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读史之大唐(102):美国人惊奇地发现,牛皮吹爆了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102)

打南方的梁国,李渊把时间定在消灭中原的王世充和窦建德之后。原因很简单:只能撑这么大的摊子。

最近很多唱衰美国的言论,说美国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尤其搞了个特朗普,简直是专为整垮美国来的。这有点象什么呢?象一帮自己考六七十分的人,对长期排第一名的学霸评头论足。基本上,属于自娱自乐,大概还是鲁迅先生说的‘阿Q精神’吧。我们一路看了那么多强大的人物,因为一个细小的错误,一朝覆灭。起码收获一个教训: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你的对手。

其实也不用你批评,美国人成天在给自己找茬。听听他们自己说的,美国简直天天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统都被怀疑是别国特务,危险不危险?仿佛明天就要灭亡。可事实怎么样呢?目前全球性的超级大国,它还是独一家吧。其实这时候我们就该明白:一个国家为什么强大?整天说别人不行、自我感觉良好,是不会强大的。多一点反思、多一点自我批评,经常照照镜子‘出出汗’,这样的民族才能越来越强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管那些批评美国的言论多么不切实际,但有一点,美国人自己也承认:它的军事力量并不象吹嘘的那么强大。

轻松读史之大唐(102):美国人惊奇地发现,牛皮吹爆了

冷战后,美国一直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国防战略。什么时候发现不行的呢?插足伊拉克和阿富汗之后。

伊拉克是两河流域富庶的核心、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发源地。它在中东的地位,差不多就是李渊那时候的洛阳吧。这种地方,人人虎视眈眈、谁有点力量都想咬上一口。你千里迢迢伸条腿进去,很可能就是弄成第二个王世充。阿富汗号称‘大国的坟墓’。美国佬不信邪,非要进去倒腾一下,目前看来也搞成了鸡肋。

轻松读史之大唐(102):美国人惊奇地发现,牛皮吹爆了

两河文明

这两场仗一打,美国人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一直说得很起劲的‘打赢两场战争’,只不过是个幻觉!

你又要全面布点、又要重点作战,完了还加上一句:重点可不止一个哦!怎么看,都有点逻辑混乱。

其实仔细想想:在哪里打、和几个人打,是你自己说了算的吗?基本上,还是你的敌人说了算。作为我们自己,最佳当然是‘不要四面出击’,敌人越少越好、朋友越多越好。但人家真打上门来,到了生死关头,不要说两个,八国联军你也要上啊!所以,预设同时打几场战争,基本上是个伪命题。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和做法呢?主要是因为一段时间搞得不错(苏联都搞解体了嘛),人就有点‘漂’了。象网友们说的:‘感觉自己最近膨胀了,吃泡面都敢加火腿肠了。’

人家李渊就不膨胀。他很清楚:打仗这玩意,不比做生意。钱没了可以再赚,仗打输了可能就要灭国。还是小心点,小心驶得万年船。

620年3月,李孝恭拿下重庆一带。一直等到621年9月,李渊才‘诏发巴蜀兵,以击萧铣。

选这个时间,就是充分照顾到当时、尤其是当地的实际情况。

李世民621年5月攻下洛阳,活捉窦建德、王世充。7月,西南特别行政区副长官(益州道行台左仆射)窦轨,带部队从前线返回四川。又经过两个月的过渡休整,才开始发起下一场战役。

打萧铣的主力是巴蜀兵团。要知道,征兵可不仅仅是抽人那么简单。弟兄们要吃要穿要用吧?陈毅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小车也好、车上的东西也罢,这些是不能指望中央给你出的。别忘了,这年7月,刘黑闼已经在菜园子里杀牛摆酒、和弟兄们共商造反大计了。所以,只能是就地取材,取之于民用之于兵。巴蜀一带,人力物力总盘子就那么大,支撑不了两线作战。这就是一定要等窦轨回来的原因。

在各级政府筹集军粮、大小船厂全速造船的同时,李孝恭又做了另外一件事。

这个事出自李靖的主意:‘靖说孝恭悉召巴蜀酋长子弟,量才授任,置之左右。外示引擢,实以为质。

这实在是个高招。

窦轨、李孝恭他们,最初的任务是开发大西南。一谈到开发,有人想的就是打粮食、挖金子(现在可能是挖石油)。其实,那不叫开发叫开采,或者叫开发的初级阶段。什么是真正的开发呢?

人的开发,才是真正的开发。

一个地方、一个领域、甚至一个种族,‘民为之用、智为之开’,才是真正的开发。

有记者问比尔·盖茨:微软的最大竞争对手是谁?他说:高盛银行。记者大吃一惊:两家公司完全没有关联,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行当,怎么竞争?盖茨解释:就是这帮家伙,在和我争世界上最聪明、最有能力的人。

李靖显然和盖茨有着同样的思路(这小子放到现在,搞不好也能混个首富)。你把当地头面人物的子弟集中到身边,等于快速建立起一个资源流的入口。人质不人质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抓住了人等于抓住一切。而在古代乡土社会,抓住土豪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招一用,主动权就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其实回过头来看:李孝恭、李靖他们人才政策高明,何尝不证明李渊用人上有一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