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話太實用了,實踐得出的真理!

以前的孩子是放養,現在則講究精養。隨著時代 的發展,育兒觀念的轉變,現在孩子簡直是太幸福了,用奶奶的話說就是,孩子一天享的福,能頂上她一輩子了。

我們在精心得照料孩子的時候,總免不了有身心疲憊的時候,特別是孩子淘氣不聽話時。所以我們就希望,孩子能不吵不鬧,安安靜靜地,既不耽誤看孩子,還能幹點別的活。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話太實用了,實踐得出的真理!

記得孩子兩歲左右的時候,每當他精力旺盛,上蹦下跳,小編累得要命只想坐著不動,但又怕他摔了只能全程陪著,那個時候這樣的想法格外強烈。這時母親亦或是婆婆就會說,老話說的好。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孩子蹦蹦跳跳那還算是好的,一旦沒什麼動靜,那肯定是去禍禍東西了,那個時候大人會更鬱悶。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話太實用了,實踐得出的真理!

後來我發現老話一點毛病都沒有,那就是實踐檢驗出來的真理。後來我碰到過很多類似的事情,他突然安靜老實了,自己剛喘口氣,還沒來得及高興,意外的“驚喜”就來了:米桶裡的大米灑了一地,面袋裡的麵粉全上他身上,洗衣液倒在了床上,衣服塞進了馬桶,玩具進了洗衣機。那種場景簡直不想再回憶,當時的想法就是,把他也塞進馬桶裡用水衝下去。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話太實用了,實踐得出的真理!

當媽確實不容易,就享受了片刻的安寧,結果付出了N倍的代價。最氣憤的是,他作妖被發現,罪證還在手裡,你不動他也不動,你一動手去搶,他禍禍得更快了。最最氣憤的是,你在辛苦得清理現場,他則為他的戰績而開心不已。最最最氣憤的是,你清理的差不多了,一個沒留神又要從頭再來。這得需要一顆強大的心臟,否則會被氣死。

“娃兒靜悄悄,必定在作妖”,老話太實用了,實踐得出的真理!

記得老公有一次安慰我說,大家都是從那個時候過來的,他小的時候比這還搗蛋,太婆婆就買了個鈴鐺,冬天的時候就縫在他的褲子上,夏天的時候就掛在他的腳脖子上,只要鈴不響,就趕緊找他,後來很多人都效仿。我只能感嘆,天下熊孩子都一個樣呀。

不過從這些事上也可以看出,老人們帶孩子還是有一套的,他們傳承下來的老話還是有用的,我們在研究育兒知識的時候,也不能拋棄老一代的觀念,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對此大家怎樣看待呢?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