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最快捷地阅读中医经典?我是这么读《黄帝内经.素问》的

每个对中医有兴趣的人,只要想深入、系统地了解中医知识,那么《黄帝内经.素问》(以下简称素问)绝对是绕不过的坎。古人说“伏羲、神农、黄帝之书,是为三坟”,里面提到的“黄帝之书”就是指的素问。(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灵枢经基本针对于经络和针灸,故,一般所说的内经,大多就是指素问)。

本人三代业医,受父辈之熏陶,年幼时,曾痴迷过较长时间的中医典籍。曾经誊写过几遍素问,甚至一开始曾准备背诵下来,只是后来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淡化了那种兴趣,终至放弃这个念头。虽然最后没有背诵成,但从一个初学者的角度,对怎么学习素问,还是有一定的心得的。

怎么最快捷地阅读中医经典?我是这么读《黄帝内经.素问》的

首先当然是典籍版本,市面上的素问版本,基本全是唐代王冰的编撰版。我家藏的,也是曾祖手抄的王本。所谓的“绵纸”上,手写的小楷,虽然由于时间久远,有点虫蠹的痕迹,但是保存的相当完好。在阅读之时,不仅可以学习到上古先贤的智慧,还可以感受到自己祖辈治学严谨的态度,这是现在的电子阅读所无法给予的。

今天只是分享一下我个人在接触、学习素问的过程中的一些心得,对于素问的内容不做阐述,因为那实在是一个太庞大的工程,也基本不是我这半桶水可以发扬表述的。大多数人在接触素问的第一时间,为它的行文所吓倒。确实,如果古文水平不是那么理想的话,阅读起来是非常吃力的。这里也就权当是有一定文言文水平的朋友在看吧。

开场白说了那么多,现在正是进入正题,其实,我的心得也就三点:

怎么最快捷地阅读中医经典?我是这么读《黄帝内经.素问》的

1、平常心看待书中的人物,切勿神化他们:

书中基本就是黄帝和歧伯、少师、鬼臾区等几人的对话,大多问的天马行空,答的行云流水洋洋洒洒,假如你一开始就对他们抱有一种“高不可攀”的仰望感,那样对的学习是很不利的。而应该抱着一种平常心:提问的人也是那么无知,回答的人也不过尔尔。这样,你才可能真正客观地学习其中的观点与知识。

2、多从本书中求证:

就其中的疑问点,不建议一开始就去找其他的文献来释疑,而建议就地取材,直接从本书的前后文寻找相对浅显的解释。要不然,可能一个小段落十来句话,就够你花上个月的时间去翻阅其他文献资料。这里可以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咳论”里有一个对话:黄帝问曰,肺令人咳,奈何?歧伯对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这时候可以结合第九篇六节藏象论、第十篇五藏生成篇、第十一篇五藏别论篇一起参考,自然就会对后面的“肺 咳之状,咳而喘息有音……”等等有个大致理解;

怎么最快捷地阅读中医经典?我是这么读《黄帝内经.素问》的

3、切勿迷信:

素问里的观点,很多与易经、道家观点相似,比如其中的运气学说就是。素问开头的三篇“上古天真论篇、四气调神大论、生气通天论”,说的都是非常宏观、非常微妙的话题,假如一开始就把它当成是迷信看待,那样就会从自己的心底产生一种对本书的质疑,这是非常不利于你潜心阅读理解的。

我个人认为,只要能保持这三点,基本就能比较客观地、系统地吸取到其中大量的精华,对你在日后的生活、学习都是有很大帮助的,那种帮助,可能不仅仅是指中医知识,而几乎包括任何你将会接触到的新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