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色泡泡袖
一、張居正是卓越的政治家、改革家,有了他明朝才多苟活幾十年。
張居正擔任首輔後實施變法,幹了兩件事,足以名垂青史。
一是一條鞭法。全國稅收由實物稅變為貨幣稅,只收貨幣不收實物。田賦、徭役、人頭稅均折算成銀兩,減少了各級官員對百姓的盤剝,減輕了百姓負擔。
二是考成法。考成相當於現在我們實行的績效考核。每年年初各級官員把一年要完成的工作一一列表,登記在冊,一份自留,一份交張居正,到年底一一檢查,完不成任務降職,再在新崗位如上考核,再不行再降,一個響雷天下響,從中央六部到邊遠山區都照章處理。大明王朝國家機器高速運轉,到萬曆十年六月,居正五十八歲逝世,國家結餘錢物可用十年!
張居正慧眼獨具,勤修內政之外,又很抓國防。
任用譚綸為薊遼總督,戚繼光守薊州、李成梁鎮遼東,王崇古為宣大總督,宣大大明和蒙古人忙著做生意,沒空打仗,於是邊界局勢緩解,大明國庫充裕,邊界安寧,這就是牛人張居正創造的奇蹟。
二、張居正也是厚黑專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張居正和高拱惺惺相惜,但都有抱負,有野心,有能力,有脾氣,最終張居正聯手太監馮保,把首輔高拱拱倒,成功上位。
高拱作為隆慶的老師幹倒了張居正的老師徐階,上了首輔位,想大權獨攬,想架空司禮監掌印太監,所以屢次打壓馮保。馮保早在嘉靖朝就是司禮監一員,隆慶當家,他也成了東廠提督太監兼御馬監管事太監,馮保很要上進,想上掌印太監位。可高拱扶御用監管事太監陳洪上位,陳洪沒有洪福齊天,不久人也沒了,馮保沐浴更衣想上位了,高拱又推尚膳監孟衝上位。從此馮保和高拱結下深仇。張居正目光如炬,和馮保一拍即合,決定伺機而動。
隆慶幹了六年,迎來了罄兒、鈸兒一起響,書面語叫駕崩了,張居正串通馮保、李貴妃,說通隆慶,下了一道旨:著令司禮監掌印太監與內閣大學士共同輔政!第二天又下一旨:孟衝退休,馮保接任掌印太監。從此馮保、高拱衝突進入高潮,高拱想聯合內閣張居正、高儀,徹底放倒馮保。隆慶六年六月十五日,張居正授馮保錦囊妙計,借小皇帝萬曆母子除掉高拱,馮保啟奏十歲的萬曆及李貴妃,高拱圖謀不軌,他妄言:“十歲孩童,如何做天子!"李太后大怒,恨高拱想拱倒孤兒寡母,於是萬曆一道聖旨下,把高拱拱出了內閣,拱回老家,徹底歇菜。
張居正和馮保聯手,和李太后勾腿,開始了幸福的執政生涯,開啟了張居正時代。
三、張居正極為囂張。
張居正,口頭禪是:我非相,乃攝也。他在家中掛著這樣一副對聯:
日月共明,萬國仰大明天子;
丘山為嶽,四方仰太嶽相公。
四、張居正也是個極度享樂者,竭盡貪汙腐敗之能事。
張居正有一個地球人都知道的代步工具一大轎,姑且取名如意齋,沉香木所制,這是流動的大套房,要三十二個轎伕抬,經常一抬就從北京到荊州,極度拉風。
張居正死後被抄家,光抄家就抄得:白金數萬兩,白銀十幾萬兩。說他屁股乾淨,那是眼睛被屁燙了!
兒子的進士出身也有貓膩!
五、張居正死後破家被清算,印證了一句古話“摔死會扒樹的,淹死會游泳的"。
張居正死後家族淒涼:家被抄,張家餓死十餘人,長子張敬修自殺,原因如下:
一是張居正給李寡婦(太后,萬曆他媽)打工上癮,不知早日歸政得罪已成年的萬曆;二是培養接班人出現偏差,沒有識破原副相張四維;三是派頭太大,遠遠超過塊頭!每次出巡,連親王都要跪迎!四是執政多年,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何況張居正異常驃悍,得罪人無數!連自己學生也往死裡整!
