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諸侯國之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啓示

齊、燕是接壤的兩個大國,齊在今山東偏北的大部和河北東南部。燕國在今河北北部和遼寧西南部、山西東北角。

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正當秦國勢力向東發展,在倡議六國合縱御秦的時候,齊、燕兩國在北方展開了一場爭奪和拚殺。這就是齊宣王破燕和燕昭王破齊之戰。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

周顯王四十八年(公元前321 年),燕易王死,其子噲繼位。燕王噲昏庸無能,燕國的相國子之專權。五年(公元前316 年),燕王噲在鹿毛壽和蘇代的勸告下,主動讓位於相國子之。子之當國三年,將軍市被和太子平發動兵變想攻打子之。燕國大亂,構難數月,死者數萬人,市被及太子平戰死。

公元前314 年,齊宣王乘燕國內亂,

命大將匡章率"五都之兵"及"北地之眾"攻進燕國,僅50 天就攻下燕國的都城,燕王噲被殺,子之被俘後,被剁為肉醬。燕國在七國中力量本就較弱,經此打擊,勢力更為削弱。齊軍入燕後,殘暴對待燕國人民,引起燕國人民反抗。二年後,齊軍被迫撤退。

兩個諸侯國之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

《齊宣王與鍾無豔》劇照

趙武靈王聽說燕國大亂,從韓國召來燕公子職,派大將樂池送他回燕國,公子職就是燕昭王。   

周赧王三年,燕昭王即位。昭王發誓向齊國報仇雪恨,他禮賢下士,不惜重金招攬賢才。一時,天下賢士爭相赴燕。其中樂毅來自魏國,鄒衍來自齊國,劇辛來自趙國,蘇秦來自東周。不僅如此,燕昭王與百姓同甘共苦。經過28 年的努力,燕國逐步富裕強大起來,軍隊的作戰能力也提高了很多。

周赧王二十九年,齊攻滅宋國,拓地至淮北。而這就危害了韓、魏、趙和秦國的利益。於是,以秦為首的趙、魏、韓四國形成了對付齊國的聯盟。四國倡議伐齊,正是燕國報仇的良機。所以在趙的拉攏下,燕國參加了五國聯軍,併成為聯軍的主力。

周赧王三十一年,燕昭王徵發全國軍隊,命樂毅為上將軍,出兵伐齊。秦派尉斯離率兵和韓、趙、魏三師會合。趙王以相國印授樂毅,樂毅即統率五國聯軍攻齊。

齊國任命觸子為將軍,統率所徵發的全國士卒迎戰。兩軍戰於濟西,齊軍統帥觸子臨陣逃亡,齊軍大敗。齊將達子統率餘部繼續作戰,在秦周之戰中,齊軍大敗,達子戰死。於是,樂毅遣回秦、韓二國軍隊,讓魏軍進攻齊佔領的宋國舊地,讓趙軍攻取河間,親率燕軍長驅直入,攻克齊國都城臨淄。齊湣王逃經衛、鄒、魯,而後到莒(今山東莒縣)。楚國派淖齒率兵救齊,湣王遂任淖齒為齊相。但淖齒殺了湣王,而自己又被齊將王孫賈所殺。

兩個諸侯國之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

燕昭王

  燕軍獲得大勝,燕昭王親到濟上勞軍,封樂毅於昌國(今山東淄川縣東),號昌國君。樂毅乘勝進兵,要求部下"修整燕軍,禁止侵掠",並兵分五路,經過6 個月戰鬥,攻下齊城70 餘座,皆劃為燕國郡縣。齊城所未攻下者,僅即墨和莒邑二城而已。  

周赧王三十三年,樂毅合併右軍、前軍包圍莒邑;左軍、後軍包圍即墨。即墨大夫戰死,邑人共推田單為將,率兵民抗擊燕軍。樂毅見包圍兩城經年不下,遂下令軍隊後退九里築壘圍困。樂毅為威服二城人心,下令不得俘獲出城之人,賑濟貧困者,讓城內人民"各復舊縣,以安其心"。又經三年,即墨、莒仍未攻克。

周赧王三十七年,燕昭王死去,惠王即位,惠王做太子時不喜歡樂毅,齊國乘機進行反間說:"齊城不下者兩城耳,然所以不早拔者,聞樂毅與燕新王有隙,欲連兵且留齊,南面而王齊。齊之所患, 唯恐他將之來。"

燕惠王猜疑樂毅,遂令騎劫取代樂毅為統帥。樂毅逃亡到趙國。

兩個諸侯國之間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帶給我們的啟示

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

騎劫遠不是田單的對手。田單詐言齊國士卒害怕割鼻子、掘祖宗墳墓。騎劫即令燕軍割齊俘之鼻和挖掘齊人墳墓。結果反而使齊人民憤怒,誓欲死戰。田單又欺騙燕軍,假意約期投降。騎劫信以為真,更加放鬆了戰備。於是田單收集城中牛千餘頭,披上繒衣,上畫五彩龍文,在牛角上綁縛尖刀,在牛尾繫上油脂葦束。反攻之夜,把城牆掘開數十穴,燃著牛尾,縱牛出城,選5000 士兵隨其後衝入燕營。燕軍見牛披龍文,尾燃烈焰,觸人即死,以為神兵。更兼即墨城上戰鼓、金鐸,響聲震天,燕軍鬥志全無,大敗而走。騎劫被齊兵殺死,田單乘勢追逐燕軍至河上,將淪陷的70 餘城皆盡收復。

田單遂迎(湣王的兒子法章)回到臨淄。襄王以功封田單為安平君。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火牛陣"的故事。

《孫子兵法.謀攻》中有句話: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意思是上等的軍事行動是用謀略挫敗敵方的戰略意圖或戰爭行為,其次就是用外交戰勝敵人,再次是用武力擊敗敵軍,最下之策是攻打敵人的城池。

齊在戰勝魏國以後,儼然以東方大國自居,與秦並稱東、西帝。但就實力而論,齊並不具備滅掉燕這樣一個大國的條件。所以齊宣王伐燕雖然五旬而舉,但欲併吞燕國領地則招致了失敗。燕昭王發奮圖強,謀劃洗雪國恥,經過28 年的努力,終於破齊。同樣,燕也不具備吞掉齊這樣一個大國的條件。所以,樂毅未獲滅齊全功,而騎劫又終以失敗而告終。燕國從此再沒有輝煌的舉動。齊雖然收復了失地,但從此也元氣大傷,無力再與秦國爭鋒。

齊國與燕國的戰爭,就是一場兩敗俱傷的戰爭。這樣的歷史故事同樣需要我們現代人去反思和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