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多多3.5亿融资之后的上市尴尬

选择在2018年申请上市,看起来,这更像是房多多没有选择的决定。壹

房多多的创始人段毅曾公开分享过两本书,一本是《清教徒的礼物》,还有一本是《以奋斗者为本》。

他爱读书,爱运动,爱分享,被公认为是一个有格局的创业者。

在《清教徒的礼物》里,段毅读出来了创业的味道。他说,温斯罗普成功带领一帮清教徒成功到达美洲新大陆,成功的原因在于心态,启航前就坚定了要建立一个“山顶之城”的决心。他说,这就是创业者应有的心态——对信念坚定不移,对未来乐观积极。

段毅说这话的时候是2016年中。这年初,在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上,段毅被邀请为演讲者,他宣布了房多多2016年的小目标:“服务1000万用户”。

2017年初,段毅宣布,那个小目标实现了。

云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2016年上海市二手住宅共成交377171套。根据交易方式分析,通过中介公司进行房产交易321301套,占总交易套数的85.2%。德佑(链家)、中原、志远位列房产中介成交套数榜前三位。房多多居第6。

房多多自己的数据里,2016上半年二手房累计成交5322套,在上海排名第四。

这一年是房多多业务小转型开始收割的一年,这个在创业初期被定位为房产O2O的领军企业在2015年初开始做二手房业务,推出“直买直卖、一键直约”的创新大招。

这一年,整个行业还是上升的。2016年,在宽松的政策环境以及货币情况下,中国房地产行业又迎来了新的爆发年,无论是商品房销量、销售额还是土地出让总金额都创造了新高。

不过,这一年,临近尾声的时候,行业还是被炸了一个小镇痛:

2016年底,监管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专项检查”,其中“在标价和公示的收费之外加价、另行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被列为严格监管条款,这对于向购房者收取电商服务费作为主要盈利模式的房产电商公司,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站在2018年再去看2016年,那还是一个数据不错的年份。对于房多多和段毅而言,赚到钱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数据,数据,还是数据。这源于这家企业的属性,对于一个融资3个多亿美元的明星企业而言,他需要膨胀的数据支撑和扩张自己的估值。

现在看,房多多的辉煌顶峰出现在2014-2015年。

2013、2014、2015年对整个房产互联网,又或者说移动互联网,都是令人激动人心的年份。

房多多,生逢其时。

2014年,房多多在交易量上实现了里程碑式的突破:创业三年,实现了高达2500亿元的交易额。

从发展速度的角度是令人惊艳的。从开发商的角度,2000亿元是地产龙头万科2014年的全年销售额;而从中介的角度,业内大佬北京链家2014年公布的二手房交易额是近2000亿元。

这一年,房多多的团队也达到顶配。

创始团队里段毅擅长战略,担任CEO;曾熙重执行,担任COO;技术部分的CTO李建成是原腾讯的技术大拿。三人都是中欧的同学,组成创始合伙人团队。段毅对这个团队组合已经是相当满意了。2012年,他面对天使投资人曾李青说,“我们三个坐在这里就值2个亿。”20分钟谈话后,曾李青答应投资2000万人民币。这也是房多多的天使轮融资。

段毅是个不错的“头”,他招人,找钱的能力都很强大。他愿意谈梦想,谈信念,谈价值。他高度赞同阿里的那套文化体系。曾经,他专门跑到阿里参观学习,回来后,把房多多办公室的一整面墙专门布置成一块大屏幕,可以实时显示交易量。他也一直对外说,要用阿里的模式颠覆房地产业。

万科原副总裁肖莉就被他的“梦想”打动了。肖莉曾担任万科董秘14年,先后出任万科集团董事、高级副总裁,是万科高管团队中唯一一位女性。这样一个行业大佬一顿饭也被段毅挖来房多多,开始了在房多多没有自己办公室的“蹦蹦跳跳”的日子。这成为房多多用人里最大的一笔彩头。

还有谷歌的原产品总监,后离职创业的崔崧。段毅为了吸纳这个人才,不惜重金收购其创业公司的整个团队。

另外,百度的技术大拿杨勇也被段毅说服加入房多多。

段毅组成了一个15人的合伙人团队。

他也给员工留了很大的期权池。他看了《奋斗者的奋斗》,认同华为对于“奋斗者”与“劳动者”的界定:奋斗者应该成为创业公司最宝贵的财富,在价值评价和分配体系上也应该向奋斗者倾斜,唯有如此,才能保障事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

