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神话”二甲双胍,您认清它的“真面目”了吗?

李阿姨今年新确诊的糖尿病,医生给开的二甲双胍一直吃着,血糖也控制得挺平稳的。可是前几天有个远房亲戚过来探亲,看见李阿姨正在服用二甲双胍,告诉李阿姨别吃这个药了,吃这个药伤肝伤肾,别糖尿病没好,肝肾又不好了。吓得李阿姨立即到用药咨询中心咨询药师。

“不老神话”二甲双胍,您认清它的“真面目”了吗?

二甲双胍可谓是糖尿病界的不老神话,应用于临床已有50多年的历史,但依然是目前全球应用最为广泛、最经典的口服降糖药之一。

近年来,各大糖尿病指南纷纷指出,二甲双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线用药,对于2型糖尿病,除非存在用药禁忌,均应从开始就使用二甲双胍治疗,且联合治疗方案中也有二甲双胍的身影。

但关于二甲双胍的“流言”从未间断,伤肝、伤肾……饱受争议的二甲双胍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药物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围绕二甲双胍的“流言”都有哪些?

1、二甲双胍伤肝?

二甲双胍通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不经过肝脏代谢,无肝脏毒性,也就没有伤肝一说。但是肝功能严重受损会明显限制乳酸的清除能力,建议血清转氨酶超过3倍正常上限或有严重肝功能不全的患者避免应用二甲双胍。

2、二甲双胍伤肾?

二甲双胍主要以原形由肾脏从尿中排出,清除迅速,本身对肾脏没有伤害,只有重度肾功能不全(肾小球滤过率<30ML/(min.1.73m2)时禁止使用,轻中度肾功能不全使用时应减少药物剂量。通过了解,二甲双胍伤肾的谣言也就不攻自破了。

“不老神话”二甲双胍,您认清它的“真面目”了吗?

谣言止于智者,对于二甲双胍的功效希望大家能正确认识。然而药物均有两面性,有优点有不足,下面我再来看看二甲双胍都有哪些优点与不足。

优点:

二甲双胍可以减少患者的体重增加,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通过有效改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可以起到直接或间接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可降低糖尿病患者血浆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不足:

二甲双胍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腹泻、呕吐、恶心、胃部不适等,这些反应往往发生在治疗早期,大多数患者可耐受,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不良反应可基本消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是减少治疗初期不良反应的有效方法。

“不老神话”二甲双胍,您认清它的“真面目”了吗?

目前市面上有多种剂型的二甲双胍,剂型不同,服用方法也是不同的。

普通剂型:该种剂型应在每日进餐后或与餐同服,这样可以减轻药物的胃肠不良反应。

肠溶剂型:药物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直接抵达作用部位小肠发挥作用,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当餐后血糖达高峰时,药物浓度也相对较高,能够较好地覆盖餐后血糖高峰期。

缓释剂型:由于缓释技术,每日一次给药,大大减少药物在胃中的溶解,从而避免了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应餐时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