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针见血指出画作的优点?

流泪谷


如果世上真有人能一针见血地指出别人画作的优缺点,那他一定拥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事实上,世人都是凡夫俗子,不可能有孙行者的火眼金睛和深刻洞察能力。

在评价一幅画作时,无论是油画还是国画,画面传递给观者的直观信息,就是画作最引人注目的审美特点,也是观者对画作最直接的感受和理解。

布格罗《黄昏》

就像在大街上看到各种各样打扮和穿着的美女,穿着长裙的长发美女给观者淑女形象的感受,穿着职业装的短发美女给观者精干利落的感受,把头发染成各种色彩的美女给人前卫新潮的感受,一身宽松休闲穿着的美女给人活泼可爱的感受,等等。

如果细细品味下来,要深刻了解作品特点,油画跟国画还是有不少区别。

安格尔《泉》

若是写实性的油画,观者搭眼一看,觉得画得很像,很有神采,人物的造型、姿势、神态等,观者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对象,觉得现实中有这样的人,那么,就说明这是一幅优秀作品。

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安格尔的《泉》等作品,之所以这么动人,就是他们的画,在现实生活中能找到原型,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人物,画中人物的一举一动,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行为。

达芬奇《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一个生活无忧无虑的女市民的画像,达芬奇把她的生活常态捕捉到了画面中,所以能打动人,跟真人没什么区别。

《泉》是安格尔多次目睹一个少女洗澡后完成的,他能把少女在洗澡时的各种情态捕捉到,所以也很有神韵,让少女散发出圣洁、美丽、清纯的气息。

如果是国画,用“谢赫六法”就完全能看出它的优劣。

林风眠风景画

首先,看它整体气韵流畅不流畅,再看画中各个物象的线条有没有韧性和刚度。其次,再看画得像不像,各个物象设色有没有失真,最后再看作品的构图有没有独到之处。

所有这些都说得过去,那么,放在观者面前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至于观者要一针见血说出所以然来,那很难办到。不但需要观者拥有非常强的语言概括能力,更要有强大的表述能力。如果能对一幅作品评价出6、7成的特点,就很不错了。


鸿鹄迎罡


“一针见血”太认真,太严谨了,事实上很多事情都难以做到一针见血,只不过是相对而言罢了!

首先,一副画作,或者一件艺术品,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看法,欣赏一件艺术品,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受环境,当时的心情,个人的好恶,以及对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所以,想要一针见血地指出画作的优点恐非易事!

第一,个人的审美不一样,有人觉得好,有人觉得不好,例如对西方的一些油画,有些人不认同,还怎能看出优点所在呢?

第二,欣赏或者点评艺术作品,不是胡乱猜测的,是需要各方面的修为才能做出评价的。特别是西方的一些油画,你很难判断出作者的意图。




第三,时间的推移,自身的素质变高了,对之前的评价可能就觉得有失偏颇了,当时的“一针见血”现在看来还需完善,往往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就像一个书法家,一个画家,一位作者,十年后再看自己的作品,觉得不尽如人意,因为自身在进步,作品成为了衡量自己的标尺!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谢谢支持!


铁匠的头发


艺术是什么?弄懂艺术对于人最本质的那一部分就容易回答了。



艺术会承载很多方面的内容,但对于人最本质的那一部分是一种感受。就是说艺术最本质的魅力在于感受。无论是听觉感受,还是视觉感受,其核心本质是不需要去你去理解认识的,通过感官接收就能获得的一种感受和体验。所以客观上说,通过触觉、嗅觉传达的,甚至是第六感、心灵感应传送的也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只是没有人从这些方面入手罢了。尤其触觉艺术是完全可以开创的,如果你找到了触觉里能传达情绪、意象、欲望的那些东西的规律,就能够以此为表达。

既然艺术的本质在于感受,那看一副画,听一首歌最要命的就是你慕名而去。因为一旦你是听说了某个艺术作品的伟大,再去看,就会受到主观认识的干扰。人体意识的结构就是这样,感受和主观意识是相互影响的。接收艺术,尤其是第一触,完全应该是在清洁的状态下,没有受到干扰的情形下进行的。只有这样,第一触才能获得最纯粹的感受。那个感受就是作品的最大优点了。就像一见钟情,看到姑娘时第一眼的那个感受是最准确的。

