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用戶63847886975


說起三國時候的蜀將魏延,大家對他都是一臉的惋惜。他一開始的時候是以降將的身份出現於三國演義中的,當時就在關羽與老黃忠戰長沙的時候,他還是跟著黃忠效力於劉表的。後來在劉備率軍要奪取荊州南邊四郡的時候,他也是殺死了長沙的太守,自己投降了劉備,按理說這應該讓劉備陣營對他高看一眼了,因為這可是不費一兵一卒就賺取了長沙。

在三國時候對於降將的看法遠不像後世那像鄙視,因為那是一個群雄並起的亂世,各方諸侯都在招兵買馬,天下英雄當時都分屬不同陣營,能夠投誠過來那自然是件有益無損的好事,比如曹操手下的張遼、徐晃等大將,都是從其它陣營投降過來的。但是不知道怎麼回事,諸葛亮和魏延從一開始就互相看不上眼。一開始魏延投降過來,這應該是大功一件了,但諸葛亮當初對這個降將十分的不感冒,居然想到他是禍害一枚,當即就要殺了他。

虧得劉備愛惜魏延,才把諸葛亮給勸住了。事實上劉備自己對魏延還是很重用的,當初他自立為漢中王以後,就想到成都去圖謀事業的發展。這時候就要確定一個大將鎮守漢中,當時人們普遍看好張飛或者趙雲,但是沒想到劉備結果相中了魏延,但這僅僅只是開始。後來在出師北伐的時候,魏延向軍師提出自己率一路偏師從子午谷殺將過去,定能攻克魏軍、北定中原。但諸葛亮用兵較為謹慎,否決了他的提議。

這讓魏延胸有塊壘,認為自己的絕世才華得不到展示,因此多次在公開場合罵罵咧咧,說這軍師膽小如鼠、勇氣不足。不光如此,魏延本人生性自傲,把軍中諸將都不放在眼裡,當時蜀軍大小官員見了他都是躲的遠遠的,誰也不想觸他的黴頭。但偏偏其中有一個叫做楊儀的人就是不鳥魏延,兩人每次見到就要掐架,急了眼的時候,魏延還拔出劍來威脅楊儀,兩人的關係搞的十分緊張。

然而等諸葛亮臨死的時候也是對魏延十分猜忌,一方面讓魏延作為後軍掩護蜀漢軍隊撤退,另一方面又設計讓馬岱對魏延可能的異動做好防備。這邊魏延本就對停止北伐感覺不滿,他認為這勞師遠征豈能因諸葛亮一個人死了就撤退了,覺得這是笑話,再加上聽到死對頭楊儀拿著諸葛亮壓他一頭,要他率軍殿後,他當時就地飆先行撤退,還一路把棧道之類的燒的乾乾淨淨,無非是給楊儀難堪。

這下就給了楊儀向劉禪告狀的口實,再加上有丞相的遺書,這些都對魏延不利。可惜的是魏延這個時候已經氣昏了頭,居然喊出了"誰敢殺我"。沒想到諸葛亮早已安排好的馬岱上去就是一刀,砍下了魏延的腦袋。可憐魏延一世英勇,最後掛的時候居然是這麼一個奇葩劇情,也成為了千年來受人恥笑的對象,沒想到現在的人們在玩遊戲吃雞的時候,居然把他死前的那四個字當成了流行用語。不知魏延如果泉下有知,會作何感想?


零零七說歷史


孔明殺魏延的原因是,個人恩怨和政治陰謀。上期談到魏延個人生平,以及孔明對他壓制的原因,我覺得分析的不夠透徹。(秉燭讀春秋漫談三國)第三期,將為你做詳細解答。

上期講到魏延投降劉備,孔明看他面相有反骨,欲殺之。劉備說情才刀下留人。那麼劉備為什麼為魏延講情呢?這事還真有原因,事情是這樣的:


魏延最早是劉表的部下,劉表死後,兩個兒子劉琦和劉琮爭家產。劉備也想從中分杯羹,以調停的身份出現。此時,劉備和平民躲避曹操要進荊州,蔡瑁派人在城上放箭,魏延看不下去,跑上城門砍掉繩索放下吊橋,想救劉備進城,可是劉備並沒有進去,帶百姓走了。魏延一人難敵四手。劉表手下文聘殺了過來,魏延就跑了,尋劉備不見,就投奔長沙太守韓玄去了。

