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養老優質資源在鄉鎮「一沉到底」

南湖區第三次農業普查公報數據:

就醫養老與每一個農民息息相關。截至2016年末,南湖區所有鄉鎮均設立了醫療衛生機構和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所有鄉鎮均創辦了敬老院,近七成村有了衛生室等醫療機構。同時,一大批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的基層醫務人員也在為農民的身體健康“保駕護航”,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源在鄉鎮“一沉到底”。

“李阿姨,我給你配的藥你要記得按時吃,另外,家裡還要注意多通通風,讓空氣流通起來……”金雅萍是餘新鎮金星社區衛生服務站站長,隨著天氣逐漸炎熱,這幾天,金雅萍又挨家挨戶地走訪簽約對象,為包括李阿姨在內的簽約服務對象提供用藥指導服務。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高水平的醫療衛生保健服務,對於廣大餘新鎮的村民來說這已經成為了現實。“金星村和附近很多‘兄弟’村一樣,都設立了基層衛生服務站,並且有專業的醫生向村民提供貼心的醫療服務,基本形成了‘小病不出村鎮、重病少進城區’的局面。”金雅萍表示,不僅如此,鄉鎮一級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也得到了穩步推進,這對於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也有著積極作用。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保障全民健康、增進民生福祉的前沿陣地。近年來,南湖區通過整合區域醫療資源,完善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讓村民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我們根據每個鄉鎮的特點,主動補齊醫療衛生建設‘短板’,全面加強農村醫療衛生機構軟硬件建設,著力提升疾病診斷、治療、康復護理、公共衛生服務和管理能力。”區衛計局相關負責人說。

寬敞明亮的就醫環境、分佈合理的功能區塊、先進的醫療設施設備……如今,不少到南湖區中心醫院(新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醫的村民,常常會有種眼前一亮的感覺。這幾年,南湖區中心醫院(新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既提升了“顏值”,更修煉了“功力”,讓廣大村民受益。譬如,ERCP手術是一項要求較高的手術,一般鄉鎮衛生院無法完成,現在,患者可在南湖區中心醫院(新豐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檢查、進行術前準備,並且還能享受與市第二醫院同等的醫療條件和技術。

與此同時,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病有所醫”與“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同樣重要,那麼,如何讓農村老人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老有所養”、“老有所樂”?據介紹,大橋鎮主動嘗試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託管就是希望通過購買專業的服務,擺脫現有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管理人員數量、技能不匹配的問題,開展更多符合本地老年人需求的特色服務,使居家養老服務更加惠民。

現在,大橋鎮八里村、江南村、胥山村、建國村等地分別按需求與近鄰社會工作服務發展中心簽訂託管協議,有的將安排專職工作人員駐點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開展日常服務和管理,有的除了日常的興趣課程、圖書閱覽、居家照料外,還將在每月組織開展一次有規模、形式多樣的活動,例如理髮、洗腳等,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南湖區還開設了智慧養老綜合服務網,利用雲計算、大數據技術,建立全區老年人基本信息數據庫,全面掌握老年人的基本信息、身體狀況、家庭現狀和優待證信息,以打通居家養老服務“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