感受在第一触之后还有耐久性,比如有的歌曲,第一次听你能有很大的共鸣,但是次数一旦多了,审美疲劳就会出现。但有的作品耐久性会强一些,有的则新鲜感很快就过去了。所以艺术的生命力长短也是决定艺术优劣的一个指标。我经常听歌,我不得不说迈克尔杰克逊的歌曲,不能说随时都想听,但的确至今没有觉得厌烦了。尤其对于听不懂歌词的人来说,纯粹就是感受旋律、节奏、情绪、气氛,感受会更纯粹。为什么要盲听就是这个原因,比如我看《歌手》节目常常就会不看画面,哪首唱得好更容易识别。

人的感受能力先天就有,但有强有弱。有的人就很敏感,他能接受一些更复杂、层次更多的艺术,而有的人就只能接受简单直白一些的内容。不过这个先天能力,在后天是可以训练提高的。通过接触好的艺术是可以被训练提高。当你看到一些作品会有惊喜和激动时,就是你已经打开接收高等艺术的通道了。这个时候你能够描述出你的客观感受,里面就有了作品的优缺点。可能就有一针见血的评价在里面。


國病


如何一针见血指出画作的优点?这看上去属于艺术评论的范畴,在今天艺坛上下一片歌午升平誉美如云的时候,大都願意一针见血指出画作的优点,很少在有一针见血指出画作缺点的,其实能指出画作的优缺点,无论是国画还是油画水彩等,也需要深厚的艺术修养,除了自己尝试多画多读多看多赏,还要多看各类名作和各类艺评佳文,丰富我们的审美观。如暂时去不了卢浮宫,许多精彩画册也是要看的。如现在面对法国大画家,就是画《土耳其大浴室》《泉》和《瓦平松浴女》的那个安格尔,他还画过一幅毁誉参半的《大宫女》,


安格尔名画《土耳其大浴室》


著名的法兰西油画大家,大卫的学生安格尔,注意他画自己的两只眼睛,和他画的《大宫女》的眼睛,如同她的《浴女》的后背,重复了几十年画裸女后背。

因为人们在惊叹描绘得如此之美的大宫女的同时,也会发现大宫女的臀部过于肥大,腿也太长了,脖子也有问题。安格尔的画把优美推到了奇异的程度,你看过那个画家画出这么柔软这么颀长的脊柱,还有有这么易于弯转的脖颈,(看下图脖子)



他是为了展示修长平滑性感的大腿,这是种少见的欧美利安女人曲线美。当时的一位评论家德·凯拉特也曾对安格尔的学生说: “他的这位宫女的背部至少多了三节脊椎骨。”然而安格尔的学生回答说“你可能是对的,可是这又怎么样呢?也许正因为这段修长的腰部才使她如此柔和,能一下子慑服住观众。我们看下面安格尔画的名作《士尔其大浴室》和他的《瓦平松浴女》一样,那个弹拨乐器的美女,她的柔美的后背宽而超长,你可和他的《浴女》图比一下。

安格尔的《大宫女》,看加长的后背。假如她的身体比例绝对准确,那就很可能不这么诱人了。

看《浴女》后背和《土耳其浴室》的裸女后背何其近似。

我们再看第一幅《土尔其大浴室》的画中人,你如果按严格的评判标准来看,确实是有点夸张的,如在右下角的美女,她的乳房腰腹的身体无疑是有些肥大了,但却是一种丰硕变形的美。安格尔显然无心于人体科学的解剖结构,他更关心的是怎样通过线条去诠释他笔下的人体美。



他自己也曾说过: “假如我必须熟记解剖学的话,我就不会成为画家了。”但是这种夸大的身体显然也与他一贯坚持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是背离的或者说是一种突破。也许这里体现的正是画家在自然面前一种独立的创作意识,是一种大胆个性色彩的探索。看下面这幅作品,光和影,色彩构图已美伦美焕到无以复加的境界。