關羽戰長沙,魏延殺韓玄然後和黃忠一起投奔了劉備。

魏延是慕名而投劉備的,諸葛亮見他勇猛,開始只是想給魏延一個下馬威。目的無非是告訴他,蜀國,諸葛丞相說了算。加之,這時孔明看魏延和關羽長的有幾分相像,並且都用一把大刀,觸景生情,心想魏延你沒有根基,以後別給我學關羽那一套。乖乖聽我的話。於是,才有了對魏延的一頓殺威棒。


從以後的情況來看,劉備對魏延確實有知遇之恩,這從劉備捨棄張飛,而任用魏延為漢中太守可窺一斑。要知道漢中是蜀漢面向曹魏的門戶要衝,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這說明在劉備的心中魏延比張飛靠譜許多。魏延順杆爬,總想成為繼關羽死後,成為劉備的股肱之臣。孔明看出了苗頭,不吃醋才怪呢!

要說孔明嫉妒魏延不大可能。孔明不怕關羽難道怕他。讓孔明殺魏延的不是嫉妒造成的。明著為劉禪著想,暗裡是為自己。明著是政治謀殺,實則為了一己之私。

孔明知道自己死後,以劉禪軟弱無能的性格,恐怕駕馭不了魏延。這只是表面文章。實則是魏延提出的奇謀――兵出子午谷惹的禍。

這計謀就是魏延帶少量人馬突襲魏國首都長安。說實話這計謀確實有點冒險,但打仗哪能四平八穩呢,三十六計不是講過“兵行險道,兵貴神速”,這例子應該不少吧。漢朝的霍去病不是率少量人馬,突襲匈奴老窩嗎?霍去病能名揚天下,靠的是突襲和挺進。他的功勞比他的舅舅衛青大許多。




孔明老謀深算,老狐狸能不知道這些歷史?孔明六伐中原,都無尺寸之功,如果讓魏延突襲成功,老臉往哪擱?

據後人分析,兵出子午谷的成功率為百分之八十。如此看來,值得一搏。可為什麼孔明不許呢?

除了怕魏延奪得首功,還有就是滅魏後,怕司馬懿把老底揭了出來。

有人說孔明一生不喜弄險。所以,不同意魏延的奇謀。真的是這樣嗎?

我認為這是沒有威脅他的生命,假如威脅到他生命,他一定會冒險。比如,空城計,當司馬懿把他包餃子時,他不是一樣鋌而走險嗎?


說到空城計是險計,那是外人眼裡看到的情況。實則孔明和司馬懿心心相通、惺惺相惜。

據說孔明彈的曲子是《高山流水》。曲子表達的是“來日方長”的意思。言外之意告訴司馬懿,咱倆誰也別滅了誰。如果滅了我孔明,曹叡沒有威脅了,你也就沒啥用處了,“這叫養寇自重”懂嗎?韓信的結局你不懂嗎?司馬懿聽出了弦外之音,於是帶著大隊人馬退去了。

那麼,作為孔明,為了報答司馬懿的默契合作行為,投桃報李,六出祁山,就是不走出蜀國一步。空耗國家的糧食,置百姓的生命於不顧,窮兵黷武,直至累死在五丈原。(記得點贊和留言)


在孔明死之前,魏延必須死的事提到了議事日程。這有點像宋江臨死前,毒死李逵一樣。孔明怕魏延一但冒險取勝,世人皆明白魏國不難滅掉,糗事一一暴露,勢必遭國人恥笑。這就是為什麼,孔明死後都不放過魏延的原因。

孔明累死在五丈原,事先早就想好了計謀,遺計馬岱,在魏延不注意的時候,從後面一刀斬之。一代名將魏延就比殞命。


秉燭讀春秋


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諸葛亮死後,魏延和楊儀兩人爭奪領導權,最後魏延被馬岱所斬。其實早就有人料到這樣的結局,對魏延和楊儀也有精準的評價,此人就是孫權

孫權曾經說過:楊儀、魏延豎牧小人也,雖嘗有鳴吠之益於時務,然既已任之,勢不得輕。若一朝無諸葛亮,必為禍亂矣。

事實的發展和孫權預料的一模一樣,諸葛亮死後,楊儀和魏延火拼,兩人都誣告對方為奸臣。結果魏延被殺,隨後楊儀也被廢為庶民。

那麼諸葛亮真的有誅殺魏延之心嗎?原因又是什麼呢?

