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功與過如何評說?

漲停覆盤


頌江陵(張居正) 

內聖外王和外王內聖是儒家提高自己的兩條路徑,張江陵顯然走的是外王內聖的路,明知前方荊棘遍道毅然決然而往,在事業時艱中鍛鍊精神,於風雲際會間澄澈本體。觀對江陵正反兩面的評價,執反面者多象本人之前一樣,未能深諳中華文化內涵所在,乃至於精義處一無所知。 

曾因反對張居正被下令廷杖八十的鄒元標幾十年後目睹吏治敗壞、國運衰頹,再回想萬曆新政時朝廷的勃勃生機,便深切感到張居正是明朝難得的中興名臣。他說了如下一段話:"江陵功在社稷,過在身家,國家之議,死而後已,謂之社稷之臣,奚愧焉?" 

熊十力對張居正這位荊州先賢的評價很高,但他對張的認識也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認為他是優秀的政治家,但晚節不保;第二階段他也認為張居正使用了不應該由自己使用的權力,有權臣之嫌,但又不肯定。張居正使用這些權力為社稷與老百姓謀了不少福祉;第三階段熊十力又認為張居正並沒有越權行政,因為管理國家的權力,本身就應該屬於宰相用的,他只不過做了中國第一人。 

熊十力與友人談論張居正:“漢以後二千餘年人物,真有公誠之心,剛大之氣,而其前識遠見,灼然於國覆種奴之禍,已深伏於舉世昏偷,苟安無事之日,毅然以一身擔當天下安危,任勞任怨,不疑不怖,卒能扶危定傾,克成本願者,餘考之前史,江陵一人而已。竊嘆江陵湮沒三百年,非江陵之不幸,實中國之不幸。 

江陵學術宗本在儒,而深於佛,資於道與法,以成一家之學。……以佛家大雄無畏粉碎虛空,蕩滅眾生無始時來一切迷妄、拔出生死海,如斯出世精神轉成儒家經世精神。自佛法東來,傳宣之業莫大於玄奘,而吸收佛式精神,則諸實用,則江陵為盛。”(源自熊十力《與友人論張江陵》) 

1950年,一向不問政治的熊十力寫出《與友人論張江陵》一文,批評張居正“惡理學家空疏,遂禁講學、毀書院”之舉與秦始皇之焚書無異,並以此引申說:“學術思想,政府可以提倡一種主流,而不可阻遏學術界自由研究、獨立創造之風氣,否則學術思想界思想錮蔽,而政治社會制度,何由發展日新?江陵身沒法毀,可見政改而不興學校之教,新政終無基也。”他還寫信與老友梁漱溟論道,指出辯證法的根底在鬥爭,而大易之學卻是以仁義為常道。 

張居正與好友談證悟的三封信的摘錄與評價: 

(張的信件所述之證得內容很實在,且有前後遞進的層次表現。熊氏的解說也很精到。) 

《寄高孝廉元谷》:此行雖勉強涉世,乖其本圖。近日靜中,悟得心體原是妙明圓淨,一毫無染,其有塵勞諸相,皆由是自觸。識得此體,則一切可轉識為智,無非本覺妙用。故不起淨心,不起垢心,不起著心,不起厭心,包羅世界,非物所能礙。恨不得與兄論之。將試不必多作文,但凝神養氣。曹孟德臨敵,思意安閒。如不欲戰,亦可以武喻文。 

評:詳上諸書,則知江陵師心而不待求師於外。其從入處雖不背孟子陽明,然只識得心體虛明,猶未徹在。心體未嘗不虛明,然含萬德、備萬理、肇萬化,其沛然油然充塞天地者,虛而實,明而不匱,儒者故謂之誠。君子貴思誠,思者,猶雲常惺惺。而存之於隱微之地,慎之於息息與天地萬物感通之幾,達之於事業。合內外,貫動靜,莫非誠也。造化之原,吾心之實,唯誠而已。虛明者,誠之照用也。二氏徒保任此虛明,去實相甚遠。實相謂本心,亦即目宇宙本體,所謂造化之原是也。儒者不偏向虛明處認識本心,從此實踐中體現得來。 

