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11不再爆倉,背後有菜鳥織的新物流網絡

記憶中最後一次雙11爆倉是什麼時候?恐怕絕大多數的人已經再也回憶不起來了。以往雙11爆倉的怨聲載道,似乎已經離我們很遙遠。而那些年雙11慢如蝸牛的快遞,似乎在一夜之間神奇的順暢了,極少有人去關心這背後發生了什麼。

雙11不再爆倉,背後有菜鳥織的新物流網絡

改變是從2013年開始的,馬雲發起組建菜鳥網絡。剛組建菜鳥網絡的時候,外界其實有很多的質疑,尤其菜鳥提出的目標是“讓全中國任何一個地區做到24小時內送貨必達、全球任何一個地區72小時內送貨必達”,這在當時看來應該是在三、五、十年都很難完成的空想目標。

時間已經過去五年了,這個目標還沒有完全完成,但已經很接近於目標了。

過去從上海發個件到我老家的鎮上,沒有一個星期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但現在只需要48小時就可以完成,哪怕是在最繁忙的春節也是如此。如果只是單純考慮時效的話,中通、圓通等都已經趕上順豐的節奏。

這背後與菜鳥網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簡單來說,菜鳥網絡一直以來所建設的全國智能物流骨幹網,提高了全行業的協作效能。基於大數據,菜鳥協助商家對消費需求有提前的預判,可以對庫存倉儲進行合理分配;菜鳥在全行業推行的電子面單,讓快遞物流的轉運更加數字化、智能化,大大提升分撥和派送效率。

菜鳥網絡做的一些工作,消費者是無法直觀瞭解的,只是在潛移默化中發現了變化。不爭的事實就是,自從有了菜鳥網絡的存在,雙11就再沒有爆倉了,快遞的派送時效更快了,所有快遞用戶都能切實的感受到服務品質在提升。

說到的這些都是已經做成了的,對於未來,菜鳥網絡又有很多大膽的想法,現在看來其實也是“不著邊際”,這跟當初菜鳥成立的時候一樣。不過,按照目前所瞭解的技術情況,以及菜鳥過去和現在所做的事情,相信是完全可以實現的。

過去的物流園區是比較低效的,因為物理面積和人工處理能力有限,其吞吐量很容易達到“天花板”。菜鳥最新發布的“未來園區”,打破了這個天花板,讓園區的一草一木都實現IoT,最大限度的減輕對人的依賴,不僅提高效率,更能降低風險。

此外,一個物流園區最大的挑戰除了吞吐量,還有就是火災、水災等安全問題,一場災難可能帶來幾十億損失,如果讓園區應用IoT(物聯網)、邊緣計算和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對火災、水災進行預警,遇到災情自動啟動減災方案,盡最大可能的減少人力的參與,這一風險幾乎可以降至零,排除了人禍的可能。

菜鳥還發布了“駝峰計劃”,與一汽解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團隊、速騰聚創、GTI等多方聯手,共同來推動無人設備的量產化,打造囊括無人車、無人機的智慧物流網絡。未來有一天,主幹路網絡都可能是由自動駕駛卡車車隊運輸,這可以降低大卡車過度依賴於司機,半夜事故高發等風險,可以全天候實現安全運輸。

這些在現在看來或許還有點距離,但未來完全可能實現。現在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日趨成熟,AI人工智能也已經廣泛應用在工業,基本都是屈指可待的新技術、新模式。當然,還有更為現實的一點,菜鳥計劃打造世界級物流樞紐,首批納入考慮的城市包括杭州、吉隆坡、迪拜、莫斯科、列日等五大城市。

從城市的選擇就可以看得出來,菜鳥的用心久遠,不僅是響應“一帶一路”倡議,也覆蓋了全球主要地區。杭州可以覆蓋整個中國及東亞和遠東地區,吉隆坡覆蓋了東南亞區域及南半球,迪拜覆蓋了整個中東地區,莫斯科覆蓋了俄羅斯及部分西歐,列日則覆蓋了北歐及歐洲大部分地區,這張網絡一旦鋪開,全球72小時就近在咫尺了。

未來,將不僅僅是國內24小時達,還將實現全球72小時達。事實上,跨境物流已經極大改善了,過去需要50-70天的跨境物流,現在5-7天就可以完成,這與菜鳥網絡建設的節點有關。隨著菜鳥網絡國內主幹網和全球樞紐的完善,未來的物流會超乎我們想象的方便,那些現在認為不可能的事,在幾年之後也許就變成了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