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八)回忆炙茶展末的时代

在《茶经-五之煮》开篇说的是烤茶的方法,而且把炙茶和展末作为茶之九难之一,在陆羽写作《茶经》的时代,茶主要以蒸青茶饼,蒸压茶的水分很高,虽然经过自然干燥(晒干)及人工干燥(烘干),但其成品含水量相比一般的叶、片、碎、末的含水量高,特别是我们所想你的唐代的干燥技术及贮藏包装水平,茶饼的水分含量应该比较高,这样的茶饼要展碎成末,是很有难度,而且大家都知道,茶如果含水量高,香味就比较少。因此对于煮茶精益求精的陆羽来说,烤茶就显得十分重要的技术活。

出于本系列的文章来自于茶之九难作为一个主线,因此相关的事关泡茶的相关因素都会提到,而对于现在来说,烤茶和展末都是过去的事,属于陆羽书写《茶经》的那个年代,不过出于对完整的茶之九难的认识,我认为还是需要在这里对上述二难即六曰炙、七曰展有所了解,并且在当下的茶的冲泡中,能有所启示,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八)回忆炙茶展末的时代

关于炙茶展末的相关论述,茶经中的原文如下:

“凡灸茶,慎勿于风烬间灸,熛焰如钻,使炎凉不均。持以逼火,屡其翻正,候炮出培塿状,虾蟆背,然后去火五寸,卷而舒则本其始,又灸之。若火干者,以气熟止;日干者,以柔止。其始若茶之至嫩者,茶罢热捣叶烂而牙笋存焉。假以力者,持千钧杵亦不之烂,如漆科珠,壮士接之不能驻其指,及就则似无禳骨也。灸之,则其节若倪,倪如婴儿之臂耳。既而承热用纸囊贮之,精华之气无所散越。候寒末之”

陆羽对烤茶的技术很有研究,而且作为影响茶味至关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他把如何烤好茶当作一件难事的原因之一。为此他在《五之煮》中的一开始,就提出了火候(温度与时间)问题。烤茶首先要熛焰稳定,不稳定的话容易炎凉不匀,而且烤茶的温度要高一些(持以逼火),但要经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屡其翻正),主要也是防止炎凉不匀。烤茶的时间,初烤以饼茶表现的变化(状虾蟆背)而定,复烤则应视茶饼的干燥方法(烘干或晒干),分另以气化(以气熟止)或柔软(以柔止)程度而定,在二次烤茶之间,有一定的冷却时间,并有检验的标准(卷而舒),这样才能避免“外熟内生”,才能具有合乎理想的香气(精华之气)。

《茶经》还形象的说明了嫩梢(芽、笋)烤后变软的道理,如茶饼制造时,嫩的芽叶捣烂了,但芽尖还保存完整 ,而且气力大的人用最重的杵去捣也不行,而这样的茶,经过火烤后,就柔软得同婴儿的手臂那样了。当然这里正如吴觉农先生认为的,这里不应该是嫩芽,应该是芽梗,只有梗子确实弄不大烂,但是如果烤干了,还是比较脆的。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八)回忆炙茶展末的时代

炙茶的原理使茶变热,热了就可以使茶中的水分蒸发掉一些,同时,热的时候茶相对来说会比较软(相对于冷确后),冷却后茶就比热时容易碎。因此在制作茶时,后期的茶往往开始时机械速度啊,手工运作量要稍变点,等茶叶热起来后就可以动作和力度可以大一些,往往不大容易碎掉。

对于茶的香气来说,干燥的茶香气往往较高,当然烤茶后因为温度升高,香味就能够烤出来。很多时候,如果我们买的茶因为时间放得有点长或者吸湿的原因,水分含量高,香味少了,可以放到微波炉里热一下,或者用一个干燥的玻璃容器,适当地加点热,如在电陶炉上烤一下,要注意温度不要太高,并且注意翻动,这样加热下,往往原来的茶的香味就会明显改善。

烤茶是一项技术活,烤好后需要包好,然后等冷了再进行展末。展茶末是需要工具的,在这方面,陆羽的二十四茶器中就有几样专门用来展末,可以说是饼茶的特殊用器,碾。茶饼在煮饮前,有两道处理,先是炙(烤茶),这也是上面说过的,是一个技术活。后是末,把饼茶变成末状,这就需要碾茶。从工具的角度讲,烤茶用的具是夹和纸囊;夹用来夹茶饼在火边翻来翻去的烤,纸则是把烤好的茶包好。而碾茶的用具有碾(包括堕)和拂末,其中主要是碾。碾现在在药店里也能看到,一般为木质。碾后的茶末还需要用罗(筛)罗一下,这样可以使茶末碾得不会过粗,罗下的末,用个专用茶器盛装,叫合,其实罗合是一套工具,还有一件取茶末的工具叫则,则往往也放在合里面,因此罗、合、则组合成一套工具。

关于茶末的要求,《茶经-五之煮》中只简单地说了一句“候寒末之”,又加上“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末之下者,其屑如菱角。”如果太细了,也不是好的茶末,《六之饮》中有这样的论述:“碧粉缥尘,非末也”,即末要碾成颗粒状,又不能太粗,也不能太细。所以这个对于饼茶本身的含水量或者说炙茶(烤)的技术有很高的要求,自然也与碾的水平也有很大的关系,也难怪陆羽把碾茶也作为茶之九难之一,七曰碾。

从茶之九难到一杯好茶(十八)回忆炙茶展末的时代

宋代蔡襄的《茶录》,有“碾茶”一节,“碾茶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熟碾,其大要,旋碾则色白,或经宿则色已昏矣。”这里大间是说,碾末前要捶碎,使之成小块再碾,并且要烤了后就展,这样茶色是白的,如果时间长了,茶叶就自然发暗。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到宋代特别是点茶开始后,或者说我们看到的抹茶与陆羽时期的茶末是不同的二类茶,其碾的工具也不一样,后期的抹茶多用磨来制作,而陆羽的末则是手工的木制的碾来进行,粗细是不一样的,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当下我们也有饼茶,如普洱、老白茶等,但由于煮饮方式的不同,一般情况下不需要进行烤茶,更没有了碾茶成末的煮饮方式。而回顾下陆羽那个年代,这种炙茶碾末的方式,也代表了当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一种曾经的对茶味追求的必备技艺。

下篇:烧水煮茶成春雪

作者简介:邱立军 浙江舟山人 高级农艺师,从事农技推广,悠果农业主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