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还有好多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也不去理财?

思钱想厚56516027


如今,国人的理财意识整体来说是在逐步增强的。但确实也有题主说的这个情况,一些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并不会通过理财的方式来获得更高的收益,特别是中老年人更是只认银行的存款,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理财有风险。要是确定无误地高速大家,理财可以获得比银行更高的收益,而且完全没有风险,那么很多人肯定会选择收益更高的理财方式。但问题的关键是,各类理财产品种类繁多,时常都有一些理财产品骗局的新闻见诸报端、电视,作为普通老百姓,本身对理财就一知半解,根本没有识别能力,那么这种情况下,风险更大。老百姓挣点钱不容易,与其承担较大的风险,可能血本无归,还不如选择银行存款更保险。

第二,理财产品有门槛。除了余额宝这类对金额没有太多限制外,银行的理财产品,动辄都是几万起,特别是想收益高一点,那么起存的金额要求更高,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银行相对来说更加深入人心,更安全。经常有听说某理财茶品跑路了,但是很少听说银行跑路。而且新的政策下,在银行的存款如果出现安全问题,每个账户最高可以获赔50万,这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最后,对于一些中老人来讲,在银行存款还有一种先入为主的习惯优势,这么多年都是在银行存款,而且安全可靠,所以,对银行更加信任。


坤鹏论


所谓理财,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投资等方式治理财产和债务,以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金融学上认为,今天的100块钱到明天就不值100块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单纯把钱存起来,那么我们的钱一直在贬值,只有通过投资等方式才有可能实现财产的保值和增值,那么,为什么现在还有好多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而不理财呢?

1.不懂理财

理财这个概念对国人来说相对比较新,不要说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就去高校问问大学生,除非是相关专业的,否则也十有八九说不出什么是理财,应该怎样理财。

支付宝推出余额宝,算是一种比较便捷的理财方式了,但是还是要通过优惠、红包等方式来吸引年轻人把钱转进。很多人把钱放在余额宝只是为了获得优惠,并没有理财的意识,自然也不会关注收益是多少,还是想花钱的时候随时把钱拿出来花。

可见,大部分人是没有理财的意识的,不懂理财,也不知道理财的价值。把钱放在银行,其实可能就是害怕放在家里不安全,至于银行那一丁点利率,普通老百姓也没有多少人会关注了。

2.提到理财顾虑重重

理财主要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投资的主要渠道有炒黄金、基金、股票、期货、国债、储蓄、信托、外汇、保险、银行产品、珠宝等。把钱放在银行的时候,人们不会想很多问题,但是一提到买理财产品,人们脑中就会有很多问题了。

以保险公司的理财产品为例,假设在你40岁的时候购买一份10年交的理财险,一年交1万,交满10年之后,再封闭10年,从61岁起,你就可以每年领1万块,领到终身。但是如果中途你停止交钱,那么合同终止之前交的钱都拿不回来了。听完这个你脑中在想什么呢?你会想,现在我有钱买,但是万一有一天我要用到钱,这些钱完全拿不出来不说,如果没钱可以交,那之前的钱不就白交了?即使全部交完,假设活到90岁,那就是交了10万,拿回来30万。但是,到那时候钱都贬值了,谁知道30万值多少呢?(但是很奇怪,人们把钱存在银行就不怕钱会贬值了。)万一,到时保险公司倒闭了,谁来付这些钱呢?

当然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保险公司的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他们可能都不想理他,更不要说听他讲那些理财产品有多好了。

3.风险承担能力低

我们都知道,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所以,懂得理财的人也不一定会去炒黄金、股票、期货等,因为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对于上班族来说,一个月工资几千块钱,除掉个税及生活必要开支之后,剩下的钱也没有多少了,如果拿去炒股炒黄金,能获利还好,如果全赔了,万一出现突发情况没钱应对怎么办?所以说,有钱还是存进银行比较好,随时都能用,不会放着放着就没了。

号称“金饭碗”银行业为何不断涌现离职潮?2018年全国企业退休工资究竟能上调几何?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1.有一部分人就是把存款当做理财方式,这部分人或者风险承受能力低,或者投资认识有限。

存款确实是一种靠谱的方式,尤其是去刚兑的大趋势下。不会说银行还在但存款亏了,即使银行不在了存款保险制度也能保50万。但如果买基金股票很可能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各种管理费咨询费赎回申购费收的风生水起,而你却亏得只剩下底裤。


2.还有一小部分人就是把钱存银行当做零花钱。有个客户卡上活期存款一直在50万左右,不存定期也不买理财,就那么放着。后来才知道人家那就是相当于钱包里的零花钱。推荐客户办信用卡,信用卡各种好处说遍,人家也不想办。有人说可以放余额宝啊,余额宝可以放50万吗?

