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半百之年才遇天命

劉備:半百之年才遇天命


在後世的各種觀念中,很多人認為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尤其在網文屆,喜愛曹操的人遠比喜愛劉備的人多,故事中的劉備大多也沒什麼好下場。

但在筆者眼中,劉備的江山不僅不是哭出來的,還是憑藉自己過人能力打下來的。憑什麼這麼說?就憑曹操的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劉備從來都是一個梟雄,只不過在半百之年才遇到了他的天命。


盲目的前半生


劉備:半百之年才遇天命


劉備給後人的印象,大多是溫和仁德的中年人形象。實際上,劉備骨子裡是一個豪俠,不愛讀書,愛聲色犬馬,愛結交豪俠。跟在劉備身邊的有河北殺人犯關羽、河北豪俠張飛、常山趙子龍、流亡諸侯馬超、老兵油子黃忠和魏延。再想想他身邊的文人,除了臥龍鳳雛法孝直,不瞭解歷史的還真說不上幾個。

劉備麾下猛將多,文人是短肋,缺少張昭這樣的名仕、王朗這樣的學者、荀家這樣的名門。後期有個許靖,結果劉備還討厭人家,若不是法孝直在,根本就不願起用許靖。

前半生正是因為缺少文人謀士,劉備一直天南海北的到處打,戰略和外交上算不得成功,袁紹曹操劉表麾下四處混,常年打工仔。好不容易陶謙拱手讓出徐州,結果還沒樂幾天,徐州就丟了。

但不得不承認的是,劉備這人講義氣,而且在小戰場上非常能打,帶著2000人就敢援救徐州抵禦曹軍。

靠著講義氣和能打,在他的前半生有一群好哥們跟著他到處走,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也要回到他身邊。

可不管怎麼說,前半生的劉備,就是一個不成才又有著野心的小諸侯,幾乎不被曹操以外的任何人放在眼中。

直到46歲,諸葛臥龍的出山。


隆中對


劉備:半百之年才遇天命


46歲的劉備,在草廬之中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諸葛亮。三顧茅廬後,諸葛亮給了劉備一套戰略:奪荊州,聯東吳,取西川,向中原,恢復漢室。

諸葛亮跟了劉備之後,第一步奪荊州。劉表明顯活不長久,於是在站隊時選擇了劉琦。等劉表死後,拿下荊州的關鍵時刻,劉備心思不夠狠的毛病又犯了,不忍心奪取荊州,於是在當陽走入絕境。

這時候諸葛亮走了關鍵的一步——聯合東吳,成立孫劉聯軍。注意,這裡是聯合而不是依附,這是劉備真正以一方勢力的身份聯合另一方勢力。

赤壁之戰後,劉琦以劉表兒子的身份坐上了荊州牧的位置,劉琦病死後,劉備順理成章的拿下1/3個荊州。

自諸葛亮出山以來,經劉表去世、聯合劉琦、赤壁之戰、劉表病死,劉備從一個四處幫人打架的打工仔成長為了佔據1/3荊州的諸侯,這是劉備半生以來得到的基本產業。

有了基本地盤,以龐統為首的蔣琬、馬良、伊籍、陳震等文士紛紛來投,組成了劉備爭奪天下的基本陣容,等劉備拿下漢中,隆中策三足鼎立之勢,正式形成。


百折不撓,有度而遲


劉備:半百之年才遇天命


“百折不撓”指的是劉備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性格;“有度而遲”則是劉曄對他的評價,說的是他有度量,但心不狠。

這個評價將劉備形容的恰到好處。

因為有度,所以劉備身邊不缺人才;

因為遲,所以前半生機會頻頻,卻總是擦肩而過;

但也因為百折不撓,劉備能在錯過眾多機會後,拿到三分之一的天下。

可以說劉備只有肚量,不夠聰明,似乎少了梟雄的氣勢。

但反過來,如果劉備不是這種敦厚仁德的性格,恐怕也不會吸引到諸葛亮的投奔。

能吸引到諸葛亮,這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