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促穩定守底線 講紀律甘奉獻

古有云:“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信訪穩定工作是基層工作順利開展的戰鬥堡壘,是化解社會矛盾糾紛的潤滑劑,是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的減震器,更是增進幹群關係的助推器。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上級維穩辦交辦了一起關於清華大學招錄問題的信訪件,雖然事發地和常住地均不在我轄區,但為了維護社會大局穩定,街道不講條件,義無反顧的承擔起維穩的重擔,區分管領導、街道主要領導親自陪同上訪群眾趕赴北京與相關部門協調,街道分管領導多次到外地做親屬的思想疏導工作,在近6個月的時間裡,共進京陪訪10多次,累計駐京時間達3個月之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信訪工作的首義,在於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對待人民群眾動真心、用真情,把人民賦予我門的職責看成是一種責任,用真情擦乾一雙雙流淚的眼睛,用真心撫慰一顆顆受傷的心靈。結合今年3月份以來的大走訪工作,區分管領導、街道主要領導堅持常態化下訪,“帶任務、帶問題深入基層,解剖麻雀”。每到一處先了解訪民的疾苦,再梳理合理信訪訴求,最後嚴明政策底線,處理問題嚴格遵循三到位一處理原則,化解了一批疑難積案,得到訪民群眾的普遍認可。

楊雪彬同志是街道政法委員、人武部長,每當敏感時期,總是身先士卒趕赴維穩一線。去年鹽城遭遇極寒天氣,他顧不得寒潮的冷冽,草草收拾衣物趕往北京維穩,這一去就是一個多星期,當他凌晨3點回到家中,滿目的水漬,房間的木地板已經嚴重變形,他默默關上水閥,回到單位辦公室休息,第二天上班沒有一句怨言。當我們偶然得知此事時,他已然在賓館住了半個多月。

街道政法委書記張定國同志,不論黑夜白晝總會在現場見到他的身影,今年4、5月份,短短半個月時間,轄區發生兩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張書記從始至終堅守在現場,工作人員困了累了他安排輪轉,而他自己卻從不離開一分一秒。有的人不理解,勸他回去休息,但他總說這是規矩,是職責所在。

作為一個信訪工作者,既然選擇了這份工作,我們就明白自己肩上的重任和職責,要耐得住寂寞,踏實做好本職工作,在紀律的框架下,顧大局、甘奉獻、求成效,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好,把一分一秒的時間抓牢。

(作者:城南新區黃海街道社會管理中心儲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