3.对很多做生意的人来说,银行存款流动性最好,即使是定期存款也随时可以取。基金股票之类的都有时间或者金额限制,也就是要考虑流动性。

从招行和贝恩咨询发布的《2017年私人银行报告》来看,高净值客户或者说富人也会在资产配置中考虑银行存款。

4.当然,如果你有更好的风险承受能力更专业的投资知识,股票期货房产P2P黄金比特币古董等等都在你的投资范围内。如若不然,老老实实存款吧。

欢迎留言评论吐槽!感觉有用就关注我吧,我是司南立冬,后续更多走心分享》》》


司南立冬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门宁:

从余额宝推出之后,大家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银行揽储的压力也逐年增大。不过仍然有很多人宁愿损失一定的收益,也要把钱存在银行里,在我看来原因有以下几点:

1、在银行存钱是国人几十年来养成的习惯,而理财的概念刚刚普及没有几年,不会轻易改变大家的习惯。

2、很多人没有渠道了解理财信息,即使偶然接触到信息,也不能深入了解这些产品,因此只能选择在银行存款。

3、正规机构的理财都有一定的门槛,比如银行理财动辄5万起,信托、私募基金100万起,普通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钱可以投到理财中。

4、定期存款可以提前支取,如果有急用提前取出仅仅是损失个利息,但是很多理财产品要么不能提前支取,或者要损失高额的手续费,流动性不如定期存款好。

5、各种理财骗局多,风险大。首先就是骗子太多了,笔者天天接到电话,要指导我实盘操作,分享内幕信息,这些全是骗子;泛亚贵金属交易所、e租宝、钱宝等各种互联网金融平台跑路;资管新规要求打破刚性兑付,信托、理财都有风险;股市一直没有行情,波动还剧烈。因此有人选来选去,害怕风险,最后就只能在银行存钱。

现在大家的理财意识已经有了,但是要想让老百姓可以放心理财,需要严格的监管打击骗子,也需要健康的市场提供理财渠道。当大家都能靠理财让资产安全的增值保值时,就会有更多人把钱投入到理财中。


首席投资官


首先我本人就是银行的一名工作人员,接触了非常多的存款客户,主要的就是我们大众老百姓。

为什么他们宁愿选择低利率的银行存款,而不选择高利率的理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1、对于到银行存定期存款的人,他们大部分都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他们对新鲜事物的认知上(比如理财产品、互联网金融)都比较弱,而且,根深蒂固的概念,还是觉着钱放在银行更放心。

2、理财,对于老百姓来说,算是个熟悉陌生的词汇,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将自己的闲置资金存成理财产品,而是很多银行,以理财的名义,高收益的利率诱惑,诱导老百姓办理理财产品,结果,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真的信任了他们,拿到手的很多竟然是保险公司的保单产品。


保单产品提取的诸多限制,甚至支取都会造成本金的损失。所以前期,很多人都被银行推荐的这种理财吓住了,觉着买理财不如存定期踏实。

3、理财的门槛比较高,银行理财产品的起购点,动辄就得5万10万起,老百姓辛辛苦苦一年,也存不了几万块,你不能让老百姓攒上几年,再去买理财吧?

