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都说陈道明是个“悲情控”!所以他演的皇帝到最后都必须孤家寡人,然后牵着一个小孩忆童真,最终走了走了还心犹不甘!在《楚汉传奇》里刘邦对着刘肥的儿子痛说革命家史;在《康熙王朝》里带着魏东亭的孙子上朝。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在《雍正王朝》里雍正刚刚继位时,说的那句话“做皇帝是天底下第一苦的差事。”可以诠释陈道明对康熙的理解“建不世之功,尝万世之痛”。

我们先从《康熙王朝》里康熙的玩伴说起。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魏东亭对康熙忠心耿耿,也替康熙鞍前马后操劳了一辈子。在康熙刚亲政,除鳌拜的时候,魏东亭带着一帮小兄弟跟“满洲第一巴图鲁”玩命;平三藩后,魏东亭孤身一人坐镇江南,替康熙看着东南半壁江山;康熙平台需要钱,魏东亭费劲心血在两淮盐道替康熙抠银子。最后,魏东亭因为“朱三太子”预谋暗杀祭奠明孝陵的康熙,而被贬到台湾做了台澎知县,只得终老方回!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苏麻喇姑从小几乎算是救过康熙的命,作为他的精神导师般,指引着康熙 ,照顾着康熙。最后芳心暗许康熙的”老师”伍次友,而伍次友看出康熙喜欢苏麻喇姑,未敢接受这份感情。最后苏麻喇姑抗拒孝庄赐婚,空守青灯。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太子胤礽从小丧母,几乎是由康熙亲手带大,文治武功出类拔萃。结果两次被废,最终圈禁。

而最为悲情的莫过容妃和蓝齐儿母女。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容妃宽容忍让,心地善良,一直都是康熙在赫舍里死后,面对无数纷扰,心烦意乱时能够感受到家庭温暖的避风港。然而这样的角色竟然也是最为悲苦的,她不但要承受将亲生女儿送到大漠和准噶尔的噶尔丹完婚,从此天人两隔,还因为为了尊奉孝庄遗旨,保太子胤礽。最终被废正主之位,打入辛者库去刷马桶,受尽凌辱,委屈而死。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蓝齐儿曾经是康熙最为心疼的女儿。她曾替康熙发掘了一代名相李光地,并芳心暗许李光地 ,康熙曾答应等李光地平台进京后,便予赐婚。结果食言,将蓝齐儿许配给了噶尔丹。两军交战时,蓝齐儿拦在两军之间,那一幕令人心碎。

康熙最亲近的五个人,谁离康熙越近,谁的结局就越惨。这是为何?

贬魏东亭是因为杀鸡儆猴,康熙的亲信犯了错,一样绝不姑息;

苏麻喇姑苦守青灯,是为了告诉天下仕子,不要有非分之想;

二废胤礽,是大清国不能交给这样一个烂泥扶不上墙的角色,容妃被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

嫁蓝齐儿,那是逼不得已,那是拿自己的女儿换大清几年的太平,给大清赢得几年筹备灭准噶尔的时间。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所以当康熙在建立不世功业的同时 ,不只是大清的子民在为大清在付出,皇家同样不能幸免。康熙为了这不世功业,牺牲了爱情,友情,亲情,最终成为了孤家寡人,这就是叫尝万世之痛。而那些亲近他的,想给予他温暖的,则伤得更深,舔起伤口更痛!

在《康熙王朝》中,为什么一些与康熙亲近的人都没有好下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