长江39563631


我以为,这个问题问的有点含糊。因之我也就按着自己的思路,含混的回答。

没有人能一针见血的指出画作的优点,除非是神仙。但神仙的认知高度,自是高出人类不知多少倍。虽然人类可以通过自己的学识、素养,以及对绘画史所具有的常识及画作的时代背景与文化生态、政治生态,说出某些画作的一些艺术特点。但人的认知大多是片面的,所处政治生态的不同,也使人类的思想或多或少的被所处地域的意识形态所禁锢。而艺术品的种类太多太多,流传下来的艺术经典几乎涵盖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各种文艺思潮所肇生的不同画家的艺术形式,表现方法,都是不同主义的结晶。而人认知的局限,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艺术形式与主义,有着自己全面的认知。为此,想要一针见血的指出画作的优点,则是痴人说梦。

但是,要想抵达或接近一针见血的地步,知识的全面与广博是必须的,但更需要有对生命真切的感受及认知。否则,像某人所说的:知识越多越反动。而我以为,如果没有对生命与灵魂的真切感受,知识越多越自我,越自私,越笨蛋。

为此,一幅优秀的经典作品,它所包涵的生命内涵,都是时间的积淀与历史的选择,都是不同时期不同收藏者与观赏者对它的艺术价值,做出的恳切评估。一幅画作所隐含的东西,都是画家生命的结晶。而只有生命的结晶,才是一幅作品之所以千古流芳的主要元素。

因之,要一针见血的指出一幅画作的优劣,既要具有丰富的美术史的相关知识,并且审美要独特,观照艺术的视域既要有自己的灵魂认知,更要从色彩的明暗、线条的质量、画面的气息、描绘的内容,画面的构图、表达的主题等这些艺术的脉络,去看待一幅作品。更要从画家的技法,表达的形式,所处的文化背景、政治背景、经济环境去认知这幅作品。如此长久以往,也许就能逐渐抵达一针见血的能力。

但是,如果没有对生命的尊重,及对审美的平和视觉与公正客观,不带偏见,才会对画作,形成自己的独有的生命认知。否则,就会进入认知的误区。



安格尔《土耳其浴室》



安格尔《大宫女》




昊愚堂夜画


谢谢你的提问哈。一般来说,一针见血主要指的是批评而不是赞扬。

不过不要紧。一般我们也用一眼看出画作的优点在哪里,这也是学习、评论艺术作品常用的方法。

一般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对比。通过一幅作品和另一幅作品的比较,我们就会明显看出两个作品的优劣了。


不过,要看什么画作。如果是学生的习作,老师一般多会“一针见血”地指出他的优点的。并且给出一个理由。

比如,这样用色对不对?这样的构图合理吗?这样的造型可取吗?等等,太多了。

学生是一个学习阶段,一般还是“试水”阶段学习。不了解很多的艺术手法。即使作对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对,或者是怎么做对的。

如果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点,学生就会肯定自己,也学会看对艺术手法的认知。

学习艺术,首先是“试水”,知道水有多深,海有多大,这样才能进入艺术的海洋之中畅游自己的艺术想象。

但是,如果是欣赏大师的艺术作品,一般来说,“一针见血”的指出画作的优点,也不是很难。

毕竟,优秀艺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吸引人感动人。

例如,罗立中的《父亲》这幅画,我们不需要很高深的只是,一眼就看得出来,最大的优点就是塑造了一个朴实的非常辛苦的农民的形象。


我们的吃来自于农民的辛勤耕耘,我们的国家有千千万万这样辛辛苦苦耕耘土地,养育儿女的父亲,所以,这画一看就非常清楚了。

但是,如果你要进入对绘画技法的了解,那就需要具有“一针见血”的技法眼光。

比如《父亲》这幅画是用肖像造型的,是采取了超写实的技法。

因为是肖像,所以,刻画的越真实,作品的信息量就越大。

例如,画家对“父亲”一双诚实的眼睛的刻画,对干渴的嘴的刻画,对于一双磨损的粗糙的手和手指的刻画,都非常有生活和历史的印记。


特别是耳朵上架着的一支圆珠笔,好像与“父亲”的生活距离非常遥远似得。这些都是作者精心的安排和对生活的概括提炼。

像这样的作品,没有深厚的生活和艺术修养,你是不会完全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点的。

总之,假如你能够一针见血地发现艺术作品的优点,说明你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已经非常丰富了。


千千千里马


我想题主想要的时如何在人前看上去很文艺的样子吧!俗称就是装逼了!

