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個人在喧囂的城市生活久了,難免要懷念農村那寧靜恬淡而優美田園生活,一條條小河,一座座山頭都如傷疤一樣刻在了腦海裡,每當回想起農村生活時,這一幅幅場景就浮現在眼前。而對老農來說,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農村俗語了,在農村,俗語的魅力在於能讓人領悟出許多哲理並且包羅萬象,其中有關生活經驗的如“寒從腳起,病從口入”,有關擇偶的比如“不看姑娘的嫁妝,只看姑娘的心腸”,也有關人情世故的,比如說“門前栓上高頭馬,不是親來也是親,門前豎根討飯棍,親戚故友不上門”,道盡了世態炎涼,無不讓人唏噓感嘆。今天老農就為大家分享幾則俗語。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嗎?

一,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飯,九十不留坐

尊老重孝,尊老愛幼,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其中“尊老”,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人們也始終把“尊老”奉為立身處世的大德,相沿成習。

但是這種“尊老”有時會因為一些決定,給老人的家庭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農村人們也認為,一個人到了七十歲之後,到主家走親訪友時,因種種情況時間晚了,這時一定要把老人送回去,別讓在自家留宿了,而到了八十歲,如果到了飯點也儘量不要留老人在自家就餐,以免發生一些意外對自己和老人家都不好。而到了九十歲,老人到自家串門時,就不要強留多坐了,因為到了這個歲數恐有不測。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嗎?

二,出門不露白,露白會失財

一個人出門在外一定要低調,尤其是在出門時,帶上自己足夠用的錢財即可,不要攜帶太多錢財,更不要將自己的家底暴露出來,如今大街上經常見到一些女性單手胯著包,有時錢財都裸露在外,並且披金戴銀,這往往是一些不法之徒的目標。

三,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

歲月如梭,時光如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五十歲也年過半百,而到了這個階段生理機能開始走下坡路,這是自然的法則任何人無法逆轉,同時職業生涯也進入倒計時,老話也常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愁”,這個時候應該為自己考慮考慮了,同時為了減輕家人的負擔,五十歲就要準備好養老錢,好好的過完下半生。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嗎?

老話也常說“四十望財,五十望人,六十望棺”,到了六十歲就要提前準備好棺材,尤其是在舊時,人們的壽命比較短,到了這個年齡階段,凡事也都看淡了,尤其是生老病死,對於六十歲的老人而言,只有看到棺材了心裡才能落實和安然。

農村俗語“五十不治財,六十不治棺”啥意思?有道理嗎?

這些老話傳承至今,雖然有些逐漸被淡忘,但是僅存的這些俗語依然煥發著燦燦金光,我想這就是老話存在的道理,以及它的魅力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