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演义中周瑜是一个气量狭小、嫉贤妒能的人,他与诸葛亮明争暗斗,最终被诸葛亮气死。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我们展现的却是一个文采风流,指挥若定,气概豪迈,江山美人兼得而春风得意的儒将形象。历史上的周瑜意气风发,胸襟广阔,年少有为,是苏轼心中十分仰慕的英雄。演义中的周瑜是被抹黑丑化了的周瑜,《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周瑜,才是历史上真正的周瑜。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本人身材高大、相貌俊美,东吴人称“周郎”。周瑜自幼志向远大,年少与孙策交好,孙策起兵平定江东,21岁的周瑜便赶来相投,成为孙策的左膀右臂。后孙策遇刺身亡,周瑜奉遗命辅佐孙权,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33岁的周瑜成为东吴全军统帅,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后人对周瑜的认识,多为《三国演义》所误导。演义以刘为尊,为了提拔刘备集团特别是诸葛亮的高度,对周瑜的形象进行打压抹黑,做了较大的改动,并虚构了较多的情节。赤壁之战中,周瑜力排众议,坚决抗曹,是坚定的抗战派,正是由于他的坚持,孙权才最终下定了联刘抗曹的决心。而演义中却成了周瑜的主张不明,战和不定,诸葛亮借曹操修筑铜雀台之事,智激周瑜,才使周瑜下了抗曹的决心。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演义中抹黑周瑜最大的方面就是说他气量狭小,不能容人,妒忌诸葛亮之才,处处设计加以陷害。真实的周瑜为人宽宏,刘备曾评价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其器量广大”。孙权任命他为大都督后,程普不服,自恃年长功高,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对他大加敬服,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周瑜精通音律,善于弹琴 ,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便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说。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唐人李端有《听筝》诗赞道:"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讲的就是这个故事。这样的艺术修养,不是胸怀宽阔的人,是难以达到的。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可悲的是,天妒英才,建安十六年,周瑜在征讨益州的路上英年早逝,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孙权亲自为之服丧,并悲叹:“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

33岁统帅全军,却英年早逝,很得主席欣赏,说他是“青年团员”

后世对这个三国名将给予了高度评价。唐代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有周瑜。宋朝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周瑜也名列七十二位名将之中。主席对周瑜的能力很是欣赏,1953年,他在《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中说评价:“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