候他们讨论的声音大了,她们会扭过头来看一眼,立马又回过头去。

可能这就是男生和女生的差别吧,女生都喜欢走矜持路线,而小敏则也是被逼无奈,不过她觉得和男生做朋友也挺好的。

17岁那年,我活得很孤单

05

小敏也想和女生玩,非常非常想。

有一次晚自习,她鼓起勇气向前排女生问了一道题,她们同时往后扭了一下头,其中一个女生说了一句“还是让你同桌给你讲吧!”。

小敏永远记得那个眼神里充斥着各种鄙视,轻视,还有一些看不懂的表情。

从此以后,小敏再也不敢尝试跟她们说话了。

慢慢她发现在女生中间流传着她和她同桌的谣言,她并不知道那算不算谣言,只要她一进教室,她们就开始用奇怪的眼神偷瞄她,然后窃窃私语,就连同宿舍的那三个室友都开始疏远了她,下了晚自习也不再等她一起回宿舍。

她一个人上课,一个人去食堂,一个人回宿舍,一个人上厕所,一个人写日记。

她就这么孤单的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

她每天外表高冷,内心拧巴,她不知道为什么全世界都在孤立她。

大概是因为那些流言,可能是她们觉得她长相太普通,学习也很普通,不值得有男生喜欢。

每天同桌都给小敏讲理科题,就算小敏不问,他也讲得津津有味,他喜欢和她说话,他喜欢逗她笑。

每当自习课上她低下头去想这些流言蜚语时,他就会用他的大手掌拍拍她的头,微笑着看着她。这些都被前后左右无数双眼睛看着,就产生了流言。

女生们都是爱嫉妒的,尤其看见处处没有自己好的女生却得到男生的赏识,她们就会发疯似的报复,这些是小敏上了大学以后才悟出来的。

06

17岁的小敏,采取一个特别幼稚的方式来终结流言。

她不和同桌说话,就算他努力逗她笑,她都不抬头,甚至和后边的男生换了位置,她不和任何人说话,有好几次同桌扭过头来看她,她都低下头不去看他。

直到有一天晚自习,后排的同学没有来,同桌扭过头来跟她小声的说话,问她这是怎么了?是不是在有意的疏远他?

小敏还是低着头做题,一句话也不说,她感觉到他也低着头看她,甚至把头轻轻的挨着她的头发,但她还是选择了沉默。

17岁那年,我活得很孤单

07

高一的第二个学期马上就要结束了,小敏独来独往了一年,她单纯的想着跟同桌保持了距离就能找回她和那些女生的友谊,甚至有几次她从家里带来东西去讨好她们,每当她讨好她们的时候连她自己都讨厌自己了。

她看不惯自己讨好人的嘴脸,还不如去写日记,厚厚的日记本在高一结束时攒了三本。

在放假的前一周,老师拿来了文理分班的册子,报文科班的同学和报理科班的同学名字是分开的。

小敏理所当然选了文科。

同桌走到小敏面前:“我本来想报文科,后来想了想还是报理科吧,那我们以后就不能做同学了。”

这次小敏抬起了头,看着他的眼睛,心里五味杂陈。

08

想到这里,小敏从床上坐了起来,她笑了笑,觉得自己17岁那年太单纯了,会为了和她们合群去委屈自己,去丢弃自己和同桌之间的友谊。

现在的小敏,从来不去委屈自己,她拥有着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她记得看过一篇文章有一句话特别好:最好的孤独不是你的世界只剩你自己,而是你一个人就是全世界。

现在的她虽然还是一个人,每天把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做的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她很享受,从不觉得孤单。

小敏感觉独处的时间越长,自己的大脑越清醒,就越明白自己心里的想法,独处成了她的诗和远方,它使小敏从浮躁的俗世脱离出来,跟另一个自己面对面的交谈,不会迷失自己的初心。

如果时间可以重来,她还是不会后悔自己过了一个孤单的17岁,毕竟每一次挫折都会带来一次成长,毕竟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毕竟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况且自己在17岁的时候,开始疯狂的迷恋上看书,对于现在的自己已经是个大大的回报了。

《17岁的雨季》在小敏的手机里单曲循环,17岁的回忆使此刻的人生丰富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