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人?

在水一方144446209


自從2014年10月1日我國全面推行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中人"待遇的計算和兌現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

那麼,什麼是“中人"?所謂“中人",指的是2014年9月30日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由於中人在改革前的工作年限沒有實際繳費、也沒有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都在養老金的計算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國家在頂層設計中把統賬結合制度實施前參加工作的在職職工(中人),除個人賬戶養老金和基礎養老金之外,另加一份根據工齡係數計算的過渡性養老金。並把2014年10月到2024年9月作為10年的過渡期。

這樣,中人的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其中:

基礎養老金=(參保人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參保人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ⅹ全部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參保人員退休時個人賬戶儲存額÷本人退休時所對應的計發月數;

過渡性養老金=參保人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x1997年底前平均繳費工資指數x1997年底前本人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x1.4%。

中人養老金的計算分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各地中人的養老金正式方案沒有出臺之前,仍然統一按照2014年9月以前的工資標準計算預發養老金,等到正式養老金方案出臺後再多退少補。

第二部分是各地中人的養老金正式方案出臺以後,釆取新、老兩種對比計算的方法來計算養老金,限高保低。

所謂老辦法,就是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前的方法計算養老金;

所謂新辦法就是用中人的三項公式來計算養老金,然後用10年過渡期的百分比,按每年10%的比例進行調節。

這就是養老保險中“中人"的概念及養老金計算方法。


葉公來幫忙


“中人”是我們民間給起的名字,相關文件中並沒有記載有中人這叫法;

先說一說“中人”的由來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就是“老人老辦法,中人過渡法,新人新辦法”;

這裡面說的中人過渡法就是我們所說的“中人”;

記得那是2014年9月份最後一天,企事業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並設置了10年過渡期;

在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之前參加工作並且養老保險已經繳納滿15年,2014年10月1日以後退休的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都屬於“中人”;

在養老保險制度並軌之前養老保險退休的人員屬於“老人”;

在養老保險的制度並軌後入職參加工作,到2024年10月份以後退休的事業單位人員屬於“新人”;

10年過渡期內退休的“中人”計發退休金的標準是以2014年10月份標準計算;

2018年退休的“中人”也是按著2014年9月的標準計算退休金;

有的朋友就會問,這樣計算退休金公平嗎?

為了“中人”退休金不減少,所以設置了過渡期新老辦法對比計發退休金;

所謂的老辦法就是“老人計發退休金的辦法”



新辦法就是“新人計發退休金的辦法”;



如果新辦法計發退休金大於老辦法計發退休金時,採用補發的形式兌現;具體情況如下圖:


其實“中人”過渡期已經走過一半兒,補發的退休金也應該會很快落實,避免造成更多的麻煩;

那我們“中人”應該看待補發部分退休金那?

我個人覺得“中人”是最應該獲得補償,辛苦一輩子,最後也沒能領取正式退休金;

我認識一位小學教師,在職7200元工資,退休後4500元,可見差距懸殊啊!

所以大家耐心等待補發部分兌現給“中人”;

這次大家有哪些不同的觀點的,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舉一反三


中人,我們一般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後的提出來的中人概念。

2014年10月,我國實行了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從此,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也開始交納保險了,以後他們的退休費用將逐步有財政負擔過度到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承擔。

我們從中獲取了中人的概念。中人是指在機關事業單位制度改革之前,參加工作,在之後退休的那一批人。

時間跨度足足44年。最簡單的,1954年九月出生,16歲開始工作,在1970年10月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到60歲退休,二零一四年10月辦理退休,恰好是最老的中人了。

恰好1998年9月出生,16歲,2014年9月進入機關事業單位開始工作,如果退休年齡保持不變,他會在2058年9月退休。那麼他就是退休最晚的中人了。雖然16歲就進入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沒幾個。

這就是我們實際上事業單位中人的概念。


暖心人社


“中人”是在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一個新名詞。具體來說,“中人”一詞是在退休人員的工資計算中過程出現的。試以小編所在的城市為例,說明“中人”是什麼?