4、当然,理财这个概念,不一定是指银行或者金融公司的理财产品,也可以指我们对于闲置资金的一种对外投资管理,投资实体经济,甚至去高息民间借贷。但是这类的投资理财都有很大风险,大众风险偏好都是不会盲目进行投资。

5、银行的安全性还是有目共睹,而且所有银行都为储户购买了存款保险,储户存在银行的钱,都有一个50万以内的保障,即使银行真的出现问题,也会为储户的存款有这么一个最安全的保障(大部分人,不会有50万以上的存款的)

综上几点,大家有闲钱还是习惯性存在银行,而不是去理财。


创新公元


因为早期的金融理财产品等负面消息非常多,大家在看到这么多的负面消息之后,对于金融理财产品就会有一种很强烈的防备心理,你以免自己的钱被骗,所以还是愿意选择存在银行,定期也好活期也罢,主要是因为银行是最安全的一种储蓄方式。所以大家带来对理财产品不够了解的情况下,肯定愿意把钱放在银行,是比较安全的,当然如果对理财产品有了了解,并且知道怎么样的理财产品是骗人的,怎么样的理财产品是真正的理财产品,这种情况下,才会去购买更多的理财产品去进行投资理财。

现在随着互联网金融的规范和合理运作,很多互联网金融平台都有着比较不错的发展,吸引到了很多用户,当然如果你身边有朋友在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方式上亏了很多钱,你自然也会有放在心里,所以这种防备心理就需要有不断的人进来,赚到了钱,才会有更多的朋友进来投资。这是一个市场逐渐变化的过程,首先是少数人会去投资金融理财产品,其次是大多数人会去投资金融理财产品,这需要慢慢的培养用户。

当然现在互联网金融投资的方式越来越多种多样,并且有很好的入口,就是线上支付,现在很多线下也好,线上也好,都会使用线上支付的方式来支付。当使用线上支付去支付的时候,难免就会碰到各种理财产品的推荐,真是理财产品的推荐,都是根据他们的属性来判断的,有很多是比较保险的理财产品,那这种时候就会吸引到用户进行投资了,把平时不用的钱,也许一开始是一小部分钱进行投资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储蓄,逐渐向线上的金融理财产品投资。


变革家


普通人对理财这个概念了解的比较少,挣到了钱第一时间就是放在银行。

然后就是理财产品很多,人们觉得太复杂,这么复杂的东西他又搞不懂,搞不懂就觉得是骗子,于是便把钱放在银行安心一点。

在加上如今是网络时代,有很多关于理财骗局的新闻,人们看后造成一种错觉就是“理财=骗子”。

最后大部分老百姓都把钱存在银行,很多人还存定期这是他们唯一的理财方式。


大熊叨叨叨


💰💰当今社会已经不能限于靠死工资发家致富了,大家都有自己的额外赚钱方式,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关于理财,下面分享下我的观点:

银行变现

银行是一个从小到大,我们都公认的最安全的地方,无论是任何时候,生活都离不开银行,很早以前人们就是因为依赖于这种安全感,希望把钱放在里面,这样不但限制自己节约,又能存一大笔钱为以后做准备。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也愈来愈不能满足仅限于存钱,渐渐的利息,定期逐渐流行起来。至今,人们普遍认为钱存在银行就能涨利息,除了本金以外多少也能涨钱,随着时间的推移钱会越来越多,何尝而不为呢?

为什么要理财

社会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质量经济得到了逐渐提高,久而久之,银行存钱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于我们的生活需求,这个时候理财这一说法诞生了,理财的意义是学会打理财务得到合适的管理,

那么问题来了理财和存银行不是一样的吗?当然了解理财后并不是这样,理财有很多种方式,但是每一种方式有可能会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付出多了当然回报也会多,但是都是不确定的,需要独特的眼光和不断学习理财之道的精神。

人们之所以局限于银行是因为莫非是因为下面几个原因:

  1. 银行是个安全温暖的避风港,没有心里的压力,还能涨钱,不怕被偷,也不怕各种意外导致经济损失
  2. 银行是国家乃至全世界人人都知晓的地方,不怕被骗,权威性第一,可靠。
  3. 银行不但替我们管理了钱财,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方式来,让财富方便化,比如银行卡,信用卡等的流行。
  4. 银行面对全世界的用户,老人也能操作,不需要任何技术和难度,稍微一学就知道

而理财又是为什么不被许多人看好的呢?