2015年7月,一笔2.23亿美元的C轮融资把房多多推向另一个行业制高点。

在这之前,房多多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

2012年,腾讯创始合伙人曾李青作为天使投资人投资了2000万人民币。

2013年7月,房多多获得鼎晖投资、分享投资5000万元A轮投资。2014年,鼎晖领投,房多多完成8000万美元B轮融资。

这样一个明星企业,从成立之初就奔着上市而去。也有媒体评价为,“为上市而生。”

2014年,房多多专门设立了一家外商独资企业:深圳市房多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将运营房多多的实体深圳房多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装进了外资公司。肖莉辞职时曾对外公开称,去房多多就是为了助其上市。

一切看起来很顺当。

但是,这年,关于房多多上市的消息在一番热闹后,就此停住了。

房多多3.5亿融资之后的上市尴尬

在这个政策性很强的房产行业,各家的命运在2016-2017年开始转折。

房天下(纽交所代码:SFUN)的毛利率从2015年第一季度开始急剧下滑,第三季度开始营业利润首次变成亏损,并从第四季度开始出现净亏损。业绩压力之下,房天下2017年宣告转型失败,回归开放平台战略。

爱屋吉屋是和房多多几乎同一时间崛起的明星房产中介,模式和房多多也最为相似。创始人被认为是房产界最懂互联网的。2016年底,爱屋吉屋被爆出后台职能部门裁员400人,另根据云房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2016年北京房产中介二手房成交套数榜中,爱屋吉屋排第五,市占率1.91%,2017年跌至第七,市占率0.48%。

2015年成立的安个家,在2016年宣布倒闭。

段毅能够站在2017年初宣布完成了“服务1000万用户”的小目标,已属不易。

更难过的阶段,刚刚开始。

快三年没有融资消息的房多多忽然传出,要在今年9月份提交IPO申请,并在明年初完成上市。

选择在2018年申请上市,并不是房多多最好的时机。

2017年新年过后,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受制于调控而呈现出低迷状况。这个状态会持续多久,目前只有任志强是乐观的。 这一年,房多多多收缩业务。

这一年,段毅挖来的明星高管团队,也开始经历分崩。资深VP李洁也转投传统PE事业,二手房运营负责人常瑶琦离职创业。上市被搁浅三年,为上市而来的肖莉还在,但是并没有多少露面了。

艾瑞数据显示,2018年5月,房多多APP月独立设备数为38万台。与之相对的是同期安居客APP月独立设备数607万台,房天下466万台,链家347万台。

房多多至今并未提交招股说明书,核心数据没有公开透漏。不过,房多多在宣布9月份将提交IPO申请后,主动给媒体透露了一组营收数据:

2017年底,房多多营业收入18亿人民币,同比增长20%;截止2018年3月31日,房多多第一季度营收达4亿人民币;预估到2018年底,房多多营业收入会达到30亿人民币。

成本和交易量并未向外界公开。

房多多之所以把提交IPO的时间定在9月份,是因为房多多认为,“由于每年第一季度房地产行业增长都较为缓慢,后三季度营收会有高速增长。”

这是段毅和他的团队在上市前能期待的最后一张牌。

段毅在公司的花名叫阿甘,电影《阿甘正传》里那个阿甘。他喜欢踢足球,喜欢徒步戈壁,也喜欢谈梦想。2009年,他在戈壁认识了当时还在腾讯就职的李建成,俩人嘀咕了一年多,达成共识:下一个互联网时代来临,一起搞点事情。于是在2011年成立了房多多。到现在,房多多7岁了。如果明年完成上市,段毅就正好为房多多奋斗了8年。8年前,段毅独自背一个双肩包,跑去深圳,与曾熙、李建成会合,在深圳汇景豪苑小区租了一间民房,开始了他的第二次创业。

这家明星企业距离上一轮融资已经过去了3年。几十亿估值背后资本的回报需求,不会因业务的萎缩而有丝毫减弱,反而更加急迫。

而对于房多多而言,上市这一关必须得跨了。跨过去不见得一直风光,跨不过去一定凶险。

*图片购自视觉中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