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35次叩击诗眼,使长江留墨千秋的诗篇

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亚洲第一长河。六千三百公里的江水,奔腾穿越千百年的辉煌文明,孕育出一篇篇满腹才情的佳作,淘洗出一颗颗饱含诗意的真心。晚风将歇,孤月高悬,春花含苞,泛舟江上,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正拂去往事的尘埃,等待与有趣的灵魂小酌一二。

再读35次叩击诗眼,使长江留墨千秋的诗篇

日夜奔流不息的长江给华夏民族提供了生命的乳汁,哺育了这个伟大的民族,也为这个民族提供了审美的自然景观。

繁盛的唐代使全社会出现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产生了众多如《春江花月夜》般精美绝伦的诗篇。本诗在艺术上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再读35次叩击诗眼,使长江留墨千秋的诗篇

首先从结构上看,开篇是渐渐吐题,从景写起,将读者引入到如梦如幻的境界中,然后随着月亮的升起而把视线引向苍穹,展开人生哲理的思考,发出对于全体人类生命意义与价值的探询后,逐渐转向个体生命幸福与快乐的思索,进入抒情的主体部分。通过对春天月夜中相互渴望、彼此思念的游子思妇不能成眠的情怀,细腻刻画其内心对于夫妻团圆、共度人生的愿望。

再读35次叩击诗眼,使长江留墨千秋的诗篇

季暑月/摄影

背景始终是春江花月夜,紧紧围绕着题目中的五字布局谋篇,使人沉浸于美好的氛围与环境之中。我们可以考察一下,“春”字出现4次,“江”字出现12次,“花”字出现3次,“月”字出现14 次,“夜”字出现2次,合起来是35次,全诗是36句,几乎每句诗中都有,这就如同是音乐里的音符反复跳跃在五线谱而形成的旋律一般美妙。

全诗在抒情线索分明的前提下,还兼顾时间的流程。开篇的明月随着江潮海浪的涌动在水面渐渐出现,升起,而后月亮当空,暗示到了半夜。接着就是“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进而完整地表现出一个夜晚的变化过程,同时暗示出相思中的人儿彻夜难眠的复杂心绪。

再读35次叩击诗眼,使长江留墨千秋的诗篇

季暑月/摄影

从全诗的格调来看,充满对于理想的向往和憧憬,虽然有淡淡的感伤,但是并不悲凉,反而给人以青春的活力和希望。结尾处,那乘月回家的人不就是在奔向美好的团圆吗?就连“江树”摇曳的都是“情”,多么令人神往。因此这是追求美中之美。而人类生活往往都会有这种那种的缺憾,追求完美则是所有人的共性,体现了普遍的意义和价值。这便是本诗的魅力所在。

长江在中国大地上滚滚奔流,滋润着人们的生命。《春江花月夜》则在中国文化史上永远流传着,并衍生出音乐、戏曲等多种作品,丰富着人们的灵魂。

系列文章:

第一篇《一首歌咏长江最美的诗》

第二篇《

第三篇《落花、流水、残月,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END—


联系人:刘艳飞

邮箱:[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广告合作与应聘

联系人:王瑞琨

邮箱:[email protected]

(微信公众号:jianghezazh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