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最近热映的印度电影《起跑线》有没有小伙伴去看呢?

从《三傻大闹宝莱坞》,到《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到前不久的《小萝莉的的神猴大叔》,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变成了印度电影的粉丝了。有情怀有理想,抒情令人流泪,观念引人深思,对社会乱象的辛辣讽刺,另电影饱满深刻,佳作频出,此处,手动@中国电影。

说说这部《起跑线》吧。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故事讲的是一对印度的中产阶级夫妇:服装店老板拉吉(伊尔凡·可汗 Irrfan Khan 饰)与太太米塔(萨巴·卡玛尔 Saba Qamar 饰)为了让女儿皮娅(蒂希塔·塞加尔 Dishita Sehgal 饰)接受更好的教育想尽了各种办法。而当他们费劲心思终于要将女儿送进名校时,事情却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题材大概就是这样,主打教育,兼顾讽刺社会及政治制度。想要看的小伙伴就看到这里,点个赞就赶紧去买票吧,后面的内容涉及到一些剧透,仅供大家...思考。

故事还有一个背景,男主家是旧式裁缝,遇到来裁剪衣服的女主惊为天人,两人对时尚和着装的理解非常一致,男主费劲心力追求,热爱着美丽的妻子。这个很重要,为后来男主对妻子的言听计从以及最后两人的相互理解埋下了重要的伏笔。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男主后来成了一名时尚设计工作室的老板,精明能干,家境非常殷实。女主温柔细心,但是对女儿保护过度。印度社会,等级分明,会将英语是衡量社会阶级的一个重要标准。身处中产的女主,希望把女儿送进德里最好的学校TOP4.然而,首先,家庭住址有要求,没错,就是学区房的问题。看到这里,中国的父母们应该也会有强烈的共鸣吧?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学区房啊。

女主毅然决定搬家,男主挥泪告别多年的老邻居。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学区房买的非常成功,他们住进了富人区,并努力想融入上一层的社会,但是阶层壁垒和来自上层的各种歧视,也使他们屡屡碰壁。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并且,顶级学校并不是有钱有房就可以上了,学校除了对孩子有各方面的考核,对父母也有非常严苛的面试。女主尚可应付,可出生下层的男主无论是谈吐还是英语都无法满足,虽然努力培训,闹出一系列笑话。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最后,他们偶然得知自家雇员的孩子进入了顶级名校。原来,印度为了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会拿出15%的入学名额给贫困学生,选取方式是从申请的贫困家庭中间抽签产生。男主找到了中介,保证花钱可以让男主的孩子被抽中。此处,对印度的教育制度进行了一击,各个环节都参与了受贿舞弊,保障贫困生权益的制度形同虚设。

男女主几乎要开始庆祝的时候,情况生变。这一腐败行径被人揭发,贫困生出身的校长表示要对每一名贫困生的家庭进行严格家访审核。

为了孩子进顶级学校,男女主决定搬进贫民窟,应付学校检查。印度贫民窟是什么样子?每天集体供水,环境脏乱差,大米都需要统一限量领取,一家人几乎崩溃。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们结识了热情善良的邻居们。特别是隔壁的一家人,他们帮助男主找工作,帮助女主在贫民窟生活,其乐融融,亲如一家。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当学校的家访到来时,在邻居的帮助下,一家人顺利过关。但是学校需要高额活动费,偷偷去取款的男主被邻居误会想要抢ATM机死死拖住,而邻居为了帮他,自己不惜被车撞碰瓷来获得这笔钱。

最后,两家人一起去学校参加抽签,皮娅抽中了,而贫民家的孩子没有抽中。

有钱人用自己的方式剥夺了贫困孩子珍贵的教育资源。

贫困的孩子只能去上条件很差的公立学校。

最后,男女主决定出资资助贫民孩子就读的公立学校,而贫民兄弟在去感谢他们的时候得知了真相。本来准备揭发的贫民爸爸在看到皮娅后改变了注意,而男女主也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可耻,在学校礼堂的活动上长篇大论的演讲后决定让女儿进入公立学校。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并不是很复杂的剧情,揭示了印度社会的几大问题。阶级固化,教育资源不足,政府及学校的贪腐,人性的虚伪懦弱。

影片中拉吉夫妇的对话剖析了印度社会重视教育的根本原因:好的教育能让孩子取得优势,爬上更高的阶级,这和中国人理念中的“起跑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电影里的喜剧部分,多数发生在拉吉夫妇假装一个他们不属于的阶层时,他们在上流阶层有无法融入的窘,在贫民地区有无法融入的苦。这样的巨大反差为观众奉献了足够笑料的同时,更是深刻反映了印度阶级间的巨大贫富差距。其实,该片令人深思的已经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问题,而是阶级固化的现象了。

影片很好地诠释了,穷人像穷人,穷而有骨气;富人像富人,为富有仁义。这就是印度追求的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句台词特别赞:我们身为穷人,没有资格大喜大悲。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包裹着喜剧外衣的现实片,最后,男主意识到了教育的真谛,其实是正直和善良,是真诚和无畏,这些东西高级学校未必能学到。然而,没有人为他鼓掌,他也没有改变任何现状,能改变的只有自己,现实,且无力。

印度电影《起跑线》——谁决定了我孩子的起跑线?

买学区房,通宵排队,上各种培训班,动用一切资源和能力,只为孩子进入名校。然后呢?这就是她的起跑线了吗?其实只是我们心里的起跑线强加给了孩子吧?那焦虑的,疯狂的,不择手段的模样,有没有从中看到自己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