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信三宝,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敬信三宝,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佛教得以被大众广泛接受,被信士悦然信受,这与佛教重视智慧体证、慈悲济世的精神有莫大的关系。


中国文化中的仁恕思想和心斋坐忘,于佛家的内察无我,外体无常,有很多互相绾合的旨趣。佛教早在隋唐年间,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随顺,而今佛教的义理禅机,早已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可须臾相离了。


传统文化,重视养生丧死,是所谓敬终追远的孝悌思想,而佛教修行以了脱生死为目的,是故也有向死而生的弘大精神,记得著名居士赵朴初老先生曾作过一个著名的偈颂,很值得今人回味,偈颂说道:



生固欣然 死亦无憾 花落还开 水流不断

魂兮无我 谁欤安息 明月清风 不劳寻觅



后来有学人看到赵朴初先生的偈颂,也以佛家的生命实相观,来作了一首偈颂,用以自我勉励,这首偈颂是这样说的:



秋水鱼踪 长空鸟迹 心由何住 处处莲域

觉而不迷 生必有灭 乘愿再往 何需忧惧



因为生死是世间的常态,佛教早已参悟了众生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的轮回相续,但佛法却不是让人厌离生死,而是以更为崇高的生命境界,即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也就是中道义来作如是观的。


生命的实相,并不会存在恒久的长生,也不会有断灭的故去,因为人之所以得以有生命,乃是因为身口意的造作,生命是缘起之法,如幻如化。但生命过程中所有的酸甜苦辣,却又如此迫切,这就是如影随形的果报,善因善果,恶亦如是。


每一期生命,都是由生为起始,生死是娑婆众生所不能免的因缘之网,但如何让生命的意义更为超脱,如何让下一期生命更为具有智慧,这就是在当下所要修的功德,即珍惜当下,慈爱众生,布施善缘,爱语利他,同事佛道,敬奉三宝,如果能够做到这些,便是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所给予的最大敬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