其實早在魏延投靠劉備時諸葛亮就有了誅殺魏延之心,當時魏延為長沙太守韓玄的手下大將,關羽負責攻取長沙,和長沙守將黃忠激戰數次不分勝負。最後韓玄懷疑黃忠的忠心,要殺了黃忠。魏延趁機發動兵變,殺了韓玄,開城門迎接劉備進城。

這時諸葛亮勸劉備斬了魏延,理由是魏延對故主不忠:

孔明曰:“食其祿而殺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獻其地,是不義也。吾觀魏延腦後有反骨,久後必反,故先斬之,以絕禍根。”

從此時起,諸葛亮一直防備著魏延。等到諸葛亮在五丈原病情危急時也特意對魏延有所處理,將處理魏延的指示以錦囊的形式交給了姜維。

諸葛亮死後,魏延果然不受控制,堅持要留兵據守,不還成都。甚至和楊儀發生了軍事衝突,繼而有投靠魏國的打算:

魏延收聚殘軍,與馬岱商議曰:“我等投魏,若何?”

馬岱勸魏延進取漢中,算是穩住了魏延。當魏延與姜維對陣時,姜維依照錦囊的指示,激怒魏延喊話。魏延狂傲,大喊一聲:誰敢殺我?聲音未落,身後馬岱手起刀落,將魏延斬於馬下。

原來,諸葛亮早就料到自己死後魏延必反,於是安排馬岱投降跟隨魏延。魏延驍勇,蜀軍大將中無人能敵,所以只能用人偷襲。而馬岱很好的完成了這個任務。

因此,諸葛亮誅殺魏延的理由是魏延不忠。以上分析是依據《三國演義》而得出的。那麼依照正史呢?諸葛亮有誅殺魏延之心嗎?

魏延之死其實和楊儀有很大的關係,並不是諸葛亮要誅殺魏延。相反的,諸葛亮特別喜歡魏延和楊儀這兩個人:

亮深惜儀之才幹,憑魏延之驍勇,常恨二人之不平,不忍有所偏廢也。

對於諸葛亮來說,楊儀精於軍務,魏延驍勇無敵。兩人一文一武,堪稱絕配。但是兩人在實際中卻相互不服,其中魏延更是傲慢狂放,不把別人看在眼裡。別人都怕魏延,唯獨楊儀不怕。為了調解兩人的關係,費禕總是從中說和。

當時楊儀為丞相府參軍長史,加綏軍將軍,魏延為徵西大將軍。相比于軍中職位來講,魏延頭銜更大。因此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魏延想當然的認為,執掌整個軍隊,決定進攻還是撤退的大權應該由自己來決定。但是諸葛亮卻留有遺言,將軍隊交給了楊儀,並且讓楊儀領軍撤退。

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諸葛亮已經考慮到了魏延可能會拒絕聽從命令,因此安排了兩人斷後。魏延在最後面斷後,姜維次之。換句話說,即使魏延有什麼想法,姜維在後面還可以抵擋一陣。歸根結底,諸葛亮對魏延還是不放心。

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看人之準,魏延接到斷後的指令後公然拒絕,認為自己可以擔當大任,繼續留守抗擊魏軍。無奈,楊儀和姜維率軍依照原計劃撤退。魏延看到大軍有後撤退跡象,於是率軍搶先南下成都,並且燒斷了歸途的棧道。

楊儀領軍晝夜兼程,從其他路線緊跟上魏延軍隊,在南谷口兩軍開始對陣。楊儀派王平攻擊魏延,王平對魏延的手下士兵申明大義:

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

意思是:諸葛丞相屍骨未寒,你們就要跟著魏延叛變嗎?於是士兵們紛紛投降,只剩下魏延和他的兒子數人而已。王平令馬岱追趕魏延眾人,馬岱率軍趕上並斬殺了魏延和他的兒子。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諸葛亮對魏延確實不放心,無論從正史還是《三國演義》分析,諸葛亮臨死時都沒有將軍權交給魏延,而魏延性格狂傲,諸葛亮死後更是無人可以壓制,公然違反諸葛亮臨終時的軍事安排,擅自行事,並且發動內訌,攻擊自己的軍隊。因此魏延最後被馬岱斬殺可謂是

罪有應得

本回答獨發於悟空問答,覺得寫得好請隨手點贊,謝謝!


