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首感慨世事无常的宋词,李煜在悲哀中沉沦,晏殊在理性中思考!

本文根据叶嘉莹先生《唐宋词十七讲》第六讲归纳整理。

晏殊的词风承继南唐,特别受冯延巳的影响,能够用小词传达心灵感情之中的一种意境。

晏殊官至宰相,一生仕途都比较顺畅,他在做宰相时,处理事情都有非常理性的裁决,所以在他的词中也表现出了这样的理性。这种理性,是一种对于自己感情的反省、节制和掌握。他虽然很惆怅伤感,但是他不表现出来,不仅如此,他还要寻找到一个出路,去化解这种惆怅与伤感。

这和后主李煜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词风,李煜是沉浸在自己的感情中,没有节制、没有反省,完全不能自拔,是“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他对于人生无常的悲哀是“入而不返”,而晏殊却是“去而有返”。这在晏殊最经典的一首《浣溪沙》词中便有体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两首感慨世事无常的宋词,李煜在悲哀中沉沦,晏殊在理性中思考!

为了做比较分析,将李煜的《相见欢》也一并贴出来(参考阅读:史上最愁的一首宋词,说尽了时间的无穷无尽,人生的短暂无常!)。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晏殊的这首词也是在感叹时间的无穷与人事的无常,但与李煜劈头盖脸的就说“春花秋月何时了”不同,晏殊是从侧面淡淡引出话题,有一种赏玩的性质。

“一曲新词酒一杯”,看似一句不经意间的描述宴席的场景,却已埋下了淡淡的感伤。曹操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本来酒就说容易引起人感情激动的根源,这时候你再去听歌,就更容易引起内心的感动。这是因,由因而果便有了对“去年天气旧亭台”的伤感。

两首感慨世事无常的宋词,李煜在悲哀中沉沦,晏殊在理性中思考!

还是去年那般的好天气,还是去年的亭台,这是永恒不变的,但是酒不同了,歌也不同了,这人事是反复无常的,这说的跟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一回事,但是晏殊却说的那么闲淡、那么悠然,那么不着力。

在前两句的衬托下,他忽然又说今天的夕阳落山了,它就永远不会再回来了,就像花开花落,是无可奈何之事。我们没有办法挽回光阴的消逝,所有人类共同的悲剧,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挽回那消逝的年华。这正是“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李后主一头扎进去就不回头了,而晏殊却说“似曾相识燕归来”。

两首感慨世事无常的宋词,李煜在悲哀中沉沦,晏殊在理性中思考!

花落了,这是无常,该逝去的总归要逝去,可是燕子却年年飞回来,逝去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这是宇宙的循环,宇宙的永恒。只不过这种美好事物的重现,并不是原封不动的,而是“似曾相识”。

最后,晏殊一个人徘徊在这个铺满落花的小路上,这是什么样的感情?他没有说。他不用“人生长恨水长东”这么激烈的言词去打动你,而只用“徘徊”两个字。

这徘徊的动作之中,有种思致的韵味,他体悟了宇宙的永恒无尽的循环,他知道在无常之中也有循环,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也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他没有用哲学的思想说出来,而只说了“小园香径独徘徊”。这里边有感伤,也有思索;有哀悼,也有觉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