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有人會“張居正如果再多活10年,大明就能再延續200年國祚”?


張居正就算多活10年,大明也難再延續200年國祚。因為張居正改革謀求只是效果,並沒有改變大明朝的政治結構。

中國歷史上改革最成功便是商鞅了。即使後來商鞅被五馬分屍而死,秦國也還是沿著商鞅變法的道路強大起來。

張居正是47歲做的首輔,當政10年。這10年的時間可以說是大明朝中後期最為繁榮的時間。從1572年到1582年,張居正解決了長期困擾大明朝朝廷的問題——國庫庫空。

張居正去世的時候,京城的府庫中的存糧夠九年的需要。太倉有600多萬兩銀子,太僕寺有400萬兩,南京的庫房也有250萬兩。廣西、浙江、四川等地的省庫也有15到80萬兩的銀子。這在之前可以說是無法想象的。

不得不說,張居正的確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因為他在沒有改變當時財政結構的情況下做到了這些事情。

當時的張居正完全憑藉的是個人的權勢。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做的很多事情並不合法。

萬曆皇帝年幼,張居正有著李太后和太監馮保的支持,權力無人能及。

所以張居正能夠很從容的任用自己信得過的人去各個地方做官。比如戚繼光、李成梁等人。

這些人能力都很強,能夠幹好事情。

在張居正的主政時期,他進行了地區賬目的複查,實行了著名的一條鞭法。

同時,他還盡力提高朝廷的辦事效率,可以說1572到1582是大明官僚政治效率的頂峰。

但是這並不代表他的改革沒有問題。

從總體上來看,張居正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追求的是效果。

因為他沒有立法權,不能夠創立機構或者撤銷機構,改變原有的官僚體系。

他完全是靠著自己的個人能力去推行這些方案,而不是從制度上進行。

因為張居正沒有能力擺脫大明朝的官僚制度,這就意味著他的改革不可能系統化,不能夠延續下來。

比如戚繼光的戚家軍作戰很勇猛,效果顯著。但是戚繼光完全是依靠張居正的權力才能夠做到這些事情,而不是大明的制度。

這就是為什麼商鞅哪怕是活著的時候車裂而死,秦國最終強大起來。

作為對比,張居正去世以後,他的種種措施便立刻為人所拋棄了。

因為張居正沒有真正去改變大明的政治體系,改變大明的社會。

換言之,如果嘉靖能夠在萬曆的支持下,改變大明的官僚體系,能夠改變大明的土地政策,讓大部分的人都能夠得到實際的好處,張居正即使死了,他留下的制度也會延續下去。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順手點個贊哦~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歷史是什麼


一,大明王朝270多年,出了3位傑出的能臣、忠臣,首當其衝是于謙,其次是張居正,最後是王陽明。于謙之功在北京保衛戰,保住了大明江山,使其沒有成為南宋第二,名垂青史;張居正之功在於改革成功,一條鞭法意義深遠,效果顯著,使大明中興,農民減負,其碼是兩千多年封建王朝中經濟改革最成功的;王陽明官位不高,是精神文明領域的集大成者,聲名遠播海內外,主要是“知行合一”的思想,被稱為聖人。

二,單說張居正。張居正之所以能成功——施行他的改革措施,除了自身卓越的才能與智慧以及政治手腕外,還與當時獨特的“鐵三角”政局有關。何謂“鐵三角”?李太后~馮保~張居正。十年,十年黃金期,蜜月期。明白了吧?皇帝年幼,李太后垂簾,掌印秉筆太監兼三大廠總管馮保,內閣首輔張居正,仨關係鐵的穿一條褲子,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關懷,無縫隙。只要張居正要求的,玉璽就分分鐘蓋上了,李太后雷厲風行,要風得風,要雨得雨……

三,任何事,有個度,月盈則虧,水滿則溢。問題是萬曆皇帝長大了親政了,又比較叛逆,張居正他們的“鐵三角”關係也該結束了。即使張居正再活十年,大明不可能苟延上百年。一個王朝的氣數是定的,也不以任何一個政治人物的壽命長短而發生質的改變……