每日趣評



對於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大家都眾說紛紜,沒有統一的答案。接下來我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我們都知道魏延是在諸葛亮死後被馬岱從背後斬頭而亡。大家都提到是諸葛亮下的令讓馬岱將魏延除掉,因為其有謀反的可能。

那麼真的是孔明下的令嗎?我認為事實並不是如此,諸葛亮只是認為魏延有謀反的可能,因為看其面相覺得其可能會在自己死後產生謀反念頭。

魏延從性格上來講,雖然有點叛逆,但不是所謂的謀反,而且對自己的能力十分自信,有點孤高,比如向諸葛亮提出子午谷奇襲一計。但遭到諸葛亮的不同意。

而且魏延時常發牢騷,不懂得處理人際關係,便得罪了很多人,尤其是和長史楊儀的隔閡。在孔明死後變的尤其嚴重。孔明在死前只是交代楊儀事務,而魏延並不在場。

孔明死後,魏延不甘心撤軍以及不願將政權交入楊儀手中,於是燒回棧道,攻擊楊儀,其做法只是為了爭取上位的意思,希望擔任蜀中軍事事務,畢竟跟劉備諸葛亮征戰幾十年,到頭來越混越糟糕。

而魏延敗給了楊儀最大程度上是違背了諸葛亮撤軍一令,繼而將私人恩怨算上攻擊了楊儀,並且先開始動手打自己人,火燒棧道,並且在撤軍路上充當“斷後”一職卻反過來打自己人。被大家誤認為想要謀反,可以說是魏延是極其冤枉的。

倘若儀魏延真想謀反,肯定直接殺死楊儀,然後以氣勢鎮壓三軍,怎麼會對其瞎嗶嗶還喊三句:“誰敢殺我!”這樣的話?

而且都說是諸葛亮密令楊修馬岱等人,若魏延在其死後謀反就將其處死。那麼楊儀口中之話是否屬實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死無對證。


所以回到問題上來,是諸葛亮想要殺死魏延還是楊儀想要這麼做?這還是一個問題?


智化冰川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趣,主要是因為題主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可是《三國演義》只是小說,並不是歷史。

必須承認魏延是歷史上被黑的很慘的人。又是反骨又是叛徒的,成了一個著名的反派人物。

那麼事實上諸葛亮到底有沒有殺魏延呢?我們只能說諸葛亮不喜歡魏延,但是諸葛亮並沒有殺魏延。實際上魏延之死是死於宮鬥。

話說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前,曾經囑咐必須撤兵,就算魏延不同意也要撤兵。交代誰了呢?楊儀,費禕。

由此可見,諸葛亮在去世前,魏延並沒有在其身邊,由此可見諸葛亮並不信任魏延,同時他預料魏延必然反對撤兵,所以特別做了交代,不管魏延同不同意,都要撤兵。

諸葛亮去世後,費禕去探聽魏延的口風,魏延說:“丞相去世了,不是還有我嗎?”

我們先揣摩一下,為什麼魏延會這麼說?因為他想立功,那麼立功的目的是什麼呢?

做諸葛亮的接班人。在《三國志》裡說的很明白,魏延以為自己是諸葛亮的接班人,而另一個人也以為自己是接班人,誰呢?

長史楊儀。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兩人就為繼承權開始了鬥爭。很顯然楊儀跟諸葛亮走的近些。當魏延發現蜀軍撤退,而自己居然被矇在鼓裡時,徹底慌神了。因為撤軍的指揮官是楊儀,這就意味著競爭對手會成為自己的老大。

於是試圖先下手為強,帶兵追擊。這時楊儀正好借力用力,向朝廷上報魏延謀反。

結果魏延被幹掉了。

那麼問題來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到底是誰呢?

