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笔者年青时看历史,看到“三监之乱”时还以为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结果打开一看才知道原来不是,呵呵,原来这里的三监说的并非三个太监,而是三个监国。监国在这里也并非指什么官爵,还是周朝时实实在在的诸侯国:管国、蔡国和霍国,分别由周成王的三个叔叔,管叔鲜、蔡叔度和霍叔处担任国君。武王伐纣后商朝灭亡周朝建立,周朝初期周武王封诸侯国高达71个,为何只有这三个国家成为三监之国了呢?

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原来,这三个国家的地理位置正好处于殷商旧地封国邶、鄘、卫三国的周围,当时有“灭国不绝祀”的惯例,周人也给出了“以殷治殷”的政策。不但不予绝祀,而且周武王还封殷纣王的儿子武庚为邶王。比起后来的王朝更替时,亡国之君的子嗣都要被赶尽杀绝,可见当时的周朝还是比较仁慈的。当然,虽然对纣王之子武庚封了国,但对他的戒心还是有的,于是便命管叔、蔡叔、霍叔分别监视邶、鄘、卫三国,史称“三监”。

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然而世事难料,武王伐纣后周朝四周并不太平,武王心力交瘁,于建国后第二年便得疾而崩。其子周成王继位,因年纪尚小,只有13岁,所以由周公旦摄政,独揽周朝大权。周公姬旦乃周文王第四子,按照兄终弟及的制度,文王三子管叔鲜是最有资格摄政的,因此武王遗命姬旦摄政他是第一个不服的,并怀疑周公旦篡改武王遗命。加上周公摄政后对各诸侯王的限制政策也让各诸侯不满,于是管叔趁机煽风点火,拉拢蔡叔、霍叔与武庚一起犯上作乱。本应监视武庚的管叔、蔡叔、霍叔却与他一起作乱了,因此史称“三监之乱”或“三监作乱”。

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武庚其实也早有复国之心,这次虽然被三监拉拢,但也是正中下怀。他不但积极配合三监行事,而且还笼络殷商旧地东夷奄国、徐国、薄姑、淮夷等几十个大小方国一起反周,因此后来的局势变成非常严重。周公旦不敢怠慢,联络召公奭与太公望组成东征大军,自己亲自挂帅东征。叛军虽然方国众多,但是却很难统一号令,也可以说是一盘散沙,东征大军才得以各个击破。周公先平定了三监之乱,杀罪魁祸首管叔、武庚,发配蔡叔,废掉霍叔。殷地三国邶、鄘、卫大部统一合为卫国,周公让九弟康叔接管。还有一小部分划给早先投降,这次也未作乱的商纣王之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国都在殷商发源地,商丘。

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平定三监之乱后为了扩大战果,周公旦与亲信商议后决定继续东征,本欲先打奄国,而奄国较之其他诸侯国较大,有人进言先打小国,周公纳谏,将奄国周围小国各个击破,最后连奄国也灭了。此次一共用时三年多,终于令东夷原殷商旧属各国臣服,周朝势力也扩大至海边和江南。这次周公东征之成果甚至要高于武王伐纣。三监之乱有一说是武庚挑唆三王,一说是管叔拉拢二王挟持武庚,从结果管叔被诛来看,是管叔挑头的可能性是比较大的。

历史上的“三监之乱”说的是哪三个太监作乱呢?

【本文由“盘古论今”(百家号、大鱼号“盘古说今”、企鹅号“鸣古书屋”)原创,欢迎关注与分享。转载者请注明出处,如果可以,最好附上本文链接!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