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何以邁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隊 聽聽他們怎麼說

成都何以邁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隊 聽聽他們怎麼說

成都高新區一家集成電路封裝測試公司的科技人員正在測試新產品 本報資料圖片 張全能 攝

成都何以邁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隊 聽聽他們怎麼說

市民在三環路熊貓綠道合影留念 本報記者 呂甲 攝

17家領事機構、106條國際(地區)航線、281家世界500強企業、去年近四分之一中歐班列從這裡開行……從古南方絲綢之路起點,到“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成都正成為中國乃至全球的熱點。由上海社會科學院團隊撰寫的《國際城市藍皮書:國際城市發展報告(2018)》顯示,成都的崛起尤為突出,直接從2012年的準世界城市等級,躍升進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隊行列。經濟發展高質量、生活高品質、治理高效能。事實上,成都進入世界城市第二梯隊絕非偶然。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

開放型產業體系為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城市國際競爭力和區域帶動力離不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從經濟總量看,成都已是我國西部重要的經濟中心。2017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889.39億元,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同時現代產業體系正加快構建。在今年2月發佈的《2017中心城市發展年度報告》裡,在50箇中心城市中,成都排名僅次於北上廣深,位列第五。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在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看來,成都在西部地區一直處於領先發展地位,特別是近年來其地位和優勢日益突出。而隨著國家一系列新的重大戰略、重大規劃、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落地實施,我國西部地區還面臨著新一輪的重大機遇。

《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明確,我市將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緊扣城市戰略定位、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加快構建以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等先進製造業,會展經濟、金融服務、現代物流、文化旅遊、生活服務等新興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同時,圍繞培育“六大形態”、構建“七大應用場景”,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大數據、5G、清潔能源、現代供應鏈等新經濟為主要形態的開放型產業體系。吳曉華分析道,“這些都將為成都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動力支撐。”

此外,成都還緊扣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轉變經濟工作組織方式,規劃佈局66個產業功能區,構建產業生態圈創新生態鏈,著力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2017年,成都揭牌成立了新經濟發展研究院,還在全國率先成立新經濟發展委員會;聚焦數字經濟、智能經濟等“六大新經濟形態”出臺扶持政策,著力構建科技創新創業、人力資本協同等“七大應用場景”,在全國率先推進本科以上學生憑畢業證落戶制度、全民就業創業技能免費培訓計劃。“成都要更好地發展新經濟,核心訴求就是要打造一批在各個新經濟重點方向的獨角獸企業。”成都新經濟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周濤認為,新經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爭之地,爆發式增長的獨角獸企業更是推動經濟向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的重要引擎。

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

成都有實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投資環境標杆城市

“成都不再應該只是內陸投資環境的標杆城市,而已經具備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投資標杆城市的實力。”在日前召開的成都市對外開放大會上,國家發改委國際合作中心副主任劉建興說。10年前,劉建興作為世界銀行投資環境課題組的成員,對成都的投資環境進行過深度研究,認為成都的投資環境達到了“內陸標杆城市”水平,而就現在成都的情況觀察,成都已經有實力成為全國乃至全球的投資環境標杆城市。更明確的數據是,2017年,成都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位列全球第86位、全國第8位;在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成都位列全國第5位、西部第1位。2017年成都實際利用外資超過100億美元,外貿依存度達28.4%,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得益於國際營商環境的優化,成都已成為外商投資青睞地,如根據2017年《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目前落戶成都市世界500強企業總數達281家,主要來自歐美、日韓等22個國家(地區),主要落戶在成都市中心城區和國家級開發區。“對照世界銀行國際營商環境評估標準體系,我市將開辦企業審批、施工許可辦理、雙向投資管理、國際性商務配套服務等。”成都市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市將緊緊抓住作為“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重要節點的歷史機遇,奮力打造西部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加快建設內陸開放經濟高地,努力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日前出臺的《成都市高效能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對深入推進高效能社會治理,服務保障成都高質量發展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進行了全面安排部署。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深入推進審批服務便民化,創造高效一流的政務服務環境;對標國際通行規則,創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

成都市民張朔仕:

綠道修到了家門口 每天還能看到白鷺起舞

“綠道修好了,鍛鍊的人多了,生活環境也好了,每天還能看到白鷺起舞。”家住成都的張朔仕有著十幾年的晨跑習慣,而最近修到家門口的綠道成了他的新運動場。“天府綠道”是一整套促進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三級綠道生態系統,用區域級、城區級和社區級三個體系將成都納入一道道翠巒懷中。

截至7月16日,我市已建成綠道1585公里,其中區域級綠道276公里,城區級和社區級綠道1309公里。2018年春節前,錦城綠道一期工程部分區域對市民開放。2018年全年,成都將改造新建1765公里綠道,綠道內將形成生態區、綠道、公園、小遊園、微綠地五級城市綠化體系,初步完成三級綠道體系的雛形。

完全建成的天府綠道將承載起生態保障、休閒旅遊、體育運動、文化博覽、慢行交通、農業景觀、海綿城市、應急避難八大功能。這些功能不僅極具實用性,與成都人生活品質提升息息相關,而且還極具“輻射性”,不僅營造生活場景,還有消費場景和應用場景。

天府綠道的建設只是我市積極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一個縮影。《成都市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建設改革攻堅計劃》明確,基本公共服務對標國內一線城市補短板強保障,充分彰顯對市民的幸福擔當;城市功能對標國家中心城市優佈局強功能,充分彰顯對區域的服務擔當;文體旅商對標世界城市提品質強質量,努力構建世界城市的獨有文化特質。

預計到2020年,我市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將基本形成,城市宜人宜居宜業品質全面彰顯,國家中心城市基本建成,高標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高。為實現這個目標,我市計劃實施171個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項目,總投資15072億元。目前,這些項目已經層層壓實主體責任,預計2018年、2019年、2020年將分別完成投資2169億元、3223億元、2722億元。來源:成都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