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

2018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

2018年7月17日~2018年7月26日 为初伏 10 天

2018年7月27日~2018年8月15日 为中伏 20 天

2018年8月16日~2018年8月25日 为末伏 10 天

三伏天形成的原因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三伏天最热阶段:中伏

1、说到三伏天中哪一伏最热,就要提起民间一句俗话“冷在三九、热在中伏”,意思就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属“三伏”,而“三伏”中又以“中伏”最热。末伏过后天气渐渐凉爽。

2、首先因为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

3、另外,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4、在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5、而进入了末伏天后天气渐渐凉爽,早晚比较凉快,中午还是比较热,每个地区会有所不同。因为末伏已是立秋后,即使是俗称的“秋老虎”,白天热,早晚还是凉爽的。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中医食疗

“夏三伏,晒冒油。”三伏天,人体出汗多、消耗大,养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补充体力,解热防暑。尽量避免在强烈阳光下特别是午后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如必须进行户外工作或活动,要注意随时补充水分,可多喝清凉饮料、淡盐水、绿豆汤等,同时采取防晒措施。三伏天湿气极盛,湿性重浊、粘滞,易与热结,湿热交蒸,湿扼热伏,使得汗液难以蒸发、排泄。湿邪最易伤脾,常使人四肢发软、胸闷、食欲不振。且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疾病。因此这时饮食要格外注意,以清淡为主,有营养、易消化、忌生冷油腻。

(1)清热祛湿的食品。

清热祛湿的食品有冬瓜、黄瓜、苦瓜、山药、芹菜等。黄瓜生吃最好,苦瓜是体热者最好的选择,炒冬瓜籽可以祛湿,把西瓜皮洗净炒菜吃也可以清热。苦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C、钙、铁等,苦瓜味苦,生则性寒,熟则性温。生食清暑泻火,解热除烦;熟食养血滋肝,润脾补肾,能除邪热、解劳乏、清心明目、益气壮阳。

苦瓜能泄去心中烦热,排除体内毒素。苦瓜最好的吃法还是凉拌,凉拌能够很好地保留苦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如果用清炒的方法,会使这些维生素在清炒的过程中大量丢失,而且清炒后油的含量比较高,人们食用后会摄入较多的油脂,不能起到清凉败火的作用。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2)酸”味食物。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酸”味食物预防流汗过多耗气伤阴,且能生津解渴、增强食欲、帮助消化。食用醋用法很多,还能防止胃肠道炎。酸味食物还包括很多水果,如柠檬、乌梅、山楂、番茄、葡萄、菠萝、芒果、猕猴桃。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3)多食鱼类。

每种鱼也有自身侧重的养生功能。如第(1)点提及的鲫鱼汤祛湿,而常见的草鱼有暖胃明目之效;鲈鱼则能补益肝肾,无腥味,红烧、清蒸、炖汤均可。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4)多食豆类及豆制品。

宋代医学著作《朱氏集验方》载有“三豆汤”之方,即绿豆、赤小豆和黑豆。绿豆、赤小豆清热解暑、利湿,黑豆健脾补肾。“三豆汤”取三种豆类各20克,洗净浸泡1小时后,加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滚后转小火慢煮1小时,豆子开花后也可放入适量的冰糖(若添加,继续煮5分钟即可),可以一周喝两次。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5)吃姜补阳气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姜具有温补的作用,夏季可以多吃点姜,补补阳气。生姜性辛温,有散寒发汗,化痰止咳,和胃,止呕等各种功效。三伏天喝姜茶的最佳时机也来到了。生姜4片,大枣4枚,红糖适量,同放入杯中沸水冲泡,一杯温胃散寒的姜枣茶就沏好了。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防暑常识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在此中医院专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十一、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三伏天养生,如何做到“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在这期间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尤其外出的时候要做好防暑降温的工作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