《答羅近溪宛陵尹》:學問既知頭腦,須窺實際。欲見實際,非至瑣細、至猥俗、至糾紛處,不得穩貼,如火力猛迫,金體乃現。僕頗自恨優遊散局,不曾得做外官。今於人情物理,雖妄謂本覺可以照了,然終是紗窗裡看花,不如公等只從花中看也。聖人能以天下為一家,中國為一人,非意之也,必洞於其情,闢於其義,明於其分,達於其患,然後能為之。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學問不透。孔子云:"道不遠人。"今之以虛見為默證者,僕不信也。 

評:詳此所云,畢竟遵循儒家規範,否則高談澈悟,終不見實際,不得穩貼也。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書》:辱喻謂比來涉事日深,知虛見空談之無益,具見丈近精實處。區區所欲獻於高明者,下在於此。但此中靈明,雖緣涉事而見,不因涉事而有。倘能含攝寂照之根,融通內外之境,知此心之妙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於外得矣。 

評:至此所造已深矣。其於《中庸》涵養未發之中、合內外之道與淵泉時出之妙,已有會心也。 

另外,還有對六藝的論述 

在《答胡劍西太史》中曰: 

弟甚楊誠齋《易傳》,座中置一帙常玩之。竊以為六經所載,無非格言,至聖人涉世妙用,全在此書。自起居言動之微、至經綸天下之大,無一事不有微權妙用,無一事不可至命窮神,乃其妙即白首不能彈也,即聖人不能盡也,誠得一二,亦可以超世拔俗矣。兄固深於《易》者,暇時更取一觀這,脫去訓詁之習,獨觀昭曠之原,獨復有得力處也。


新儒哲


有一次我路過湖北襄陽市的時候,參觀了張居正的故居,當然那個房子是最近才修建起來的肯定不是張家老宅了。作為有明一代最傑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張居正,他的功與過絕非是三言二語能夠說清楚的。

勵精圖治,變法強國

張居正作為萬曆首輔主政的10年,明朝出現了一個短暫的中興期。國庫收入增加,北方邊境安定,這些都是張居正一系列改革的結果。區別於其他的明朝首輔,張居正力排眾議,積極推行改革,這是令他成為明朝最傑出一位內閣首輔。



處心積慮,打壓政敵

想要順利地推行新政,就必然會動了既得利益者的奶酪。張居正對待這些人的反抗,採取了激進的高壓政策,把與他政見相悖的人都送出了明朝的政治中心。長期以來的把持朝政,給張居正樹立了太多的政敵,甚至是包括他最得意的學生—萬曆皇帝。果然,在張居正病故之後,他家族的悲劇就開始了。

鞠躬盡瘁,結局悲涼

張居正是病故在其任上的,年僅57歲。可以說,他是為了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堪比蜀漢丞相諸葛亮。可是二人身後的結局卻有天壤之別。張病故之後沒過多久,明王朝就開始對張進行清算,他的大兒子自殺,另外二個兒子被流放,結局令人唏噓。


車叔聊物流


作為一個快遞員 我沒有讀過太多書 但我聽過幾個詞隆慶開關 戚繼光抗倭張居正中興 萬曆三大徵

看到時弊勇於改革不怕打擊報復的人是強大的商鞅用他的死 成就了一個強大的秦國 王安石用他的抗爭詮釋了天變不足畏 祖宗不足法 人言不足恤 而張居正用他窮盡一切氣力 嘔心瀝血的改革 讓即將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重換生機

面對當時 即將破產的大明王朝 張居正的改革猶如華佗重生扁鵲在世 考成法打破了你有我有唯獨老百姓沒有的 行政不作為的大鍋飯 在張閣老的八項規定面前 三公經費少了 貪汙腐敗少了 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情好辦了

一條鞭法 讓國家的稅收多了 百姓的負擔減輕了倉儲的存量增加了 而重新丈量田畝 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土地兼併 流民產生 加快了商品流通降低了農民起義的發生 促進了商業的發展

興修水利讓當時窮困潦倒的農民不再豐年無糧災年賣女黃河淮河疏浚讓物流高效商業繁榮邊防徵兵神速

而重用戚繼光 李成梁 修築長城 開關互市 讓為患大明二百餘年蒙古 化干戈為玉帛

我不知道提著問題的人 是否是滿清餘孽 東林國賊 還是皇權下的走狗 亦或是應得罪當時利益階級反攻到算的後代 因為張居正的改革 世界的白銀流向東方 萬曆十五年後就不上朝的皇帝 三起打仗打來毫不費力 因為張居正的改革讀起平倭詔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 心潮澎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