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典故——「千夫所指」

“千夫所指”這一典故出自《漢書·王嘉傳》,漢哀帝的寵臣董賢庸碌無能,御史大夫王嘉上書指斥他是千夫所指的罪人。

歷史典故——“千夫所指”

漢哀帝劉欣19歲繼位,初期勤於政事,任用賢良,躬行節儉。頒佈限田令、限奴婢令等法令,甚至試圖打壓嚴重的土地兼併。受到貴族官僚集團的強烈抵制,同時由於祖母傅太后的干政,志大才疏的漢哀帝難有作為。

漢哀帝不好女色,好男寵。除了皇后,隻立有一個昭儀。董賢是御史董恭之子,在成帝末年任太子舍人,哀帝繼位後他隨太子官屬升為郎官。在一次殿下傳奏時,漢哀帝發現他相貌出眾、玉樹臨風,於是拜為黃門郎,榮寵萬分。從此以後,董賢一路平步青雲,步步高昇,漢哀帝出則陪同乘車,入則隨侍左右,一月之內所得賞賜總共達一萬萬錢,令人咂舌。

歷史典故——“千夫所指”

一次午睡,漢哀帝與董賢同床,哀帝醒後發現衣袖被董賢身體壓住,他想起床又怕把董賢弄醒,就用刀把衣袖割斷,史稱“斷袖之癖”。董賢也對哀帝極盡其柔媚能事,每次休假,都不肯出宮,留在哀帝身邊照看醫藥。這進一步博得了哀帝的歡心。董賢最終官至高安侯、大司馬,權傾朝野。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董賢的父親和妹妹以及岳父都得到升遷和賞賜。

當時西漢王朝已陷入嚴重的統治危機,雖然漢哀帝竭力挽救,結果徒勞無功,這使他對國家前途感到擔憂和恐懼;漢哀帝身體有病,不能多近女色,只好從董賢這個男寵身上尋求安慰。朝中派系林立,王氏專權,只有董賢這樣沒有幫派、對他又專一的男寵才能讓他安心;同時他試圖通過董賢,平抑朝中各方勢力。

歷史典故——“千夫所指”

公元前1年,漢哀帝駕崩。王莽以太皇太后的名義下詔,罷免董賢的大司馬一職。董賢和妻子畏懼自殺,家族成員也都被免官,財產充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