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厲害了!今天,漢中登上《農民日報》頭版頭條!看看因爲啥

「关注」厉害了!今天,汉中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看看因为啥

「关注」厉害了!今天,汉中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看看因为啥
「关注」厉害了!今天,汉中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看看因为啥

今天,農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我市扶貧扶智稿件——

《要鼓“口袋”先富“腦袋”

——陝西漢中以扶志扶智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紀實》

全文如下

“脫貧不是送錢花,勤勞肯幹靠自家,學技術、搞產業,‘自主造血’人人誇……”近日,陝西省漢中市佛坪縣一段群眾自創的快板道出了大家的共同心聲。

漢中市位於秦巴山區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全市11個縣區中有8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貧困縣(區)、兩個深度貧困縣,貧困發生率達11.58%。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漢中市把精神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加速器”,既扶志又扶智,不斷創新形式和載體,從倡導文明新鄉風、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典型示範凝聚脫貧力量等方面,最大限度激發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原生動力。

“貧困問題,表面看是物質性貧困,但究其根源是缺乏‘人窮志不窮’的精神和改變貧困現狀的知識、能力和手段。我們要通過精神扶貧,喚起貧困群眾的自我脫貧鬥志,真正實現‘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的轉變。”漢中市委書記王建軍說。

“明理·感恩·自強”增動力

“當貧困戶不光榮,人要活著就要有骨氣。

“我準備貸款養豬,大幹一場。

“現在黨和國家的政策這麼好,我自己有手有腳,不能永遠靠幫助生活。”

近日,漢中市“明理·感恩·自強”宣傳小分隊宣講團在城固縣小河鎮小河村宣講結束後,眾多貧困群眾表示,將振奮精神、自力更生、爭取早日脫貧摘帽。

針對部分貧困群眾不願脫貧、不會脫貧、不敢脫貧、不能脫貧問題,漢中市從去年9月開始,在全市範圍內開展“明理·感恩·自強”三項教育,通過千場宣講明形勢、千場討論話恩情、千場演出展變化、千張榜單促動能、千所學校強本領,讓群眾在明理感恩中自強自立。

鎮巴縣將新民風作為激發群眾內生動力的有力支撐,在全縣開展了以“傳家風家訓,樹公德美德,守誠實誠信,做好人好事”為主要內容的“傳樹守做”主題教育實踐活動,教育群眾傳承優秀家風家訓和移風易俗。

略陽縣創新實施激發內生動力“十比十看”工作法,在貧困群眾中開展“比脫貧志向,看致富決心;比脫貧思路,看脫貧路子;比產業發展,看脫貧步子;比示範作用,看帶動群眾;比政策知曉,看遵紀守法;比精神面貌,看衣著形象;比庭院衛生,看住宅環境;比文明素質,看弘揚新風;比鄰里團結,看互幫互助;比孝老愛親,看家庭和睦”活動,有效破解了“智弱缺勞、怕苦怕累、性格偏執、缺資缺技、纏鬧巧取”等內生動力不足難題。

截至目前,全市開展政策宣講7700多場次,選樹脫貧先進典型9514人,建立內生動力榜1297個。“明理·感恩·自強”主題教育活動成為漢中市助力精準脫貧的一項創新舉措,去年被表彰為陝西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一等獎,今年被納入省委一號文件進行推廣。

道德銀行拼積分

“主動參加技術培訓的一次積2分;憑靠一技之長脫貧增收的積8分;踏實勤快、不等不靠、自助發展產業的積5分;遊手好閒,沉迷賭博的扣10分……”“高建明脫貧致富後,不忘帶動身邊貧困戶脫貧,主動幫助丁仁財、高建紅養牛,積18分。”近日,勉縣留旗營社區村民高建明等27名“儲戶”上了社區道德積分銀行“季平星”榜單,隨後,高建明憑積分在道德銀行領取了洗衣粉、洗潔精等日用品。