这样说好像不好听,但事实就是这么个意思,人都有上进的心,却没有恒心和决心,也不想太用心去深入的学习,总想找些速成的法子,既有面子又不需要太费劲!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孙红雷的《窈窕绅士》,讲他如何从一个土豪变身成绅士,其中有一段就是看画展,如何像个绅士一样,差不多也就是题主这个意思,能对着一副画侃侃而谈,从表现到内涵,从手法到创意,再加上些花边故事,奇闻趣事,完美!

这些东西怎么来的呢?一个字:背!

一副画,尤其是名画,必然有海量的讯息和评论围绕它,你可以选择一些主流的作为开场,再加上些有趣的冷僻的作为观点,必然会让人眼前一亮,这个逼即便不会太圆润,但至少也足够有料!

不要觉得这种做法很无耻,事实是对于没有基础的人来说,这很有意义,短期内可以迅速给你面子,长期做真能提高的艺术眼光,熟能生巧嘛!

所谓的一针见血,也就是在普遍意义上的不同看法,而这个看法又正好符合你的听众的观点,这才能见血,不然呢?只能打到见血了,或者对牛弹琴!

以上,其实也只能糊弄一时,真正的艺术修养,需要你真的去了解和学习,多看多听,甚至动动手,画一画,用心做了,自然就明白作者的意图,更会形成自己真正的想法,那时,不敢说一针见血,但至少会让人觉得:你懂画!


最浪漫的事


我是在大学图书馆的画册中第一次看到《泉》这幅画的。当时一个突出的感觉就是“纯净”和“完美”。



你看,站立的裸体少女以垂直格式仿佛站在一个壁龛中,温婉动人,恬淡安静,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对应。这种构型,使《泉》有大理石雕像的感觉,画家以缺少光泽的天鹅绒般的笔触,勾勒出了少女富于青春活力的肌肤。身体略微弯曲的造型恰恰掩饰了夸张拉长的身体,产生了神奇的简约效果。少女面部表情单一,散发出无邪的神韵。飞泻的清泉为平静的场景增添了流动的韵律。真是太纯美了。

《泉》是法国19世纪绘画大师安格尔(1780一1867)在1856年也就是画家76岁时完成的一幅人体艺术杰作。据说,安格尔从1823年就开始构思这幅画作,到最后完成前后用了33年的时间。在这幅画中,画家通过一种完美的结合形式,将心中长期积聚的抽象的古典美和具体写实少女的美融为一体,塑造出一个纯净温婉美丽的少女形象,成为世界绘画史上人体绘画艺术的典范。


谁怜一灯影


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画作的优缺点是几近不可能的事情

来人给我一针见血试试?


绘画发展到今天,门类之多难以想象,许多绘画行为背后又隐含着一定的社会和文化背景,通常构成理解画作的重要因素,因此,要说一个人对于任何绘画都能评论得一针见血,几乎是不可能的。


清代画家石涛的著作《石涛画语录》里《尊受章》里如是说:“受与识,先受而后识也。识然后受,非受也。” “受”在此指的是接受感受之意,而“识”则意味着认识理解。石涛强调的是感受-理解。反观西方,绘画起初是宗教用来教化民众之工具,不通文字之人也可通过图像懂得些宗教故事,因此看懂绘画对于他们而言也很重要。

关于看画方面的书籍有很多


怎样才算看懂一幅画?以油画为例,看懂一幅画,往往心中也有了一个关于此画存在过的时代的缩影,心中自然也有相应的价值体系,对于画作的优缺点品评也就拿捏娴熟了。但我们的眼睛和大脑时常会欺骗自己,以为看到了,就是看懂了,此时不妨问问自己,画作是什么题材?(历史画?肖像画?风景画?)画中人物是谁,在做什么?画中有哪些视觉元素,各自含义?画中是否有时间概念,时间如何作用?画中颜色如何安排?等等等等……至于如何看画,在别的回答里提的很多了。

