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苦寒,你可愿守得下一个花开时节?

知道容易信道难,信道容易行道难,行道容易得道难,得道容易守道难

《道德经》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我们凡俗之人对道的坚信之心实在不足以提及,又有几人懂得老祖天师以天地立心的坚定大愿呢?

修道者必有师,师父是你前世今生加起来的缘。有些人寻师几十年而未遇,于是就心灰意懒,荫生了退道之心,其实大可不必,这是你遇师前的坎,是祖师爷在磨炼你,你只要咬紧牙关,挺过去,机缘到,时间点对,师父瞬间就在眼前,此时你会一改踏破铁鞋无觅处的想法,而欢喜得来全不费功夫。别以为你导师辛苦,其实师父寻你更辛苦。

修道苦寒,你可愿守得下一个花开时节?

丹道派自古以来都是师父找徒弟的,有时候看似你在寻师,其实当你站在师父面前时,师父已找你很久了,是师父在找你,只是这些玄理,师父不说而已。晚遇师也有晚遇师的好,丹道史上有这样一种现象,许多遇师晚的人,成就反而大(如吕祖,刘海蟾真人,马自然真人,他们都是64岁才遇师,张三丰祖师67岁遇师,张紫阳祖师83岁遇师,李青云真人113岁遇师···),为什么?珍惜也。能珍惜就能发奋,能发奋,岂有不成道之理。所以,奉劝修真之士,莫改初心,其实遇师也不是很难的事,原因很简单,师不弃人,大道垂青向道之人啊!

知道容易信道难

你读过的书越多,见过的人越多,走过的路越多,你了解的人的生活方式就越多。看过人间百态,你就知道人间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种生活。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最终都是一场体验而已。

我们的阅历越丰富,我们知道的就越多。可是从知道到信道,中间还隔着山、隔着水,想要跨过条河,越过这座山,就需要我们选择一条路。我们需要坚信这条路就是我们要走的道,认定那就是我的目标,脚踏实地地向前走。否则,这种坚定会受外界的人、事所影响。不要因为别人的一句是非对错的议论就改变我们的路线,我们只要坚定自己内心的梦想就好。有了梦想就有了大的框架和格局。

修道能不能成,首先要看根基。根基深的人,贪心、私心、嗔恨心很少,很多道理不学也能够明白,很容易看破红尘,放下富贵、恩爱,所以很容易入静入定。有句话说,聪明学不来,根基夺不走。其次要顺其自然,到了一定时候,各种缘分就会自然而然遇到,师徒缘分也不是巧合

信道容易行道难

框架容易起,难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去走。这路上我们会累,我们会渴,甚至我们还会饿,所以在行道前我们要准备足够的装备。即便有了足够的装备,在路上我们可能还会因为自己身体的超负荷而想要丢掉装备,所以这过程就像人生:多一点儿你嫌累,少一点儿又不能满足身体所需。

我们除了坚定不移地信道,还要有足够的耐力挺过艰辛的旅程。

修道苦寒,你可愿守得下一个花开时节?

行道容易得道难

可是即便我们挺过这艰辛的路程,翻山越岭到达了顶峰,我们也不一定会看到我们想看得风景。我们忙忙碌碌、兢兢业业、勤勉一生,最后还是空,我们什么都不会得到。

这个时候,失望、孤独、无助和站在顶峰飘飘呼呼的不真实感,会让你觉得自己辛苦努力的一切到底有何意义?

得道容易守道难

当你登上山的顶峰你可愿意守着那光突突的,荒芜人际的山顶?《清静经》言:“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

当你历经艰幸、翻山越岭登上山顶之际,发现一切唯空。你可还愿意守着自己的一片山头一片心,静待花开时,人约黄昏后,共赏那漫山遍野盛开的花儿和那落日的余晖?正可谓守得云开见月明,得道时,或许春天并未到。我们要守着冬日的严寒,待到春暖花开时,就会有一大批人来陪你看日出日落,陪你共赏漫山遍野的花儿。

修道苦寒,你可愿守得下一个花开时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