其實魏延和楊儀都想多了,人家諸葛亮欽點的接班人是蔣琬和費禕。

所以,諸葛亮並沒有殺魏延,那只是小說杜撰的。真正殺魏延的是楊儀,就是這樣。最後插一句,其實魏延是蜀國裡比較能打的將領,深受劉備喜愛,但是諸葛亮不喜歡他。

切記,小說是小說,歷史是歷史,二者不能混淆。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羅貫中虛構了諸葛亮除掉魏延的故事。說是魏延腦後長有反骨,諸葛亮料定日後魏延必反,因此在自己病逝前安排了由馬岱除掉魏延的秘密計劃。在小說中,當諸葛亮去世後,魏延果然造反,在蜀漢大軍前狂妄地叫囂:“誰敢殺我?誰敢殺我?”,結果假裝服從魏延的馬岱回答說:“我敢殺你!”,然後突然一刀砍下了魏延的首級。

在真實歷史上,魏延確實是被馬岱殺掉的,還被屠滅三族。但不是諸葛亮安排殺害的。

魏延作戰勇猛頑強,善待士卒,因而受到諸葛亮的重用,但其性格孤傲偏狹,與蜀漢軍中官員、將領基本都合不來,不過大家基本都不跟他計較,大都讓著他。只有長史楊儀不讓著他,兩人因此矛盾很深,只要一見面,就會爭吵不休,然後魏延就會拿大刀片子在楊儀臉前比劃,楊儀是秀才遇到兵,有苦說不出,委屈得“涕淚縱橫。”

諸葛亮很無奈,既需要魏延衝鋒陷陣,又需要楊儀處理軍務與後勤,而自己又忙於公務,只能讓費禕去勸解。費禕就往魏延、楊儀中間一坐,連哄帶騙地把兩人分開、勸走。

公元234年秋天,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蜀漢北伐軍中。臨終前留下遺命,讓魏延帶領部眾斷後,姜維次之;同時命令楊儀率領大軍撤回漢中;並且特別指出,如果魏延不聽從命令,就不要管他了,大軍自己出發。

【令延斷後,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

當費禕向魏延傳達諸葛亮遺命時,魏延果真不願聽從撤軍命令,而是想繼續北伐,甚至為此打算扣留費禕,一起簽署軍事命令。費禕找藉口逃脫後,報告給楊儀。兩人決定不管魏延了,開始撤軍。

此時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已經病逝,就率領大軍朝開始撤退的蜀漢軍隊追殺而來。關鍵時候,魏延拒不執行諸葛亮斷後的遺命,不顧大局,置蜀漢軍隊於危險之中,不僅放棄斷後任務,反而率部迅速提前撤離,跑到蜀漢大軍撤退方向的前頭,沿途破壞橋樑棧道,阻止撤軍,並在南谷口阻截楊儀,雙方對峙。此時,魏延與楊儀都向成都劉禪上表彙報,互相指控對方造反。身在朝中的蔣琬等人都擔保楊儀不會造反,於是劉禪派出禁軍宿衛營前去阻截魏延。

在蜀漢軍隊身後,面對司馬懿的大舉追殺,危機時刻,在第二梯隊負責斷後任務的姜維,立即率軍回身迎擊。司馬懿大驚失色,以為是諸葛亮詐死伏擊他,彷彿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時張郃之死要在自己身上重演,趕忙掉轉馬頭撤退。這就是“死諸葛嚇跑活仲達”的歷史由來。

而在南谷口,王平上前喝散了魏延部眾。魏延見勢不妙,帶著兒子和幾個親信,趕忙往漢中方向逃跑。楊儀命令馬岱追擊,結果魏延被馬岱追上而斬首。

事後楊儀踩著魏延的首級進行辱罵,並且不久以造反為名屠滅魏延三族。

顯然,魏延不是諸葛亮安排殺害的,是被楊儀除掉的。也是魏延自己作死,他想除掉楊儀奪取軍權,然後繼續北伐,沒想到被楊儀反殺。不過魏延不是造反,也不是投敵,不應該屠滅其三族。