我本狂草人


張居正再活十年,也無法挽救大明覆滅的命運。

張居正死於1582年,三十六年後,才爆發薩爾滸之戰。

薩爾滸之戰,是大明與後金國勢強弱的轉折點。

除非張居正再活三十七年。至少再活二十年,使他改革的所有政策都制度化,形成潛移默化的沉澱。

若如此,大明很可能在薩爾滸之戰中,全殲後金主力。大明將滅後金,大明的國力疆域將達到鼎盛。

其結果有二:一是為大明多延續二百多年。二是大明形成了君主立憲制。並在甲午海戰中擊敗日本。華夏文明再次走向人類文明的巔峰。





楊朱學派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根本不可能,這完全是一種不切合實際的揣測和和遐想。

張居正之所以能夠主持朝政十年。關鍵是因為萬曆皇帝年紀幼小。自己本身又是帝師。在隆慶一朝又有老師徐階給打下的基礎。財能夠在萬曆初年徹底掌握朝局。進行萬曆新政。

但這一切都有一個前提,萬曆不親政。萬曆親政以後一切都必須以皇帝的意志為導向。萬曆必然會組成自己的班底。也必然進行政治利益的再分配。張居正的政敵,反對派,因為張居正新政利益受到損失的政治集團是皇帝的天然盟友下屬。與張居正所代表的利益集團發生衝突是在所難免的。

張居正再活十年,也不會有如當初秉政時期的權力,否則言官一個‘’擅權‘’奏摺,張居正就承受不起。歷朝歷代的輔政大臣和皇帝的矛盾都是無法釋懷和調和的,要麼當權臣篡位如曹操,司馬懿。要麼就是等死,如霍光,張居正。從萬曆對死後張居正的清算來看,萬曆對張居正的不滿和憤恨已經忍耐很久了,如果張居正再活十年,說不好就會被殺。

張居正死後,其新政立即冰消瓦解,人亡政息。並沒有繼續延續下去。這種建立在人治基礎上的新政是根本沒有任何實際意義的,這也是封建制度的歷史必然。

因此上來說 張居正多活十年,對明朝的歷史影響不會太大,就是一個利益集團利益分派提前或者延後的問題。至於說可以延長大明國祚二百年完全是胡說八道。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清水空流


個人觀點:張居正多活10年,不見得大明能延續200年。

原因如下:

一、萬曆皇帝已成年,有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國理念。張居正執政10年,萬曆皇帝還小,朝政實際由太后、馮寶和張居正三人把持,成年皇帝都有自己主政的風範和見解,萬曆皇帝也一樣。

二、張居正執政時得罪諸多皇親國戚。為增加國庫收入,張居正要求從皇上開始節省開支,皇親國戚推薦的官員也得張居正點頭同意。

三、從上而下的官員,地主階級敢怒不敢言。“一鞭法”的實施得罪了封建社會的根本地主階級,增加他們的賦稅,使其財物減少,官員不做為,欺上瞞下者,罪更重,張居正死後,被刨墳鞭屍可以看出。

所以說,不見得大明能延續200年。


中原一哥


沒用。是體制的問題,不是個人的問題。殺人如麻的朱八八都搞不定的官僚體系自膨脹和集體貪腐,官僚體系中熬出來的張居正更搞不定。

秦制的缺點在於力量失衡,皇朝初建時,打江山的軍人皇帝可以壓制官權,能懲治腐敗。但中後期文官教育出來的皇帝,以文制武,必定皇權不振,只能與官權妥協,讓渡權力,放任官僚集團的貪腐和自膨脹,來換取龍椅的安穩。

民權的缺失,是秦制的死穴。只有皇權與官權的纏鬥,受害的永遠是百姓。除非有民權的賦予,讓民權對皇權特別是官權形成制約,才能實現力量上的平衡,才能保障利益的公平分配,才能長治久安。

秦制下的張居正李鴻章,都只是裱糊匠角色。


常識2093885


明朝是一個非常好的中國歷史研究的切入點。一方面是明朝曾經是中國歷史上自然經濟的最高點,是很好的研究範本。另一方面是其政治的系統性,也是中國傳統社會、政治、法治、文化的重要研究對象。


歷史研究者總會自覺的對比歷史中重要事件的“來龍去脈”以便於“借古鑑今”。

張居正變法的前提是皇帝年幼,皇權必須借文官官僚來管理國家。張居正當權必然要以維護皇權作為獲得權力的交易。這就註定了他不可能從根本上、體制上進行變革,因為他的權力是皇權賦予的,對勢力龐大的皇權勢力,出於現實的考量,他不可能去挑戰。

