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滴滴、航旅縱橫都想做社交?

這兩天,又一款工具類APP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知名航旅類APP航旅縱橫被指染指社交,在航旅縱橫中,用戶可以看到其他用戶的一些個人信息,包括住哪、去哪,以及一些用戶特徵標籤,同時還可以向其他用戶發起打招呼、私信等行為。

為什麼滴滴、航旅縱橫都想做社交?

在航旅縱橫的相關功能被曝光之後,我們很難不想起另一款非常知名的工具類APP滴滴打車前段時間遇到的順風車空姐遇難事件。而當時的事件中,滴滴被指摘比較多的一點就是在滴滴APP中,存在一個功能,就是給乘客貼標籤、評論用戶,這一功能使得很多乘客的隱私被曝光。

無論是航旅縱橫的個人信息還是滴滴的標籤,其背後都是這類產品希望從工具型產品走向社交型產品的野心。

其實也不僅僅是這類工具型產品,其他類型的產品,比如內容型產品也同樣都有一顆不死的社交心。舉例來說,今日頭條最初只是一款內容推薦APP,但現在的今日頭條,微頭條功能儼然成為其中分量極重的一項。即便如此,未來今日頭條的社交功能是否能夠顛覆微博微信等傳統社交產品還不好說。

為什麼滴滴、航旅縱橫都想做社交?

為什麼這些產品對做社交如此執拗?最可見的有兩點原因。

第一點,增強用戶粘性。對於工具類APP來說,無論當前有多大用戶量,但由於產品自身的屬性特點,這些用戶的粘性遠遠小於社交類產品,沒有社交關係,這類工具產品的用戶可能就是即用即走。但如果能夠在APP中讓用戶與用戶之間建立社交關係,無論是基於服務,還是基於興趣,或者其他原因,只要能夠沉澱用戶社交關係,用戶就有機會在非工具功能需求時間內打開APP,增加留存時間、用戶活躍時間。

第二點,提升單用戶商業價值。如果僅僅是工具性APP,如航旅縱橫,對於很多用戶來說,打開率非常低,這其中的用戶商業價值當然就不會太高。即便對於使用頻率遠高於航旅縱橫的滴滴來說,2016年的打開率也僅僅是月均17.46次。而相比之下,有數據顯示微信一天的打開次數高達14.5次,相比之下,商業價值孰大孰小顯而易見。

為什麼滴滴、航旅縱橫都想做社交?

第三點,業務上升空間。在國內,現在的巨頭之中,大家認為最難被撼動的是哪一家?我們認為騰訊相比阿里、百度等公司,更難以被超越。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不管是PC時代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騰訊都抓住機遇打造出最好的社交產品,將用戶緊緊地捆綁在自己的平臺上。如果說PC時代的QQ還沒有那麼明顯,在微信稱霸國內社交平臺的現在,我們可以拋棄其他任何移動互聯網產品,但微信可以說是完全離不開。而對於騰訊來說,微信也給了這家公司很大的想象空間。舉例來說,在移動分發上,國內非手機廠商的應用商店這幾年一直受到來自手機廠商的壓力,但得益於微信,騰訊應用寶至少現在獲得還不錯。而基於微信,騰信也給自己乃至騰訊系的很多投資企業進行了輸血。因此,對於工具類產品來說,如果後期希望在業務方向上有所延展,那麼利用社交關係黏住用戶,想象空間就會更加大。

不管是滴滴,還是航旅縱橫,誰不想成為下一個騰訊呢?

但對於沒有社交產品經驗的這些公司來說,社交化的過程中,會遭遇各類風險。航旅縱橫與滴滴已經暴露出其中的一點,就是用戶隱私。在當前互聯網環境下,工具性產品,在用戶心中專業性更高,因此本身就帶有很多特殊方向的用戶個人信息,比如航旅縱橫這類產品,會暴露用戶的航班信息、始發地等信息。這類產品在社交化過程中,如果不能做到用戶信息分級,剋制使用用戶信息,很容易就會洩漏用戶信息。

因此對於工具類APP來說,做社交,即便有顆不死之心,但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