能看到的是——什么题材?-静物。画了什么?-乐器。然后看不到的——乐器演化史,透视学发展,光学辅助仪器如何作用于绘画,布面纹理流通历史等。


如何能一针见血地评价画?无非懂得多,如何懂得多?无非看得多,读得多。


透明流动虚无


我是一人。没有学过绘画的人,是很难说出一幅画的优点的。

专业的人,才能一针见血的看到优点,并说出来。

一针见血,指出缺点是比较容易的。一针见血,能够指出画作的优点,那是要真的会画。

最简单的能够说出一幅画优点的方法,就是了解和理解这幅画的技法和历史。这对大部分来说是不可能的,因为绘画是一件专业性非常强的事情。

对于一件大部分人都没有判断力的事情来说。比如绘画,音乐,书法等等有艺术性的事情。提出意见和建议,甚至是直接指出缺点不足,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情。因为只要有角度,总能找出不足,没有什么事情在任何角度都是完美的。但是要说出一件事情的优点,对有些人来说,太难了。不只是一张画,任何一件事情的优点他不了解,没有学过是说不出来的。

一幅画,对于没有学过绘画的人来说。通常没有正确和不正确,明显的错误。上图的蒙娜丽莎,这么明显的玩笑,才会让很多人认为这幅画是有问题的。

绘画的好坏,有些人是直觉,有些人是有目的性的。

很多人评价绘画好坏的标准,来自直觉,有些是有目的性的。

绘画是一件不容易判断优缺的事情。绘画已经存在了上万年,原始社会的人类就开始在洞穴中留下图像。


你要问现代人,原始人洞穴的壁画他们觉得怎样,有一些人会觉得。哇,这些原始人画的真好,很有艺术性。这不是开玩笑,这是真实发生已经发生的事情。

对原始人来说,画画是记录的方式。他们在大自然中生存,寿命不长,食物也不稳定。原始人的温饱和安全都没有解决,画画没有上升到艺术性的层面。

为什么有些人会夸赞一些看起来很普通的画,甚至是原始人的画呢?

因为现在绘画已经有很多各式各样的派别,就有如下的域外艺术的绘画派别。

注意哦,上图这幅画是现代人画的哦,这是一幅画哦。

你说画这样的画,和喜欢这样画的人。评判其他绘画的时候,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评判标准是怎样的。

想要能够说出一幅画的优点,最快的捷径就学习这一种绘画技法。

绘画发展了上万年时间,每一种文明都有自己的绘画方式。有些文明有一种,有些文明有很多种绘画。

不要有幻想,有这么一个大师大神,能够知道所有绘画的优缺点。比如说高晓松这样的意见领袖。他是意见领袖,很多人对他的说的画,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是他说的内容,当然有错误,一个人不可能了解那么多。

我们要相信专业,也要了解专业是专业的,专门从事某些事情。

如果你真的想要能够指出一幅油画的优点?首先是要知道什么时期的油画,怎样的技法,这种油画的画派的渊源等等等。

如果你真的想要能够指出一幅中国传统绘画的优点?首先这是什么画,工笔画,水墨画,还是兼工带写。这幅画是什么时期的等等等。

一人有感

艺术,有艺术性的事情。很多人觉得灵感,天赋是最重要的。甚至有些人觉得,不需要努力唾手可得。

怎么可能,随随便便成功,随随便便成为一个天才。

现在对专业不够重视,有一部分是专业的专家,确实有很不专业的。但是我们仍要相信,只有专业人员才能具有权威性。

如果一个中国传统画家,比如范曾。有人让他评价一幅西方油画,范曾如果还说什么。这样的评论可信度,值得参考的价值不大。

但是如果让范曾,评论一幅中国传统画,人物画。那么范曾的评价就很值得参考。因为范曾的人物画,被很多人大量的仿制,他引领了这个时代的传统人物画的画风。高晓松说了很多,如果有天高晓松也来说中国传统人物画。那么肯定范曾比高晓松说的更有价值,这是专业度而不是认同某个人。不管什么原因不喜欢范曾,但是毕竟范曾是专业的。

很多人评价绘画好坏的标准,来自直觉。但是绘画是件非常专业的事情,先要去学。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的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