諸葛亮實際上一直是重用和保護魏延的,多次給予其立功機會,並使得魏延官至前軍師,任徵西大將軍,領涼州刺史,進封南鄭侯。臨終下達命令時,已經考慮到了魏延可能不會執行斷後的命令,所以為了以防萬一,遂安排姜維負責第二梯隊斷後任務。

此前魏延曾經多次向諸葛亮提出要自領一支軍隊單獨北伐。諸葛亮考慮到魏延既不願意撤軍,更不願意斷後,又想單獨領軍北伐。所以諸葛亮遺命魏延在最後面斷後,如果魏延不同意撤軍,想自己率一部分軍隊自行北伐,那麼就不要管他了,大軍自己撤軍即可。諸葛亮此舉實際上給了魏延一個單獨領兵的機會。

顯然,諸葛亮相信魏延對蜀漢的忠誠,相信他絕不會投向曹魏。但是沒有想到魏延居然自尋死路,居然想除掉楊儀搶奪北伐大軍的軍權!


紅色星河


魏延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是一個常懷不臣之心的反面角色。在演義小說裡,魏延武藝絕倫、勇冠三軍且足智多謀,是蜀漢不可多得的一員良將,但他久蓄異志,包藏禍心,常有背主而去的想法。丞相諸葛亮心細如髮且會相面,他早就看出魏延腦後長有所謂的“反骨”,知道自己活著時他還有些忌憚,自己死後他必反,於是臨終前將軍權託付給長史楊儀,並秘密囑咐馬岱,讓馬岱等魏延謀反證據坐實後,將其一舉誅殺。

然而,讓人驚訝的是,在信史《三國志》中,魏延並不是一個面目可憎的“反骨仔”,在這部記述三國曆史的權威文獻裡,魏延並無反心,也沒有造過反。從史料記載來看,魏延討厭不諳軍事的長史楊儀,所以諸葛死後他反的是楊儀,並非蜀國。既然他並非朝三暮四、心懷不軌之人,那麼諸葛亮臨終前部署楊儀、馬岱等人待魏延反跡暴露後將他殺死的事一定是演義小說所杜撰的了。

魏延是三國時期蜀國名將,也算得上彼時最傑出的軍事家之一,他是蜀國後期的國防中堅,他能攻善守,極善以奇用兵,因此屢建奇功。諸葛亮長於行政,用兵卻偏於保守,過於求穩,他第一次兵出祁山時魏延提出的北出子午谷直搗長安的奇策,竟被諸葛亮以過於冒險為由而一票否決,但此計卻被許多後世兵家所推崇,認為兵出子午谷才是正兵,兵出岐山只能作奇兵。

《魏略》、《華陽國志》等文獻記載 ,諸葛亮病危時,在病榻上告訴魏延、楊儀等人說,我死後,蜀國應該保境安民,不要再來此地了(意思是蜀漢自守即可,再也不要北伐曹魏了 )。諸葛亮還將兵權交給了戎馬一生且有勇有謀的驍將魏延,由他暫時代行主帥職責,引領蜀軍回撤西川。楊儀和魏延一貫有矛盾,他害怕大權在握的魏延加害自己,於是就在軍中大肆造謠,誣陷魏延正陰謀投敵,要把蜀漢北伐大軍帶到曹魏那邊去,並立即率領被他矇蔽、不明真相的軍隊進攻魏延。

魏延從來沒有背叛蜀漢、投降曹魏的企圖,面對楊儀的突然進攻,猝不及防的他只好率部眾逃走(史載:他並沒有往北逃奔曹魏,而是往南想逃回蜀中),楊儀不依不饒,仍然派馬岱率追兵將魏延殺死。