中國傳統社會的根本法是“以禮治國”。“禮”即等級、秩序、規矩、任何人都必須在這樣的社會秩序中尋找自身的存在價值,任何破壞這種秩序的人及思想都會被視為“大逆不道”。所以,根本不要指望張會對制度作重大調整。而他還可能沉醉於“託孤”“治世能臣”等傳統社會的道德最高點裡。

王朝的興衰在於內在政治中有勇氣更換血液。東北滿人之患在於持重養寇,瘡患似乎在皮,實則在廟堂之上。兩百年的治國己使大明王朝喪失了自我變革的勇氣,張的地位猶如當今的職業經理人,而不是資產的所有者,他能解決的僅僅是讓朝庭正當運轉,財稅平衡而己。直至西風吹來,國人尚知世間有“君主議會制”的存在。

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沒有“國家”概念,只有“家、天下”。而“率土之濱、莫非王土”,使得民眾對天下易手並沒有什麼特別之感,換了個老闆而己而己。這是歷史的悲哀,也是現實的悲哀。煤山遺魂竟因為持產者不願出人出錢,因為,“你家的事,關我屁事!”試問張居正能做到“以民共利”嗎?

“桓產者有桓心”不僅是歷史的深思,也是所有執牛耳者的大考。


漁夫釣客


張居正多活十年真的能讓大明王朝多延續200年國祚?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因為張居正離大明王朝滅亡時間太久,多活十年也拯救不了明朝的滅亡。

拋出這個話題的人大多是因為張居正的政策對大明貢獻很大,但改變不了政局的走向。張居正死後萬曆皇帝把他的很多新政都廢除了,張居正再活十年不過是新政多活十年,十年以後呢,照樣會被廢除的。除非張居正多活幾十年,不但把後金擋於關外而且有可能滅了後金。

明朝末年老百姓已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再加上政治腐敗民怨沸騰,老百姓紛紛起義在所難免。最為致命的是崇禎皇帝還拒絕李自成投降封王去抵抗後金。如果崇禎答應李自成的投降就根本沒有清朝什麼事了。邊關有李自成和吳三桂鎮守,清軍根本沒有機會入關。

所以張居正再活十年拯救不了大明王朝,他只是歷史的一個縮影,有政治智慧而不能決定歷史命運的走向。

一個不懂得改革的朝代是擺脫不了滅亡的命運,皆是後世之君無能的表現,中國朝代歷來如此,跟張居正再活十年沒有多大關係。

但是有一個人如果活著或許可以拯救大明王朝,他就是魏忠賢,大家以為如何呢?


白雲之語v創意手工



任何新朝的建立就意味著利益的重新被劃分,由此會出現新的利益集團,經過開國初期的政治鬥爭,利益集團會漸漸的穩定。隨之而來就是階級的固化,而這些利益集團會通過譬如土地兼併的方式來繼續固化擴大階級之分。

到了王朝末期隨著利益分配的極度不平衡,就會有一批人趁勢而起,他們或是通過農民起義或是通過軍閥混戰或是通過自立割據勢力等方式來推翻這個腐朽王朝,改變現有的利益格局,通過改朝換代來重新劃分利益,重新構造階級。

然後輪迴繼續,王朝初期還有皇帝平衡各方,抑制利益集團土地兼併等方式擴張,來使階級固化並沒有那麼嚴重。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面利益集團的慢慢蠶食擴張,貴為天下至尊的皇帝也無可奈何,只能抑制卻根治不了。到了末期階級又一次固化後,利益又一次分配極度不平衡,代表著又一次的改朝換代來臨。

張居正改革變法算是晚明時期了,明朝當時已經有著二百多年的歷史了。(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各種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錯綜複雜,階級已經是深度固化。他趁著萬曆帝年幼,自己是內閣首輔,又有皇族代表李太后還有宦官勢力代表馮寶支持,擁有著幾近於皇帝的權力,才開始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

雖然改革卓有成效,但跟皇帝抑制利益集團固化階級的土地兼併等一般,改革的本質還是抑制,只是抑制的很深化,很多地方觸及了利益集團的底線了已經,所以成就自然不一樣。但也掩蓋不了其本質問題。

