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葉嘉瑩,才懂得何爲「詩心」

一首詩或是半闕詞,都踏遍了繁花來到遠逝的歷史中,沿著詩詞的路徑,抵達心靈的深處。葉嘉瑩的《葉嘉瑩說詞》更是沿著作者的品讀路徑,在剖析和闡述的新理中,有了詩詞“新”的味道,有著中國古典詞韻的抑揚頓挫、跌宕起伏,在時光流逝中,一首首詞作自身所帶的歷史韻味,和隨著解析的深入總在不經意間發現的不朽新奇。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王國維對葉嘉瑩的影響。在王國維的《人間詞話》中,理解他的解釋,總能得到意外之喜。我曾在讀書中記下他對“雲破月來花弄影”的解析:“一字‘弄’,境界全出矣”,讓我不禁讚歎其理解之深之神。但通過葉嘉瑩對王國維境界說的三層義界的描述,讓我進一步知道了王國維對詞之特質的體認,並且深刻體會到葉嘉瑩進一步昇華“歌辭之詞”到“詩化之詞” 到“賦化之詞”三層義界來審視《人間詞話》之精藝和價值闡述。

讀過葉嘉瑩,才懂得何為“詩心”

葉嘉瑩起初在文中談及王氏之作,也談及其對自己的影響,並將其著作歸納出一套簡單的理論體系。王國維的文學影響之深之廣,我想不僅葉嘉瑩,諸多的學者都曾對其有過系統客觀的評價,可喜的是,在這本書中我看到了葉嘉瑩跳出禁錮,寫了一些“新”的東西。書中第三章第二節中“我對其境界說的一點新理解”,是我極其欣賞的地方。雖然王國維在詞論著作上在中國文學有著深遠的影響,但通過葉嘉瑩的論說,也能體會到其在批評實踐中對美未能全面的欣賞,這便是葉嘉瑩大膽的突破,也是傳遞給讀者從《人間詞話中》衝出的美,衝出的智慧。

晴日午後,疏朗明媚。每每這時,品一品詞,最能喚起清新無羈的思考與喜悅。然而,每當夕陽將盡之時,也便是一天中意味深長的時候。咀嚼"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將動人心魄的哀傷穿透心靈。

詩詞的魅力便是能通過這不朽的太陽,帶著遠古的情愁,伴著夕陽,把這溫暖淺淺打入每個人的心間,引起許多人的感觸,在感情上引起共鳴。我同樣沉浸於中,“往事知多少”幾個字,千古以來的詩人騷客,就被這重重疊疊的情絲纏住,無法逃避。但這樣泛泛讀詞,雖能感受詞中蘊藉的哀怨悲喜,卻不能瞭然詞人心中真正鬱結的情愫。

葉嘉瑩先生的《說詞》則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解釋詞的絕好方式。

讀過葉嘉瑩,才懂得何為“詩心”

“從《人間詞話》看李後主風格”是我在書中體會到的葉氏品讀,不一樣的韻味,是一種建立在《人間詞話》之上,又超於其上的感覺。對於人們不解於《人間詞話》中對於李後主讚美之詞“以血書者”,葉先生便做了合理的解讀。她基於《人間詞話》做出的闡述,讓我知道“血”一字體現了後主哀傷、真摯的情感,透過文字,彷彿真的可以觸摸到後主那用血淚凝聚的詩篇。不解後主,難解“血”字,葉嘉瑩為我講述了一個純真與任縱的李後主,從亡國前的香豔之作到亡國後的悲哀之情,兩個時期的截然不同的詩作,皆是源於後主的純情與任縱的本性。“一江春水向東流”“不堪回首月明中”,葉嘉瑩先生將此歸為後主為純情詩人的代表,我想是再合適不過了。見證江山更迭,面對故國衰敗,斜陽日落,月明更替,只有純情之人,才能對著眼前的一切,滿懷惆悵,後主用詩詞勾勒出如春水一去不返的歲月,勾勒出日日相見如月明般明亮可見的哀愁,這乃是純情之人,最深切的流露。

葉嘉瑩先生的《說詞》,就是以直截之銳感探觸到詞人隱意識中那份幽微的情感本質。正如葉嘉瑩先生所說,“

中國古典詩歌可以喚起人們一種善於感發的富於聯想的活潑開放的更富於高瞻遠矚之精神的不死的心靈。”葉先生正是直接透過感發,向我們娓娓道來於詞中所蘊含的一種生命的感發。葉先生的說詞中蓄積了她的所有心靈、智慧、品格、襟抱和修養,充分傳達了詩人的心靈和感情。她以自己的情感和語言,伴隨著詩人的興發和感情,把詞的鮮活的生命表現出來。

讀過葉嘉瑩,才懂得何為“詩心”

葉嘉瑩先生對寫美女與愛情的小詞的解說,與王國維先生的《人間詞話》的傳統一致,通過符號的顯微結構來詮釋詞,

她的詮釋,有的時候是一種"創造性的背離",有的時候則是一種感情本質的相合。葉先生將詞裡邊美女愛情的狹小的個人世界,推向更為廣闊的世界,將優秀的詞的豐富內涵創造性的激發出來,將個人世界感情的本質推廣到世間人類的共同感情,她為讀者勾勒出某種更深遠的哲理性的感發和聯想,繼而為我們做出更為深廣和更為超妙的詮釋。她的解說,將詞所獨具的一種美感特質展現在讀者面前。

此外,葉先生倡導中西比較詩學是立足於中國傳統詩學的現代闡釋和中國現代詩學的建立,目的是希望為中國傳統詩學“在以歷史為背景的世界文化的大座標中,為之找到一個適當而正確的位置”。書中葉嘉瑩說過這麼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我一直認為西方各派的文論各有其優劣短長之所在,而無論對任何一家一派之說,如果只知生硬死板地盲從都是偏頗而且狹隘的。”在我理解,我覺得,每首詩都有著自己的生命,每個文化都是各自歷史背景孕育而出的的,它們各有所取也各有所互補之處。葉先生遂提出外來刺激對中國詩學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的見解,我覺得,利用西方理論剖析中國詩詞或用中國詩詞理解闡述西方理論,都是未侷限於固有框架中,是新突破的開始。我們應該在未來多善於利用這種寬角度,廣角度,利用這種創新的思想,來將中國的詞學與西方近代的文論加以比較。

好詞,是渾然天成之作。品詞是需要如品茶般在歷經程序後留下那縷最為清香的濃精之華。讀過葉嘉瑩,才懂得,可以讀到詩的生命。我想,生生不息的歲月留下如此靜謐的表述情感的方式,必是讓我們從中探出我們的心靈,尋求“詩心”。葉嘉瑩先生教會我們如何比較,如何品讀,願你一醉方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