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三國時代里的性格「多面手」!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干政,政治腐敗,土地兼併嚴重,農民大批破產。公元184年黃巾軍在冀,青,幽, 荊,徐、揚、兗,豫八州,

同時起義。旬日之間,天下響應。雖然聲勢浩大,卻因缺少作戰經驗,不能協調等多方面原因大敗。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嚴重動搖了東漢王朝的統治。地方豪強,州郡官吏趁機發展實力,壯大自己。進而割據一方,成為一方霸主。在赤壁之戰以後,形成了以中原的曹操,長江中下游的孫權。西南川蜀一帶的劉備為主的三大割據勢力。後曹操之子曹丕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魏。劉備在蜀地稱帝,國號漢。九年以後孫權又在建業稱帝,國號吳,正式進入三國鼎立時期。史學家以曹丕稱帝到晉國取代魏為止,稱為三國時期。共經歷了46年。三國人物眾多,性格各異。而人們對人物的瞭解大部分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無論是小說還是影視劇作,對人物的刻畫其實都與原本的歷史人物有很大差別。今天,我們就來說說焦點人物之一的——劉備!

劉備:三國時代裡的性格“多面手”!

劉備,是中山靖王之後,漢室宗親,被人尊稱為劉皇叔、劉豫州。因與關羽、張飛二人在桃園三結義,因為意志相投,所以結拜為異姓兄弟。三國演義裡的劉備是義薄雲天的。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斬殺之後,劉備痛苦不已,為替兄弟報仇,作出了伐吳的錯誤舉動。同時劉備愛惜人才,尤其對諸葛亮十分敬重,正是因為他敬重諸葛亮,聽從沒有被張飛關羽勸說,才發生了諸葛亮初出茅廬的第一場大勝仗----博望坡之戰。狠狠的打擊了曹操80萬大軍南下的銳氣。後來,他幾乎將兵權完全交給了諸葛亮,重視諸葛亮的謀略和建議。於是有了後來的哭借荊州,征討兩川,直到最後他的兒子劉禪即位後的著名的六出祁山,並將諸葛亮推薦的人才幾乎一一重用。

劉備:三國時代裡的性格“多面手”!

但是,歷史上的劉備不單單是個仁義的人,他也有十分狡詐的一面:在公孫瓚與袁紹交戰之時,自己卻以曹操討伐徐州的名義,帶著關羽,張飛來到徐州來救援陶膁。等曹操因為自己的大本營濮陽被襲,自己退兵時,劉備按理來說應速速趕回公孫瓚身旁幫助他對抗袁紹,可是他並沒有回去,只是把趙雲打發回去後,自己安坐于徐州要塞---小沛,直到陶膁三讓徐州後病逝,劉備當上徐州太守。但是在這時候,公孫瓚幾乎被袁紹要消滅掉了。而劉備卻也沒有隻字提到回去救援公孫瓚,而當初就是公孫瓚保薦劉備當上了平原縣令。而此時劉備已經把這個完全忽略了。

劉備:三國時代裡的性格“多面手”!

還有就是奪取荊州地區時的“假惺惺”。當初,東吳周瑜與曹軍爭奪此地,經過著名的彝陵之戰等一系列悲壯戰役,將曹操打出了荊州地區,可卻被劉備趁虛而入,將荊州三郡拿下。這時,吳侯孫權派魯肅來討要荊州,劉備以奪西川為藉口搪塞。但是當劉備奪下東川時,吳侯派諸葛亮的弟弟諸葛瑾前來討要,劉備假惺惺的說馬上奉還,寫好書信給鎮守荊州的關羽,但是關羽堅持不給,甚至要殺諸葛瑾,於是諸葛瑾狼狽逃回,劉備又說等我攻下西川,派關羽鎮守那裡,必當奉還。但是當他攻打下西川,魯肅前來討要時,他又哭著不給,於是沒有辦法。以致到最後東吳伐荊州,關羽敗走麥城。

劉備:三國時代裡的性格“多面手”!

所以才有諸多諺語流傳下來:劉備的江山——哭出來的,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等等。不管是假惺惺還是奸詐,還是仁義都是他的真是性格里的一方面,說到底,還是為了最終的追求目標所服務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