由此可見,魏延不但沒有背叛蜀漢,也沒有辜負諸葛亮的臨終囑託,更沒有反對楊儀,反而是楊儀心懷鬼胎,公報私仇,不僅誣陷魏延陰欲謀反降魏,而且還奪了他的性命。既然正史中魏延從無反心,那麼諸葛亮臨終前就不可能佈置楊儀、馬岱等人在自己死後誅殺魏延,這一切不過是“尊劉抑曹” 的羅貫中在其小說《三國演義》中編纂出來的傳奇故事罷了。在羅貫中手裡那枝生花妙筆下,從無二心的魏延被冤枉了近1800年。諸葛亮突然猝死五丈原,對蜀軍軍心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以當時蜀國北伐軍諸將領的能力與資歷看,只有魏延能穩定軍心、統轄三軍並把他們全部安全地帶回蜀國境內。所以,諸葛亮臨死前最有可能把軍權交給了魏延,目光如炬的他不可能把代理主帥這攸關蜀軍生死存亡的重任交給毫無軍事經驗的文人楊儀。因而,《魏略》等史籍上所記的事情經過可信度極高,或許更接近事實真相。

當時的蜀漢軍隊中,宿將趙雲已死, 由劉備親手提拔的魏延已是軍中當之無愧的一號人物,什麼姜維、王平、廖化等輩都無法撼動他的地位,不論威望還是戰功,在蜀軍中無人可以和他相提並論,因此魏延全無必要等諸葛亮一死就急赤白臉的和楊儀爭鋒、造楊儀的反。而那位看似處於弱勢地位的楊儀卻有更多的理由去加害百戰功高、生性剽悍的魏延。在魏延和楊儀間勢如水火的矛盾中,文官楊儀顯然處於下風,明顯不如個性強悍、膽勇過人的魏延。《三國志·蜀書·楊儀傳》記載了楊儀和魏延明爭暗鬥,手無縛雞之力的他經常被魏延拔刀威脅,屢屢受氣,以至於涕淚橫流的尷尬場面。

如果諸葛丞相死後,魏延掌握了兵權,楊儀肯定非常恐懼魏延會借勢除掉自己,於是他來了個先下手為強,先抹黑魏延,再乘其不備一舉誅殺之。可憐魏延起自卒伍,憑一身過硬的軍事本領成為蜀漢兩朝重臣與國防中堅,他武藝精湛,智謀出眾,在楊儀這個陰謀家的策劃下,最終竟落得個身死族滅的可悲下場。更可嘆的是,他冤死後還背了近兩千年的黑鍋。

【寫作答題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諸葛亮殺魏延的真正原因應該是魏延不尊重諸葛亮,而反過來諸葛亮也對魏延看不慣,這樣的話兩個巴掌一拍 就會導致了魏延被殺的真正原因。

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我們來說說魏延為什麼不尊重諸葛亮?

第一,因為魏延是一個武將,他的情商相對比較低,不像作為諸葛亮,是一個文臣,情商就很高了,武將武將主要就是打仗,如果他又懂得有很高的情商,那麼碧瀾就不是一幫的武將了,而是將帥之才,像周瑜呀,曹操之類。

第二是魏延和劉備的關係比較好,這就不得不說,劉備曾經在落難的時候,在劉表那裡差點被送了命,這個時候魏延挺身而出,把劉備給救了出來,這應該說劉備就會趕及威嚴威嚴,在劉備那裡的地位就會很高了,其中有一次諸葛亮還要殺死魏延啊,劉備就出來為他求情,應該說,這樣的結果也會導致劉備躍和魏延關係好,魏延就越會處理不好和諸葛亮的關係。



第三是由於魏延這個人不注意小節,平常在為人處事,包括在對諸葛亮的一些命令的執行方面,他有的時候雖然是執行了,但是執行的細節方面沒有,那麼諸葛亮覺得很舒服,這樣一個不拘小節的人往往就很容易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自己卻還不知道。


其次,我們再來說說,諸葛亮為什麼看不慣魏延。

第一是由於魏延的武功確實是很高強,他和關羽的武功就幾乎不相上下,這樣的話,魏延也經常在戰爭中和關羽爭奪戰功,有的時候對關於也看不慣這樣的情況,就讓諸葛亮心生不快。

第二個方面就是魏延在服從諸葛亮的命令方面,由於他常常不拘小節,情商也不是很高,常常在戰爭中經常也會自作主張,對諸葛亮的秘密或者工作部署,戰鬥的部署都會執行不到位,或者有些地方沒有完全到位,沒有完全達到諸葛亮的對戰爭的一個把握的結果,這樣的話就給自己惹來了諸葛亮對他的不滿。



