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此人才是三國第一謀士,如果此人在,劉備就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看到這個標題,也許很多人就質疑。說起三國的謀士,都會想到諸葛亮,要不就是在攻擊四川戰死的龐統,其實在蜀國,貢獻最大的是法正。

他和曹操同年去世,如果他不死,那麼滅亡的就是曹魏。因為曹丕220年代漢自立,在位僅6年。曹操的子孫壽命都不長,曹丕39歲,曹叡僅活了36歲。曹操在世時感嘆道:雖已收羅了天下能人志士,卻獨獨錯過了法正。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法正身世於名門世家,其曾祖父法雄是東漢時代的名臣,本來按正常的開展下去,法正也可以憑仗自己的家世,在朝廷謀個一官半職。誰知道天不遂人願,法正十來歲時,爆發了黃巾起義,董卓亂京,整個關中遍地饑饉。在這種局面之下,法正和同郡的孟達深入蜀地,依靠劉璋,這一年他才二十歲。

諸葛亮,投靠劉備的時間比較早,當然功勳也比較大。但是諸葛亮投靠劉備,也是無賴之舉,他們兄弟三個,一個投靠曹操,一個投靠孫權,自己只能選擇劉備。公元207年,年僅26歲的青年諸葛亮投靠了已經47歲的劉備,不過諸葛亮甩大牌,劉備請了三次才出山。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相比諸葛亮,法正是良禽擇木而棲,在益州乾的不爽,一直在找機會。在赤壁之戰前,他的密友益州別駕張松就投靠了劉備。當劉備和孫權赤壁之戰戰勝曹操後,張松推薦法正去見劉備,法正一開始還不願意去,但是去了之後就發現來得不冤枉。

法正和劉備這兩個雄心勃勃,同樣都是長期因為客觀外部條件而不得志的人一見如故,相互有極大的共鳴,這一下法正就認定了劉備。他相信劉備是一位梟雄——劉備肯定能守住益州對抗北方的曹操,或者是東邊的孫權。於是與益州別駕張松一起密謀,做劉備的內應。沒多久,劉備取得益州,劉璋投降。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在取益州的時候,兵不血刃。這個諸葛亮很難做到。法正在蜀地住了約十五年之久,對益州地形、兵力分佈等無不了如指掌。法正親自寫信給劉璋,提到甘寧和李異前來協助劉備。劉璋對自己的叛將甘寧和李異的印象非常深刻,聽到他倆要殺回來,心裡別提有多大壓力。就這樣,開城門劉璋投降劉備。

足見法正對劉璋的性情及益州的情況十分了解,能夠將劉璋君臣玩弄於股掌之間。益州,中國古地名,漢武帝設置的十三州(十三刺史部)之一,其最大範圍(三國時期)包含今四川,重慶,雲南,貴州,漢中大部分地區及緬甸北部,湖北河南小部分,治所在蜀郡的成都。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沒有益州,也就沒有蜀國。兼併益州之後,劉備的勢力和曹操勢力範圍更加近,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吞併漢中後,益州顯得十分緊張,然而這時曹操正籌備魏王登基大典。對於曹操來說,劉備是一個手下敗將,不值一提,他不擔心劉備和孫權再次聯合,所以曹操就放鬆了警惕。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就在這個時候,法正建議劉備攻打漢中,主要是曹操也是剛立足不穩,如果曹操站穩腳跟,絕對會攻打益州。“他不進攻,我們就進攻。”這就是最常用的戰術。劉備採取了法正的建議,夜襲張郃,夏侯淵為支援張郃,法正抓準時機,果斷讓劉備命令黃忠出擊,結果成功斬殺夏侯淵,曹軍主帥陣亡,全軍震動。

這是劉備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打敗曹操,從這點說,法正在劉備的眼中是第一謀士。法正參加劉備的陣營較晚,效能時間也不長,但發發揮的作用巨大!漢中爭奪戰功斬殺夏侯淵,曹操後來親自督戰,但是已經無法扭轉敗局。事後,曹操終於得知劉備身邊有法正,不禁感嘆自己雖已收羅了天下的能人志士,卻獨獨錯過了法正。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通過漢中一戰,劉備變被動挨打成主動出擊,並乘勝初級。公元219年,關羽荊州之戰威震中原,曹操欲自許遷都避關羽鋒芒,若不是司馬懿建議聯合孫權牽制關羽,估計曹操很可能被劉備、關羽夾擊,提前消亡。於是曹操向孫權許以重利,孫權於是偷襲關羽,關羽便被徐晃一戰擊破,又被孫權斷了後路,被吳將馬忠埋伏擒獲,最終被殺。

劉備得知此事後,大罵大舅子孫權不要臉!竟敢背信棄義撕毀盟約?孫權將關羽首級送交曹操,而曹操以諸侯之禮將關羽的屍骸下葬。220年曹操、法正雙雙去世,也許是關羽不該殺吧!關羽之死,也是夷陵之戰的導火索。劉備當即立誓定要讓孫權付出血的代價。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修養2年(221年),劉備稱帝,國號蜀。接著,決定對吳發動夷陵之戰(222年結束)慘遭大敗,此前,諸葛亮、趙雲、黃權紛紛勸說劉備。名義上是為關羽報仇,說白了就是不敢和曹魏交鋒。曹操220年去世後,曹丕一登魏王位,便廢掉了漢獻帝。

曹操在世時明白,漢室雖然畏落,可還有個正統的名義,獻帝仍然是一個名正言順的漢朝皇帝。他如稱帝,必然要遭到天下群雄起而攻之。因此曹操說:“如果天命要我稱帝,那我就做個周文王吧!”言下之意是說,周文王曾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仍舊做殷朝的臣子,是他的兒子才滅殷稱王的,即周武王。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所以曹丕代漢自立,是遵循曹操的意義,不過這樣做非常危險。如果不是關羽的死,那麼吳蜀可能會再次聯盟討伐逆臣,那麼曹魏早就滅亡了。劉備稱帝屬於東漢的延續,師出有名。當夷陵大敗傳回蜀漢時,諸葛亮感嘆道:如果法正在定能阻止主公(劉備)伐吳!”

此人如果在,劉備定不會幫關羽報仇,亡國的便是曹魏!

為什麼這麼說?劉備取得益州,漢中之戰打敗曹操,多虧了法正。可以說,法正在三足鼎立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是劉備晚年最倚重的人。劉備夷陵之戰不久便去世,從諸葛亮的感嘆道中我們可以得到答案:如果法正在公元220年不英年早逝,那麼就沒有夷陵之戰,蜀國可以通過正義之師先剿滅曹魏,再滅東吳,一統天下。(作者:江西老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