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暴雷、雷军甩锅,P2P还能有春天吗?

”年轻人的第一波韭菜”、“年轻人的第一次爆雷”、“年轻人的第一次理财失败”,在小米公司推荐的P2P平台相继“爆雷”后,网友如此总结到。潮水涌动的P2P正在将不宁静的氛围传导至越来越多的地方。

小米P2P暴雷事件

有小米手机用户(即“米粉”)此前通过“小米运动”APP和小米VIP的每日任务,下载一些此前小米推荐的P2P理财平台,并得到返产品、返现金等方面的优惠。”

近两个月,有多个P2P平台已明确公告出现提现困难、逾期或暂停运营等风险。

小米暴雷、雷军甩锅,P2P还能有春天吗?

2018年7月堪称P2P爆雷的高发期。有统计数据显示,仅7月的前三周,涉及提现困难、停业、跑路、转型的P2P平台已逾130家。据了解,小米推荐的P2P平台小诸葛、金柚、管家金服、秋田财富、小灰熊金服等已相继爆雷。

金融平台维权难上加难

据多家媒体报道,小米方面针对其推荐的P2P平台爆雷回应表示,“已第一时间下线了所有P2P推广广告,也在尽全力帮助用户向涉事P2P平台追索维权。”

但很显然,这样的回应无法让受害者满意,直言“没什么用”。许多投资者更是认为,“小米推诿的态度让人心寒”,小米正因其推荐的P2P平台爆雷陷入信任危机。

很多业界律师表示:“手机企业作为推广平台的确是想审查P2P平台的金融办备案信息,但很多平台还没有完成P2P备案进程。

P2P暴雷引发信任危机

对于“P2P平台跑路,为其提供导流甚至是合作的互联网平台是否需要担责”这一问题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

此前联璧金融兑付危机爆发时,与其合作“0元购”的斐讯公司(路由器、体脂秤和电视盒子等智能产品提供商),以及京东、苏宁等电商合作伙伴均受到了“踩雷”投资者同样的质疑。

持续不断的暴雷事件让P2P市场引发了众多争议。金融管理平台应该怎样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这些都应该引起各界的关注。

互联网公司至少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应该对用户进行投资风险测评,将P2P产品推荐给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用户;二是要对导流的产品进行充分的风险提示,在比较明显的位置提醒;三是对所展示的理财产品介绍等内容,要符合广告法,不能夸大和虚假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