重新劃分利益集團,打破階級固化。張居正的改革變法做不到,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世也做不到,只能說抑制了王朝老化的速度,最多延續幾十年罷了。

大一統王朝的不過三百年的魔咒就源於此,像兩漢四百多年,那是漢光武帝再建新朝重新劃分了利益。兩宋三百多年,也是靖康之恥北宋亡,趙構衣冠南渡再建宋庭重新劃分了利益所致的。

所以張居正別說多活10年了,就是多活20年。哪怕他的改革變法繼續20年,也只是抑制利益集團的階級固化之舉,使大明迴光返照或者革除些許弊端有著新興風氣。或許還可以有著改革變法的底子再鎮壓了努爾哈赤,但是帝國階級的固化,老化的體制,還是會有想重新劃分利益蛋糕的野心家。今天鎮壓了努爾哈赤,沒有了日後滿清乘虛入關,明天還會有努爾西赤造反,後天也還有努爾東赤造反,幾十年後更有李自成的揭竿而起,明庭可以一一鎮壓嗎,夠懸!張居正可以算無遺策,答案是否定的。

晚明出了一個張居正已是幸運了,當時腐朽體制之下又有多少人才被埋沒,(來自今日頭條宋安之首發)又怎麼會有源源不斷的張居正式人物出現來給你續命呢,只是這世間再無張居正了。

張居正這場晚明自救活動,就算多持續十年多持續二十年又如何,根治不了封建王朝的死結,又難保沒有別的變數,明朝又怎麼可能再延續二百年,只能是一場囈語一場空。

謝謝觀看,歡迎吐槽,喜歡的話就關注一下吧~


宋安之


如果張居正再多活10年,大明的統治可以繼續延續200年這句話,確實有失偏頗,但是也從另外一個側面反應出了張居正對明朝的影響。

提起張居正,最為著名的就是改革,而他改革的核心是什麼呢?就是一條鞭法。這裡簡單解釋一下什麼是一條鞭法,說的直白些就是:朝廷今年給你某一個縣定的公糧數目是1000石,那麼你就必須給我交夠1000石,交不夠,你的烏紗帽保不住。當官的最怕烏紗帽保不住,那怎麼辦呢?就是拼命的收唄。這樣就能完成任務。從這個層面看,一條鞭法極大的提高的官僚的行政效率,讓整個國家機器運行的無比順暢。

但是我們再往深的看這個問題?

那個時代。交通和信息極為不發達,戶部定出的各地繳納的糧食貨物都是按照城規來定。但是常例已經幾十年沒有變過,而各地的人口土地卻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很有可能就會有對某些比較窮的縣定的指標比較高,但是長官為了保住自己的烏紗帽,只能對農民窮兇極惡的逼迫,類似事件當時發生了很多。這是在變相激發矛盾。

再者,這一次推行的一條鞭法,為什麼在張居正死後就被廢除了呢?原因就是官員討厭,農民叫苦呀。唯一得到好處的是大明的國庫充盈了,有了錢,武備鬆弛的問題又有了有效解決。但是對於農民帶來的實惠偏少。

更加重要的一點,這一切推動的力量源泉來自於張居正的威權,他是內閣首輔,又是皇帝老師,還有宮中的掌印大太監支持,一切事情都可以搞定,所以推行起來雷厲風行。

但是他的死去就代表威權的消失,威權的消失就是動力的枯竭,所以一條鞭法沒有持續下來。

如果我們再進入下一個層次,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一直致力於術的改進,而沒有去做道的改變。他應該是通過建立長期有效的制度,然後去推行一條鞭法。畢竟人是會死去,但是制度可能會存活很久。他應該是一個造鐘人,而不是一個報時的鳥。

其實最本質的問題出在,他所做的一切努力只是去改變顯示在表面的問題,比如說財政枯竭,官員低效率等。卻沒有深入本質去解決,整個大明朝廷所面臨的土地問題,越來越多失去土地的農民變成了流民,他們才是整個帝國最位脆弱和危險的群體。但是張居正沒有去解決。

我相信張居正多活十年,明朝很有可能會多統治一段時間,但是絕對不是200年。因為如果不解決本質的結構性問題,是無法跳出封建王朝300年的週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