第三,應該說諸葛亮也是出於個人的一些原因對魏延痛下殺手,到後期諸葛亮的身體不好,也將病危的時候,他為了除掉自己一個非常討厭的戰將,或者說對他的子孫都會有影響的戰將這樣的話來,他就以防止魏延謀反保護劉禪做為藉口,實際上是行保護自己的兒孫為目的。


第四也就是諸葛亮在將要死的時候,擔心魏延會吹滅它的長壽燈,這樣的話就會折損它的壽命,這顯然也是一個考慮因素吧。

當然啦,諸葛亮殺死魏延也並不損害諸葛亮的名聲,而魏延被殺也不因此而將其戰功抹殺。


文心採露苑


說到諸葛亮和魏延的矛盾,還要從魏延殺韓玄獻長沙說起!魏延得知劉皇叔乃明主,又逢韓玄要殺黃忠,怕自己日後也遭到同樣的下場,於是先發制人殺了韓玄獻出長沙歸降了劉備!當時劉備禮賢下士要獎賞魏延,諸葛亮卻認為魏延殺舊主是為不忠!獻其城是為不義!要斬殺魏延以絕後患!劉備又怕殺降將令人心寒,放過了魏延,諸葛亮這一個下馬威讓魏延膽戰心驚,差點小命不保,雖然劉備放過了自己,但是卻對諸葛亮心懷怨恨,諸葛亮當然也知道,但是又沒有理由除掉魏延,只好就此作罷!對於諸葛亮來說,殺魏延不急一時,只是魏延還有利用價值,順便賣劉備個面子!再說諸葛亮五丈原,一盞七星燈向天續命,魏延感覺機會來了,假裝不知闖入營中,壞了諸葛亮的大事!蜀國缺少人才,像魏延這樣的大將就更少,諸葛亮本來就打算在他死之前除掉魏延,讓他再多活幾年,為北伐事業做點貢獻!要知道蜀國只有諸葛亮才製得住魏延!二人早有芥蒂,加之北伐政見不和,矛盾日益升級!諸葛亮深知自己時日無多,魏延有自持功高,諸葛亮生怕自己死後,姜維和楊儀無法壓制魏延!加上魏延害自己續命不成,留著始終是個大患!為了報劉備三顧茅廬之恩,不至於讓自己一手微劉備建立的基業毀於魏延之手!所以:魏延必死無疑!


象棋神少帥


對於諸葛亮為什麼殺魏延,這個問題本身就是不存在的,首先歷史上諸葛亮根本沒有說諸葛亮死後魏延必反,然後設計殺害魏延,這是演義虛構的。

魏延是蜀國地位僅次於諸葛亮的大將,諸葛亮死前最後一次會議,沒有叫上二把手魏延,可以看得出諸葛亮,而且姜維,楊義等,可以看得出這場會議安排,諸葛亮是不希望魏延在場的,因為裡面諸葛亮說,叫魏延斷後,如果魏延不聽,就不要管他,叫楊義帶大軍撤退。從這裡明顯看的出諸葛亮是不想讓魏延統領大軍的,指定的接班人也不是楊義和魏延。

諸葛亮為什麼這麼做,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對於魏延,他是忠於蜀國的,即使魏延掌管蜀國大軍,魏延也不會造反,而是繼續北伐,但是諸葛亮還是不把軍權交給魏延,主要原因是魏延是跟諸葛亮思想不同,諸葛亮一生謹慎,魏延喜歡冒險,如果蜀國大軍交給魏延,魏延會代領蜀國大軍冒險作戰,如果成功還好,一旦失敗,蜀國大軍將全軍覆沒,直接蜀國滅亡,蜀國不能冒險,原因在於魏國人才多,軍事力量強大,政權穩定,蜀國根本不具備出騎兵的條件,而且蜀國軍隊經不起很大的創傷,冒不起風險。

如果我是魏延也不會把軍權交給魏延,因為諸葛亮能做的就是延長蜀國的壽命,而不是讓魏延加速蜀國的滅亡,因為諸葛亮深知魏國不具備滅亡的條件,蜀國北伐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佔,曹魏經歷四代,君主都非常有才能,政權穩定,根本不具備亡國的條件。北伐只能阻礙魏國的發展,延長蜀國的滅亡的條件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