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解讀,人生三境界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國學大師王國維《人間詞話》解讀,人生三境界

中國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1877~1927)文學批評的代表作,寫作於1908~1909年。以詞為主要的批評對象(也涉及到詩乃至小說),對自唐五代至宋詞的形成、發展,以及重要的詞家、作品的風格、流派、歷史地位等方面,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比較、評價。《人間詞話》以意境思想為基本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部分:一是總論意境範疇;二是以意境為基本標準,具體批評作家作品。

“意境說”在中國源遠流長,王國維是這一學說的集大成者。他通過對中國詩詞的具體批評,對文學進行了本質分析,豐富了意境的理論,並把意境提高到具有普遍意義的美學範疇。他認為構成文學有兩個“原質”(即基本原素):一是情,一是景。情與景達到一定條件即“真景物、真感情者”,並且結成一定的關係即二者交融為一,便成了意境——美。他說:“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詞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人間詞話》)在批評元曲時說得更明確:“何以謂之有意境?曰:寫情則沁人心脾,寫景則在人耳目,述事則如其口出也。”(《宋元戲曲考》)

情在我,景在物,物我不分,這正是審美自由狀態,即意境美使人產生的美感愉悅。王國維認為,我與物或意與境是密不可分的,“二者常互相錯綜,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廢也”(《人間詞乙稿序》)。由於物我關係的偏重而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的區分;由於有“理想與寫實二派之由分”,因而才有“造境”與“寫境”的不同。

意境是美的集中表現,又是文藝批評的根本標準,“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無大誤也”。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正是以此標準具體批評了中國古代詩詞作品和詩人作家。並且把這種批評後來又擴大到戲曲文學、書、畫等領域,使意境成為文學藝術普遍適用的美學範疇。

《人間詞話》以意境為中心觀點,把中國古代許多審美觀念、範疇如神、韻、巧、妙、風格、氣象、格調、韻律等等,與意境聯繫起來加以討論,並且從背反方面提出了“隔”、“代”、遊詞、隸事、濫用典等問題,認為這些都會削弱甚至破壞意境美的創造。

《人間詞話》是運用中國傳統的評點方法寫成的,語言精煉、畫龍點睛,內容很豐富。但缺乏嚴格的邏輯體系,對意境範疇也沒有作出科學的界定。

↓↓ 記得點贊,喜歡就分享和收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