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检测:助力精准医疗的“神器”

作为一种基于前沿技术快速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型医疗模式,精准医疗正在多地推开。不同于以“症状和体征”为依据的医学,精准医疗依据基因水平对大样本人群与特定疾病类型进行分类,根据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或对特定治疗方案的反应,将患病个体分成亚群,最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进行个性化精准诊断与治疗的目的,提高疾病诊治与预防的效益。

而基因测序技术正是推动精准医疗发展的基石。从肿瘤诊治到肿瘤的用药指导,从产前诊断到新生儿诊断,基因测序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让岛城市民获益良多。

临床指导靶向药物用药

“最早开发基因测序,完全是出于对人类自身的探索,后来应用到肿瘤医疗领域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临床指导靶向药物用药,二是做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检测,三是做肿瘤诊断,同时观察疗效。”市中心医疗集团检验科主任牟晓峰说,在没有应用基因测序之前,肿瘤患者只能使用某种靶向药物,有些人使用后效果并不明显,属于盲目用药,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如今只要检测血液标本有无相关的基因突变,对症下药即可。对于那些不适用靶向药物的化疗患者,也可以做化疗药物的耐药基因检测,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损伤。

某些早期症状不明显的肿瘤也难逃基因测序的 “火眼金睛”。“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易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同时,结直肠癌原发灶和转移灶在分子分型中具有很高的突变吻合率,通过检测预测性分子标志,我们可以及早进行肿瘤分型,进行早期干预或进行治疗,使患者获益。”据牟晓峰介绍,与准备时间长、操作繁琐、患者痛苦大的肠镜检查相比,以ctDNA 技 术 为 基 础 的Septin9基因甲基化检测只需抽取患者10毫升外周血,即可准确判断结直肠癌患病风险,其无创、采样便利的特点将提升患者依从性。

助力新生儿筛查

“通过血清学筛查、无创DNA检测、羊水穿刺层层筛查,构建完整的产前筛查诊断体系,可以把胎儿染色体疾病检出率由之前的60%-70%提高到90%。”市妇儿医院基因检测中心主任俞冬熠介绍。无创DNA检测即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的产前筛查与诊断,由于只需抽取孕妇血液,对胎儿完全没有创伤,容易被孕妇群体接受。由于无创伤又相对准确,干预的人群就扩大到临界风险的孕妇,可以检出更多的疾病。

在新生儿筛查方面,基因检测也可大展神威。俞冬熠介绍,一些遗传性疾病如PKU(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G6PD缺乏症等,都可以做基因诊断。“比如PKU,它是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通常父母是携带者的情况下,每一次生育都有1/4的遗传几率。基因检测就可以查出孩子基因发生了怎样的突变。”

方法多样贵在适用

基因测序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进入三代,其中第三代即单分子测序仍主要应用在科研领域。目前医疗临床应用的仍是第一代和第二代技术。技术有迭代,并不代表新技术可以取代旧技术,而是各有所长。“高通量测序即第二代测序技术,它的优势在于测序通量大,可以一次并行地做几百万条DNA片段的序列测定,用于临床诊断不确定的单基因遗传病,可以同时筛选大量的致病基因,命中率更高一些。但对于一些临床诊断明确的单基因遗传病,一代测序就可以确诊,而且针对性强,分析相对简单,准确性更高。而对于一些染色体疾病,简单的染色体核型检查即可确诊。”

据俞冬熠介绍,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离不开整个医疗技术进步的大环境。“目前产前超声技术和设备越来越先进,越来越多的结构异常被查出。超声技术发展的同时,新生儿手术也越来越强,就像法乐氏四联症,之前认为是不治之症,现在治愈率是95%。随着遗传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在提高,基因诊断应用于临床的机会越来越多。”

“在具体的疾病治疗过程中,还是需要多学科合作,最终以临床医生的综合指导为主。希望在不久的将来,真正实现 ‘让精准医学再精准’”。牟晓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