  1. 有风险,投入有可能会失败,导致钱财两空
  2. 理财方式如鱼混杂,太多方式导致不专一,信赖度降低
  3. 理财难度大,对思想和想法理解比较重要,老龄人可能会缺少理财的这部分想法
  4. 银行存钱随取随用(除开定期),理财投入后大部分需要等待和观察。赚舍都不能立马提现,造成了许多不便
  5. 理财就像树苗,会随着时间的经历成长很快,但是银行成长速率很慢。


存银行和拿去理财哪个是对的?

很明显这个没有对错,从目的出发都是为了得到更多的钱财,实现自己的诉求,只是方法不同得到的效果不用

有些朋友觉得不想去冒险就在自己本金的基础上选择银行,这样慢慢的积累也是财富

有些朋友觉得钱来得慢,努力学习理财知识,然后购买理财产品或者 通过其他途径得到更多的财富,这样实现财富也是可以

归根结底:

要想实现财富自由,光是靠银行肯定不行,靠理财也不一定行,但是会有更多的机会。按人群来划分的话

  • 老人👵:通常会选择把钱存银行,安心
  • 年轻人很多会选择去拼一把,付出多有机会收获多,也正符合年轻人的个性
  • 两者都不选择,就存死期的话,我建议还是要有更多的打算,体现出自己的财富增长

其实现在不一定理财产品风险就是很大的,如今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比如支付宝中余额宝,就是一款不错的理财,安全稳定,还比银行利息高,只要人们花时间去了解,去学习一下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以上是个人观点,如有不同,欢迎评论


有个帅哥很小心


谢谢邀请。为什么现在还有好多人宁愿把钱存在银行也不去理财?主要原因现在好多理财公司,理财平台,理财项目套路太深,陷井多多,好多中老年人上当受骗,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几十万不等,欲哭无泪,痛心疾首。

我亲身看几家理财公司,每天大门口老年人人山人海,年轻漂亮的公关小姐忽悠的这些老人们把棺材本都拿来理财,年利息20%多,老人们喜气洋洋把钱存入理财公司。开头几个月又是小礼品又是旅游项目搞的轰轰烈烈,理财公司门口塔平台搞文艺演出,还搞几个已经到期的理财老人上台拿利息红包演戏,骗的这些老人乐癫癫的。

一年多过后,理财公司大门紧闭,人去楼空,老人们聚集在门口敲打门叫喊,又的竞放声哭骂叫天喊爹,场面几乎失控,上哪去找这骗人的理财公司要回血汗钱养老钱?隔两天去建行办业务,就理财事宜询问了大户经理,她说你想别人利息,骗子要你本钱,即使在建行理财也是刚性支付,亏盈自担其责,没有包本利买卖。她讲有个老人把在建行存的八十多万元全拿去理财血本全无,后悔莫及。

好多人无数次上当受骗,还有好多人仍在做着发财梦,希望天上掉下个馅饼,却都是一枕黄梁再现。总有清醒的人吸取经验教训,不再相信理财能坐地生财,故而将钱存银行可能保险些。


闲云野鹤143929011


你好,我是爱财经评论员郭一鸣,很高兴来交流这个问题。

首先,从居民存款上看,趋势确实还是增加的,也就是说确实很多人还是把钱放在银行里的。但即便如此,我还是不能同意所提问题的说法,毕竟随着财富的积累和意识的增强,人们的理财行为也越来越频繁了。


其实,我们具体看看居民存款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1月至11月,居民储蓄新增3.82万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新增4.54万亿元,今年前11个月储蓄少增超7000亿元。去年住户存款增加5.16万亿元,分析预测认为,2017年居民存款今年少增的额度,起码万亿还不止。


第三,从理财规模上,尤其是互联网理财逐步上升。1月3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报告》,截至2017年12月,我国购买互联网理财产品的网民规模达到1.29亿,同比增长30.2%。也就是说,在存钱的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理财越来越方便,购买理财产品的网民也在逐步增多。


总之,还是有大多数人把钱存在银行的,这主要是传统的理财习惯以及银行惯有的安全等。但是不否认的是,随着各种理财产品的不断出现以及居民理财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理财。

可以预见,未来的理财形式多样化,专业化以及普遍化将是发展趋势,个人银行存钱的比例将会减少,理财市场将会逐步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