蒼茫大地以為:張居正是大明的功臣,張居正留下的教訓是:不要把自己過分當事兒,不要把別人過分不當事兒。
蒼茫大地顧煒斌
我不談他的功績和歷史評級
我只說我家族譜記載的事
我的先祖和張居正同朝為官
先祖是嘉靖十三年聯捷進士,隆慶朝做到兩京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監管南京刑部
後賜太子太保,隆慶年,先祖曾巡查甘肅,專門抵禦韃靼小王子入侵,和之後的隆慶和議
從張居正和先祖往來的信件,可以看出內閣輔臣張居正思維敏捷,下達朝廷旨意明確,遇到不同意見而有理有據,信件內容記錄在家譜中
先祖年長張居正,萬曆初年辭官回鄉,張居正還是書信往來
不一樣的維強
我覺得張居正是一個,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在大明200多年的歷史上,他的功勞僅次於在土木堡之變之中,力挽狂瀾的于謙。
他主導了萬曆初期的萬曆新政,使得,大明的官場風氣為之一變,政治環境煥然一新,國家的財政狀況也為之好轉,可以說是強行為大明續命20年。就是在整個中華歷史上,也可以算得上是排名前十的宰相。
銳於謀國而拙於謀身,是海瑞對於張居正的評價。但我恰恰覺得,張居正並非是拙於謀身而是沒有謀身。從他做官那一天開始,一步一步做到內閣首輔,權傾朝野,連萬曆皇帝都怕他,為官過程中的勾心鬥角,自然少不了。太后是個女流之輩,萬曆皇帝又是他的學生,他這樣的聰明人,又豈會預料不到他的身後事。那麼為何她還會冒著抄家滅族的風險,留戀權位呢?唯一的解釋就是他一心為國,而沒有考慮自己的身後事,這可以說是大公無私了。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他私德有虧:收受賄賂喜歡美女。能嚴於律人卻不能言於律己,打鐵不能自身硬,可以說是他的取禍之道了。但歷史早已不可信,而明史又是清朝人編寫的可信度不高,萬曆皇帝在他死後也大肆抹黑張居正是不爭的事實。那些事或許是真或許是假,或許半真半假,我們不必較真。
總之,張居正的一生是功大於過的。
歷史小跟班
首先肯定一點,張居正是明史上有作為的首輔大臣。
張居正做首輔大臣10年,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效果顯著。功勞如下:
1、清查全國各地地主隱瞞的田地,推行一條鞭法,改變賦稅制度,使明朝政府的財政狀況有所改善。
2、在軍事上啟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剿滅倭患後期還鞏固北部邊防,啟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將領平定南方少數民族叛亂,維護王朝穩定。
3、嚴厲整肅朝廷上下,萬曆新政中是改革吏治的“考成法”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比較符合當時的政治環境,算是一種治世良藥。這些政策都是很好的,只要能堅持下去,大明帝國就不會有任何問題,只不過他死後,所有的好政策都取消了,隨之而來的就是大明王朝的衰落和滅亡。
張居正一生的過失評價
1、這傢伙貪汙,是個貪官,他死後被抄家抄出來十萬兩白銀,不過他的搭檔馮保更貪,有幾百萬量白銀,近代紅衛兵挖開張居正的墓,在裡面只是發現了一條玉帶和一方硯臺陪葬。也許抄家的時候東西都抄沒了。
2、生活奢華,在回湖北老家的時候都是三十二抬的大轎。這個人善於治國,但是情商還差點勁,以至於死後被清算,全是因為樹敵過多。
3、張居正用人不拘一格,但是也得罪了一些人。他一心為國的行為是值得肯定的。之所以沒有善終全是因為得罪了萬曆皇帝。一心為國不被認可,其實也反證了萬曆皇帝就是個昏君。
信用攝
如果把張居正改革和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對比一下,就會發現張居正改革的深度和廣度要小得多,很少觸及制度層面,這樣的好處是不至於引起王安石變法那麼大的社會動盪,壞處就是治標不治本。在經濟方面,張居正重新清丈全國土地人口,讓在冊納稅土地比弘治朝增加了7成,在冊人口也有所增加,國庫收入大大增加,但並沒有改變明朝土地稅收的不合理制度(官紳免稅特權),也就無助於緩解土地兼併問題。即便是一條鞭法簡化了稅制,但並沒有改變明朝農業稅佔比過高這種不合理的稅收結構,就使得晚明發達的工商業沒有給國庫做出應有的貢獻。
中晚明逐漸興起的民間海外貿易帶來了大量白銀,明初硬通貨缺乏的情況已經大大改善,白銀成為事實上的通用貨幣,但卻一直沒有獲得法定貨幣的地位。朝廷放棄了貨幣發行權,自然就無法從貨幣發行中獲益(錢息或者說鑄幣稅)。在政治方面,對於明朝缺陷嚴重的宗室制度,張居正既沒有借鑑宋朝的降等襲爵制度,也沒有像王安石一樣清退遠支宗室,而是完全迴避,宗室造成的財政壓力越來越大,成了明末財政崩潰的重要原因。在軍事方面,張居正重用戚繼光李成梁,邊防狀況大為改善,但晚明衛所制逐漸崩壞的趨勢並沒有得到改善,即便有了戚家軍的成功經驗,當時由於財政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募兵制也沒有推廣開來。所以,張居正改革只能是改革,而不是變法。張居正改革儘管讓朝廷財政狀況在短時間內明顯改善,軍事實力也明顯回升,但並未改變明朝制度層面的諸多缺陷,即便沒有人亡政息,晚明諸如土地兼併、稅收、宗室、軍事、財政等問題遲早還是會爆發出來,而且不會比歷史上遲太久。
打不倒的林登萬
被梁啟超稱為“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百家圖書館
工於謀國,拙於謀身。
這是海瑞對張居正的評價,可以說很客觀了
一絲不掛的芒果
明晚期最偉大的政治改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