在漢中市勉縣,每戶群眾都有一張“道德儲蓄卡”,定期會盤點這樣的“道德賬”。“這個月你積了多少分?”已經成為村民之間的問候語。

每個月由德高望重的鄉賢、老黨員、老幹部、致富能人、道德模範、“兩代表一委員”、群眾代表組成的道德評議委員會,從“積勤、積孝、積善、積信、積儉、積美”6個方面,對身邊的好人好事進行評議積分,群眾可按照比例在“道德積分銀行”裡換取商品。每季度按照積分檔次評定“道德星級榜”,積分排名靠前的上“紅榜”,給予精神、物質獎勵;積分靠後的上“黑榜”,開展幫教轉化、改過自新。

如今,在勉縣,“道德積分銀行”慢慢滋潤人心,“以德換金”“存入涓涓善行,取出和美民風”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踐行。

講習所裡沐春風

走在寧強縣各個鄉鎮,隨處可見新時代農(居)民講習所醒目統一的牌匾,田間地頭新時代農(居)民講習所宣講隊的旗幟隨風飄揚,一場場脫貧報告會、政策宣講、農技培訓正在火熱開展中……

“通過一場場講習,老百姓發展產業的能動性增強了,900多戶貧困戶收入有了大幅提高,佔全鎮貧困戶總數的60%。”燕子砭鎮黨委書記張長榮感受頗深。目前,全鎮新建1000畝鮮果基地1個,栽植香椿、花椒630畝,發展青脆李200畝。

要讓“口袋”鼓,先讓“腦袋”富。圍繞“講什麼”“誰來講”“怎麼講”“誰來聽”4個方面,寧強縣精選內容,根據不同群眾需求,推出講思想、幹有方向,講感恩、幹有激情,講政策、幹有思路,講法律、幹有標線,講技術、幹有本領,講道德、幹有精神“六講六幹”菜單;在講習隊伍方面,橫向統籌特別邀請講習員、政策理論講習員、技術骨幹講習員、精神文明講習員4支隊伍,縱向建立縣鎮村三級師資庫,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列出講習“菜單”,群眾點單、講師配菜。在時間安排上,充分利用逢年過節、喜事前後、民俗活動期間等時段,通過報告會、群眾會等形式,採用群眾聽得懂的“大土話”“大白話”,進行送學上門和“體驗式”現場教學、現場指導。

截至今年4月,寧強縣在200個行政村、13個社區創建213個新時代農(居)民講習所,組建講習隊伍200餘個,充實講習員1267人,累計開展講習活動265(場)次、覆蓋群眾6萬餘人。新時代農(居)民講習所,逐漸成為廣大群眾脫貧致富的動力加油站、技能好學校、文明大舞臺。

鄉賢聚能促發展

“在我們這裡,脫貧致富有‘四重保險’,除了市縣部門包扶、鎮村幹部包扶、無職黨員包扶外,還有鄉賢結對幫扶。”城固縣上元觀鎮副鎮長蘇媛介紹,鎮裡專門成立了鄉賢助力脫貧攻堅幫扶隊,鄉賢逐漸成為當地精準脫貧的一支重要力量。

針對部分群眾“等、靠、要”思想,城固縣廣大鄉賢積極主動對貧困群眾進行“勸、幫、教”,實施“鄉賢結對幫扶工程”,積極開展“一幫一、一幫多”活動,在樹立信心激發內生動力的同時,帶領廣大群眾發展生產、增收致富。

漢中市大力實施“百鎮千村鄉賢文化促進會”工程,充分發揮本地黨員代表、道德模範、致富能人等鄉賢作用,積極開展道德評議會,通過“一說、二論、三亮榜”(即:群眾說,鄉賢論、黨員論,亮鄉賢榜、善行義舉榜、紅黑榜)方式,定期發佈“善行義舉榜”和“內生動力紅黑榜”,弘揚勤孝善誠儉禮“六德”,培養和激發貧困群眾的脫貧鬥志。

截至目前,漢中市成立各級鄉賢文化促進會1240個,評出鄉賢8467人,全市所有貧困村修訂完善了《村規民約》,建立起“善行義舉榜”。鄉賢以“看得見”的感召力、影響力,在群眾中實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從根源上解決了精神貧困、思想貧困、志氣貧困、動力貧困問題。

「关注」厉害了!今天,汉中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看看因为啥「关注」厉害了!今天,汉中登上《农民日报》头版头条!看看因为啥

審核:付海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