小編所在城市是從1993年開建建立養老統籌個人賬戶的,個人的繳納比例由工資的3%逐漸提高到了8%,單位繳納比例由10%逐漸提高到了20%。這樣以來,在計發養老金時就以1993年為界,參加工作人員退休被人為的劃分成了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1993年以前參加工作並在1993年個人統籌賬戶建立以前退休的人員。這部分人被稱之為“老人”,他們退休養老金(當時不叫退休金、養老金,叫退休工資)的計算辦法有兩個前提,一是工齡,二是退休當月的工資標準。

具體計算辦法是,30年以上工齡的退休人員為:退休工資=退休當月的工資標準*30%。25年以上不足30年的:退休工資=退休當月的工資標準*25%。25年以下的:退休工資=退休當月的工資標準*20%。顯然,這種計算辦法退休當月的工資標準非常關鍵。這也正是那進修為什麼許多人退休前都千方百計地想通過提幹、改變工種等辦法來提高自己的工資標準。

第二部分人是1993年以後參加工作,1993年以後退休的人員。這部分人是在養老統籌個人賬戶完全建立的情況下退休的,他們養老金的計算辦法完全依據養老統籌個人賬戶以及當地社平工資的標準來計算,沒有任何疑義,所以這部分人被稱之為“新人”。

第三部分人是1993年養老統籌個人賬戶建立以前參加工作,1993年養老統籌個人賬戶建立以後退休的人員。這部分既不能按老人的標準來計發養老金,也不能按新人的辦法來計發養老金,因為他們既有養老統籌個人賬戶以前的工齡,又有養老統籌個人賬戶建立後的個人賬戶,他們屬於從傳統的養老金計發辦法向新的養老金計發過程過度時期的人員,國家必須制定一個不能損害這部分人利益的過度性計發辦法,所以這部分人就被稱之為“中人”。

需要說明的是,各地建立養老統籌個人賬戶的時間不同,甚至一個城市不同企業養老統籌個人賬戶建立的時間都不相同,事業單位的就更要晚一些,但是,不管個人養老金賬戶建立的時間如何,在計算養老金的辦法時,“中人”的概念是完全相同的。

如果你認為我說的對你有幫助,請關注並點贊,謝謝!


安廣祿


社會養保險並軌改革後,關於社會養老保險的問題最近,最近悟空問答中出現了很多,尤其是關於“中人”的解釋版本多,說法也多,其中有很多的說法是想當然地編撰,說法不嚴謹,我試著與各位探討、學習。


首先要搞清楚有社會養老保險改革的這兩個時間節點搞清出:

①2014年9月30日

②2014年10月1日
其次關於“老人”、“中人”、“新人”的劃分。

①、2014年9月30日及之前退休的為“老人”;

②、2014年10月1日及之後參工的為“新人”;

③、2014年9月30日及之前參工,且在2014年10月1日及之後退休的為“中人”。

第三養老金的發放採用“老人”呢老辦法,即採用改革前的計算辦法,“新人”實行新辦法,“中人”採用過渡期的辦法,設10年的過渡期,遵循“保低限高”,過度期的具體發放細則及操作方法還法正是實施,目前“中人”養老金的發放還只是一個暫時性的方法(圈了是暫時),等正式出臺後我認為應該還要給已退休的“中人”補發。



就是這個“中人”的養老金這個暫時發放辦法,以教師為例我糾正一下網上的一些算法,有人說“中人”退休就是拿2014年9月30日的工資去按工齡比例去算,這個算法是不對的。

退休時人社局會將薪級檔次上調1級並在退休文件中說明,同時會隨退休文件附“在職發放一個月檔差”,我們舉個具體的教師的例子,王五2018年3月到齡4月執行退休,3月時他是專業技術六級崗位,薪級34級,則退休文件批准的是專業技術六級崗位,薪級35級,那麼這個時候是用專技六級、薪級35級去套用2014年9月30的

工資標準再結合工齡按比例計算。這個地方注意是套用2014年9月30日的工資標準而不是套用王五9月30日的工資,也許2014年王五可能是專技八級、薪級30級,這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2015年我們單位去報退休的開始上邊也就是用他2014年9月30日的工資去算的,最後又專門把這個問題糾正過來的。

中人的問題你明白了嗎,如果沒弄清楚可以關注,私信“鄉村小稻”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