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縱觀三國史,有三位既帥又勇武的男人。第一位是呂布,手持方天畫戟,武功蓋世,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說,美其名“飛將”,且風流倜儻、感情專一。

呂布愛貂蟬,一為貂蟬美貌而刺殺義父董卓,立下護國之功;二為不棄愛妻貂蟬,不聽陳宮之計,錯失戰機而被曹操所擒,殞命於白雲樓。

第二位是馬超,馬超英俊瀟灑,手持虎頭湛金槍,勇冠三軍,威震西涼,羌人獨尊馬超,美其名“天威將軍”。馬超曾把曹操打得割須棄袍,落荒而逃,被劉備美其名“錦馬超”,後被封為蜀漢“五虎大將”。

第三位就屬關羽了,也是今天文章的主人公,比前面二位武帥哥多了一份忠肝義膽,所以更為世人所敬仰。關羽手持青龍偃月刀,取敵人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且身高九尺,鬍鬚二尺,人稱“美髯公”。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劉關張桃園三結義,義薄雲天;溫酒斬華雄,急死董卓;過五關斬六將,為尋劉備千里走單騎;斬顏良誅文丑,嚇昏袁紹;樊城水淹曹營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曹操;單刀赴會,嚇怕魯肅,驚愕孫權等等,這就是關羽傳奇的一生。

關羽英雄蓋世,豪氣沖天,為萬世敬仰,被世人尊為中國“武聖關公”,與中國“文聖”孔子並稱“二聖”。中國全國各地都建有關公廟,祭祀的香火千年不斷。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關羽能被世人尊為“武聖”,其主要原因在於他的忠肝義膽,做任何事都把忠孝放心中,義氣擺當先,連打仗都是你來我往,絕不乘人之危。

然而在三國曆史上,關羽有一仗雖然打得很漂亮,似乎不費吹灰之力,但是卻勝之不武,大哥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因為劉備其實就是參與者,也是目擊者。

如前面所述,關羽一生戰功赫赫,斬顏良誅文丑就是他最為經典的戰績。誅文丑自當沒話說,但是斬顏良卻是值得好好商榷一番。

公元200年,曹操與袁紹大戰於官渡。開戰時,謀士沮授勸諫袁紹:“顏良性急不可單獨任用。”但是袁紹仍以顏良進攻單獨守護白馬的曹將劉延。

劉延不敵,白馬告急,曹操親臨督戰的5萬大軍不戰而慄,無奈之下只得派將軍張遼和關羽為先鋒前去破敵。

關羽躍馬陣前,看見顏良戰車,就直衝過去,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其首級而歸。 曹操隨後指揮大軍衝殺,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回顧三國史,關羽這一仗打得乾淨利落,似乎顏良沒做什麼抵抗就一命嗚呼了。大家不覺得很奇怪嗎?人家顏良好得是威震河北的名將,至少也能和關羽戰幾十個回合吧,哪怕幾個回合也成。

顏良的戰績有目共睹,白馬之戰一開始,劉延打不過,曹操就親提5萬大軍與顏良的10萬大軍對峙。顏良一馬當先,先後斬了曹操的宋憲、魏續兩員大將。曹操看了看左右說:“今誰敢當之?”

徐晃應聲出戰,可是與顏良僅僅對殺二十回合,就敗走了,曹操全軍上下都戰戰兢兢的,無大將再敢出戰。無奈之下,曹操只能請剛剛投降過來的關羽出戰。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人家徐晃可是曹魏五子良將,戰鬥力自當驚人,可是和顏良僅戰了二十回合就吃不消了,為何關羽一出戰,就輕而易舉地就把顏良給他斬了。

其實後人在讀三國這段歷史的時候,對顏良之死是表示深刻懷疑的,暗諷關羽勝之不武。

嘉靖本、湯賓尹本、朱鼎臣本的《三國演義》中有記載這樣的話,“只因玄德臨行語,致使英雄束手亡”。可見顏良之死必有隱情。

原文記載說,顏良向袁紹請戰時,劉玄德曾暗囑曰:“吾有一弟,乃關雲長也,身長九尺五寸,須長一尺八寸,面如重棗,丹鳳眼,臥蠶眉,喜穿綠錦戰袍,騎黃驃馬,使青龍大刀,必在曹操處。如見他,可教急來。”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如此說來,大將顏良見關羽策馬過來,以為是他來投奔自己,所以壓根就沒準備迎敵,或者是想和關羽打個招呼,和他說說他大哥劉備的情況。

但是關羽並不知道顏良的意思,也不知大哥劉備之意,直接躍馬過來,二話不說拿起偃月刀就把人家顏良給斬了,有點乘人之危,確實是勝之不武。

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劉備了,劉備要是不說那樣一句話,顏良肯定會做提防,小心應戰,怎麼會死得那麼快,或者壓根不會被關羽斬殺。關羽也不會無辜揹負“勝之不武”的惡名。

當然顏良雖然是知情人,可是已死,死人是不會說話的,只有劉備是這一事件的唯一知情人,但他只能嚴守秘密,不敢說穿,永遠爛在肚子裡。

武聖關羽萬代敬仰,卻有一仗勝之不武,劉備心知肚明卻不敢說穿

如果說穿,一來有損二弟關羽的名聲,二來有損自己的仁義威名,三來恐怕袁紹不會放過他。

所以當文丑為給顏良報仇,又死在關羽手裡時,劉備滿頭大汗,只能藉機逃之夭夭了,否則一旦袁紹反悔加罪於他,或者被袁紹查出內情,他劉備小命恐怕就難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